愛心無國界,黑暗中點燈
──台灣路竹會義診20年精彩實錄──

黃旭昇

編者按:

「台灣路竹會」1995年成立,由牙醫師劉啟群發起,號召志同道合的志工,前往山區部落義診,無論天災人禍,哪裡有需要就往哪裡去。20年來,足跡遍布全球40個國家,完成海內外300次義診,是「醫療無國界」的最佳典範。

「愛心世界展覽館」現正展出《跨世代*跨領域*傳愛特展》,內容涵蓋路竹會全球行腳事蹟,歡迎參觀。

-------------------------------------------------------

六月初夏夜,月亮高掛天空,凌晨三點,義診車隊準時從台大校門口出發,無線電不時傳來路況通報,提醒駕駛注意,彼此的對話插科打諢、詼諧逗趣,為的是驅走瞌睡蟲,確保浩浩蕩蕩的車隊平安上山,提供原住民部落醫療服務。

這一天,是路竹會308梯次的義診,志工深入新竹縣尖石鄉新光、石磊、馬里光等部落,已經是20年來第40次拜訪;更有意義的是,路竹會服務的第一個部落,就在尖石鄉,當年五歲的小病患,早已亭亭玉立。

這群來自全國各地的醫療志工夥伴們,犧牲假期,挺進深山,在現今險惡的醫療環境中,「歡喜做、甘願受」的精神,無疑是大家服務的初衷與動力。每個人深夜出發,到達目的地立即展開服務,即使揮汗如雨也甘之如飴。

護理師張廷馥回憶起五月在高屏三天兩夜的義診,她說:「義診結束了,當晚夜宿活動中心,沒有舒適的床,也沒有柔軟的枕頭,只有睡袋和桌子,但對於我這種充滿好奇的人來說,根本就覺得沒什麼,我可以的!」

張廷馥傳神的分享:「晚餐時宣布可能無法洗澡,我也就認了,但義診結束後,聽說可以洗澡,瞬間差點跪下來親吻大地。但活動中心沒有浴室,要去哪裡洗澡呢?答案是廁所。」

張廷馥感謝伙房志工們燒水,再遵循傳統方式,將煮沸的熱水倒入水桶,加入冷水,調出完美比例的洗澡水;滿身濕黏後洗個澡,暑氣全消,「只能說,真是太幸福了。」

藥師陳蕙琪說,參加志工服務,無法好好洗澡、睡覺,蜿蜒的山路更讓人身心疲憊,但因為只是很單純的想幫助人,那麼,便能收穫滿滿,這種豐收來自於心靈。她感謝一起參與的志工們,也從病患的感謝與微笑中,找到心靈的富足與快樂。

關懷部落健康  深入荒地築愛

路竹會起始於1995年12月17日,由台北醫學大學畢業的牙醫師劉啟群發起,是一個非宗教、非營利的組織。當年,劉啟群由報紙得知新竹縣尖石鄉部落醫療資源匱乏,便召集幾名醫師、護士前往義診,不料從此欲罷不能,之後更走遍全世界,服務的身影令人動容。

路竹會的成員向心力強,而且默契十足,短時間內就能成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行動醫院,從掛號、醫師、牙醫、護理、檢驗、藥師、衛教,絲毫不馬虎,甚至炊事用具全數齊備,一路直達山區,將服務送給病患。

在這個團隊中,許多醫學生獻出「視病猶親」的第一次,讓愛的火炬不中斷。曾有年輕的榮民總醫院女住院醫師詢問:「義診的價值在哪裡?」劉啟群淡淡的回答:「當民眾口渴的時候,你即時給他一杯水,就是最確切的需要。」

20年來不斷的翻越高山峻嶺,深入原住民部落,路竹會已經成為醫學生關懷人文的觸媒,也是國外人道救援醫療服務的培訓基地。路竹會成員行事低調,從不對外募款,默默奉獻的精神更讓人欽佩。

健康是普世價值  不分貴賤

國內的義診服務,病患雖然逐漸減少,但志工的服務熱忱卻從未降低。無論是上升到1,000多公尺海拔的新竹尖石鄉新光部落,或陡降河谷又上升的桃園復興鄉雪霧鬧部落,車隊沿途必經的髮夾灣、泥濘、坑洞、碎石、陡坡、險降坡等都是挑戰;甚至如力行產業道路上的南投縣仁愛鄉慈峰、瑞岩、紅香、武界等部落,對大多數國人來說,既陌生又遙遠,充其量只是地圖上的名字而已,但對路竹會的志工來說,已經不知道走過幾回了。

路竹會「將健康送上山」活動,已經持續20年,每半年一次定點巡迴義診,環島深入台灣各部落將近40次,長期保存當地居民的病歷。他們長途跋涉、埋鍋造飯,將醫療與物資送上山,未曾間斷。

志工們的共同理念是:健康是普世價值,不分貴賤,人人都應擁有的權利。雖然醫生不是上帝,無法決定生命的長度,卻因聚在「醫」起,改變生命的寬度。即使目前面對「醫糾法」(醫療糾紛處理及醫療事故補償法)的挑戰,大家兢兢業業,但路竹會在國內外的義診、田野調查、陪伴閱讀,未曾一刻懈怠。

全方位關懷服務  展現軟實力

隨著時代需求,目前路竹會的義診工作,著力於「公衛健康、原鄉之愛、人道關懷、志工承傳」等全方位服務,展現台灣文化的軟實力,同時拋磚引玉,讓社會大眾與學生,透過服務學習,發揮正向能量。

在醫學領域上,救命最有意義,但對路竹會而言,公衛健康、預防保健更重要。牙醫師吳麗珍就是秉於這樣的理念,深入台東縣達仁鄉新化部落,仔細為病患檢查口腔,並且不厭其煩的勸導戒除嚼食檳榔的習慣。

「哇!阿伯的血糖數值好高;阿姨,你這個血糖機需要校正喔。」路竹會醫療志工的聲音,劃過苗栗泰安鄉中興部落的清晨寧靜。

長庚醫院內科醫師洪家燕則是細心地為癱臥床上的中風男子聽診,詢問病史;醫檢師羅瑞鳳與護理師林玉如幫忙量測血糖,赫然發現數值飆高。「一定是孫子偷偷餵阿公吃糖啦!」臥床男子的太太研判。

台東縣達仁鄉距離台東市區70多公里,是台灣醫療資源最缺乏的地區之一,死亡率偏高。近年來,路竹會將醫療服務延伸至居家關懷,在面對面的訪視中,給予部落民眾更貼心的衛生教育與叮嚀。醫師古哲維與護理師賴槿庭在台坂部落,為手術後遺症的長者進行健康檢查,藥師蔡雅惠則透過智慧型手機,逐一檢查藥袋內是否重複用藥,並指導服藥時機。臥床老人激動地說:「非常感謝你們啊!」

願意苦讀千次  換來妙手回春

在原鄉之愛方面,「如果佛說500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那我願意用1,000次的苦讀,換取治癒你們的機會。」看盡悲苦與微笑,藥師蔡惠婷在花東義診服務病患之後,寫下這樣的心情日記。

伴讀志工鍾宜玲在東台灣服務,橫跨賽德克、布農、排灣、魯凱、阿美族及漢人聚落。翻著繪本,她將口腔衛生融入故事,也讓達仁鄉新化部落的女童,很有自信的學習刷牙技巧。

2015年5月的屏東、高雄義診,屬於「鐵人行程」,車隊志工凌晨3時從台北出發,花了7個多小時,才到達台灣最東南端的屏東縣牡丹鄉高士部落,三天兩夜的行程,夙夜匪懈,沒有堅強的意志力根本辦不到。

在人道關懷方面,在高雄二集團部落,台大醫院感染科醫師黃崧溪仔細的問診,但比起都會診間,有著更多的傾聽與耐心,為原住民守護健康。護理師康湞豔與仍在台北大學念書的志工姚宜榛,細心攙扶病患的背影,令人感動。藥師陳蕙琪說,排灣族的vuvu(老奶奶)拿到藥品,以很深的微笑說「馬撒魯!(謝謝)」時,讓她更堅信「施比受更有福」的真諦。

這一幕幕風景,印證女星奧黛麗赫本所說:「當你長大時,你會發現有兩隻手;一隻用來幫助自己,一隻用來幫助別人」。

呼朋引伴當志工  力量倍增

在志工承傳方面,「獨立作業」、「抗壓性高」是路竹會志工特色;無論是醫療組、後勤營繕組、廚房團膳組、田野調查組、車隊志工等,都以「歡喜心」的精神出發,且世代承傳或呼朋引伴。這裡常見父女檔、同學檔、情侶檔,甚至夫婦檔一起出勤,大愛不斷綿延,在服務中獲得快樂,也埋下善的種子。

在台中市大甲區念書的黃詩羽,隨著醫師父親黃兆聖上山服務。物資車輛資深志工董國俊夫婦,還有綽號「戰車」的志工許景棠、志工王金松、張照徵、王春福等,都是伉儷檔如影隨形服務。

車隊志工陳欽賜也帶著就讀再興中學的兒子陳品竑前來。年輕志工們大多負責發放物資,或將民眾捐贈的一箱箱衣服分門別類,提供部落民眾惜福愛物,並與部落學生互動。小志工黃安琪與張琪雅表示,當志工是很新鮮的體驗,看見長輩臉上的微笑,自己就很開心。

路竹會牢記醫療人員「莫忘初衷」的使命,也讓許多醫學生實際參與部落服務,帶領醫學生實踐人文關懷。服務20年來,劉啟群發現,大環境愈惡劣,遍遠地區民眾愈需要醫療照護,就算只是個小小的義診團隊,對許多人來說,都是及時雨。

散播善根  大家都是一家人

每當義診車隊長途跋涉、浩浩蕩蕩來到台東達仁鄉的新化部落,原住民朋友們總會抱來自家種的珠蔥與蔬菜,表達感謝;同樣的場景,也在苗栗天狗部落上演,熱情的原住民不容推辭地喊著:「加菜啦,自己種的菜沒有農藥,大家都是一家人。」

資深志工、藥師吳明慧說,就是這樣的分享精神,讓路竹會志工與山上的朋友成了一家人,只要義診,都一定會去探望台東縣長濱鄉南溪部落的腦痲朋友冬梅,微笑中,彙集了最動人的後山風景。

除了守護健康,志工也陪伴閱讀,推動品格倫理教育。牙醫師劉謹慧看診之餘,最喜歡與孩童一起閱讀生物繪本,看到孩子們專注的眼神、滿足的笑容,看到志工點燃部落孩子閱讀的興趣,是醫療之外的另一項收穫。

有一次在台東金峰鄉壢丘部落,深夜突然跳電,在口腔醫療車等候看牙的孩童,在黑夜中一片譁然。伴讀志工陳詩童機智地融入緊急逃生問答,安定孩童情緒,也讓學習無所不在。

陪讀、致贈物資,則讓屏東春日鄉士文部落的女童有了不一樣的視野與夢想,也可能成為催化前程的觸媒。古華國小士文分校的女童與志工愉快互動後,詢問可不可以獲得美麗的盒子。問她要盒子做什麼?女孩說:「我要裝夢想,有好多好多的夢,裝不下。」

藥師志工蔡惠婷認為,義診不只是居民或小孩的過客,而是生命中的朋友。今年四月在阿里山鄉義診,看著路竹會專員秦舜英與原住民一同參與禮拜,唱著聖歌感受神的恩典與喜悅,讓她瞭解,除了醫療外,義診還有更深的牽絆,包括聆聽的陪伴、安撫的陪伴、鼓勵的陪伴,都等著志工實行。

今年五月,路竹會前往高屏義診,在六龜山地育幼院中,蔡惠婷聽著小男孩們各自述說夢想,有人想當空軍開飛機,有人喜歡打棒球、想打大聯盟,有人想學做麵包想開店,害羞靦腆中卻開心分享各自的生命藍圖,她認為,如此的陪伴遠比短暫的藥品解說會,對小朋友有著更長遠的人生鼓勵。

尼泊爾義診  看見台灣愛的力量

除了台灣本土的關懷,路竹會更在地球各角落,展現人道救助的精神。今年4月25日尼泊爾發生規模近8級的大地震,路竹會志工團隊60多人,即在第一時間備妥充足藥品與物資趕往援助。

尼泊爾是佛祖釋迦牟尼的誕生地,路竹會藥師志工吳志明夫婦,原計畫今年10月一同前往禪修,卻因425大地震,吳志明在佛陀生日當天,隻身從美國紐約前往佛陀的故鄉,千山獨行前,擔心他安危的妻子,在機場拍下丈夫的背影,畫面何其悲壯!

獲知佛陀誕生地藍毗尼也遭地震重創,幾乎90%都被夷平,路竹會志工們就忙於規劃、籌備、彙整、調借物資等作業,直到出團前的半夜還在核對資料,其中不少是巾幗不讓鬚眉的女英雌。

白髮夫妻林永澤、羅瑞鳳醫檢師整理器材,藥師邱啟裕、楊嘉昌不眠不休投入整理藥材,這些資深夥伴,在2005年南亞海嘯大地震、2010年海地強烈地震、2013年底菲律賓海燕風災均無役不與,是路竹會的堅強陣容,更堪稱是台灣最美麗的風景。

來到國外,他(她)們幾乎不會在鎂光燈前曝光,而是以苦行似的付出,實踐台灣不落人後的國際人道關懷,在災區發揮緊急醫療、後勤救援等專長,每天都不輕鬆。

喜馬拉雅山下  以山溪冷水沐浴

在災區,飽受天災蹂躪的土地傷痕累累,食宿條件絕對不佳,疲累是必然的,但這些夥伴們無怨無悔,盡心全力的服務到最後一刻。藥師吳明慧、王秋萍、護理師胡楠英、義工洪錦秀都曾參加過海地救災,對辛苦了然於胸,這次在尼泊爾,則是多了在喜馬拉雅山下,露天以低溫山溪水沐浴的難忘經驗。

路竹會默默奉獻的無名英雄們,無論是前線救災,或是幕後規劃支援,每個人都是一顆不可或缺的螺絲釘,在各自崗位上堅定運轉。小兒科醫師方銀花很有愛心,當年海地大地震,她擔心抵達當地後買不到奶粉,特別在過境多明尼加期間,抽空到超市將嬰兒奶粉全部掃光,讓超市的人印象深刻。

嘉南療養院副院長王作仁醫師、急診醫師鄭宜昌、婦產科醫師張卓才、也都是緊急救援的老將。旗山醫院骨科主任陳俞志團隊、台大醫院護理師范玉珍、彰化基督教醫院醫師葉良財、專科護理師蘇柏熙都投入尼泊爾救災,但這些人卻將自己的身影,縮到最小。

繞著地球跑  感動故事特別多

國外義診,總是有許多讓團員印象深刻的回憶。在亞馬遜河熱帶雨林,居民騎騾、騎馬前來看診,讓義診成員開了眼界。

在南美秘魯義診,這裡的生活雞犬相聞,人們耕作打獵,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衛生部長、國會議員和總統府顧問致詞時強調,雨林是秘魯境內最落後的地方,不僅政府無力照顧,多數官員也都未曾涉足當地,非常感謝路竹會不遠千里前來伸出援手。

萬芳醫院急診室主治醫師楊耀舜參加路竹會海地義診,發現一座位在山上的孤兒院,也看到許多智障兒、早產兒、腦性麻痺、畸形兒,年齡從幼兒到成年都有。天主教修女在30年前來到這裡,開始她的使命,她說這所孤兒院缺的不是金錢,而是醫療照護。

志工回憶,在尼加拉瓜義診時,地處深山、醫療資源缺乏的居民,很多是半夜出發,走了5小時以上的山路來排隊看病。由於人龍實在太長,為了維持起碼的醫療品質,不得不限制掛號人數,一聽到限號,幾乎演出抓狂暴動。

在南亞海嘯的斯里蘭卡難民營,出現許多媽媽、奶奶單獨照顧小孩的鏡頭;瓦樂崎難民營一位滿臉鬍渣的爸爸,不好意思的向葉國基醫師索討巧克力,希望給懷抱中的女兒嚐嚐甜美滋味。路竹會志工在義診過程中,也積極的學習斯里蘭卡泰米爾語言,醫檢師林友喬與孩子們玩在一起,即使比手劃腳,因為「愛」,讓膚色、語言都不是距離。深夜後,災民一家人守在屋簷下入睡,兩個小女孩乖巧的擠在爸爸身邊,奶瓶仍有殘餘牛奶,小孩的世界可能還不曉得大人正經歷世紀大災難,昏黃的畫面,讓醫療團的藥師吳明慧相當心酸。

非洲義診  最特別的生日禮物

「在落後地方,生跟死的差別,有時只是一劑抗生素。」每年春節期間,當大家都沉浸在年假歡樂團圓之際,路竹會的志工則以不一樣的方式,前往非洲服務過年,寫自己的人生日記。甚至,有些志工將出國義診當成送給自己的生日禮物。一路走來,已是常態。

在非洲賴比瑞亞,護理師施良鳳為了搶救小孩而出車禍受傷,藥師楊淑琴身上吊著點滴仍然低著頭配藥。

在非洲史瓦濟蘭,老婆婆突然向醫療團員跪下,只為了想喝剩一半的礦泉水;許多小朋友索取空的保特瓶,裝生水來喝;母親開心的接下團員中午沒吃完的便當,第一口餵的是懷抱裡的小孩;愛滋媽媽與愛滋寶寶相互依偎,母子情深。在貧苦的環境中,仍然看得到愛、希望與勇敢。

非洲義診,對義診團成員來說也是「學習之旅」,有些在台灣看不到的熱帶疾病,讓團員學習更多經驗,也累積國外義診的基礎。許多病例在台灣早已絕跡,看在醫療團成員眼裡,既震撼又心疼。

但心疼之際,要積極而有效的援助病患,仍須有相當的資源。來自緬甸的濮雙婷,因罹患血管瘤,舌頭有正常人的三倍大,且經常出血,舌頭外露,嘴巴無法收合。路竹會去年到緬甸義診,回台後與相關單位協商、籌資,今年5月終於將濮雙婷接到台灣診治,每天都有專人與醫護志工探視、關懷。

活在當下  做自己想作的事

真正行善的人,不會每天把善行掛在嘴上,因為他們知道做比說更重要。這些隱藏在醫護白袍下的善心,20年來齊心為需要的人奉獻,不分地域國籍、不問種族膚色,上山下海,將所學回饋全世界。路竹會成員的帽子上,印著一句英文:「Time for Taiwan to feed back its love to the world.」,各國對路竹會的重視比國人還要多得多。

醫護人員超時工作、急診室的危險環境,都是國內長期的熱門議題。即使如此,路竹會的醫療志工仍不求名利、熱心公益,一步一腳印地實踐醫療人文關懷,承傳醫療前輩典範,究竟是基於什麼樣的動力驅使?

2006年,路竹會獲得第16屆醫療奉獻團體獎,會長劉啟群給出了答案。他說,他明白義診是杯水車薪,「大家只是想盡點力,做自己想做的事」,這是人生中最有價值的。常聽人說「等我退休了一定要如何如何」,當退休那一天到來,的確有時間、金錢,卻發現沒有體力了。

雲霧飄渺的山嵐美景,常是上天給志工的最佳回報。當車隊在峰迴路轉的顛簸中,歷經多次髮夾彎陡坡,翻越高山峻嶺後,乍見「坐看雲起時、雲深不知處」的美景,便是志工們魂牽夢縈的人間仙境。但愈走入遍遠地區,大家也愈能感受到醫療不足的困境,並激發出服務的熱情。

「蜿蜒險路盡頭,必有最需要幫助的人」,秉持這樣的信念,路竹會默默奉獻的仁醫與志工,甘心犧牲假期和鈔票,還要冒著感染等風險,來到陌生的國度服務,這種「愛心無國界,黑暗中點燈」的情操,實際體現在這群凡人身上,真正非常動人。(作者為中央社記者,也是路竹會資深志工)

台灣路竹會
路竹會集合來自台灣與世界各地的志工,犧牲假期前往原住民部落服務。(黃旭昇攝)
 

【台灣路竹會】小檔案

創辦人:劉啟群

創立日期:1995年12月17日

路竹精神:「路途不斷、竹謙有節」,竹子中空,象徵路竹的謙虛精神,誠實不誇的做事態度。竹子有節,象徵路竹人有志學習,正直廉潔的處世原則。

醫療團定名為「路竹」,象徵以台灣為根,愛從台灣出發(Taiwan Root),像道路一樣無限延伸,也期望達到「哪裡有需要服務,哪裡就有路竹」(Where You Need, Where Do We Go)的目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中正路四維巷8弄1號5樓

電話:(02) 8667-6700

傳真:(02) 8667-6116

網址:http://taiwanroot.org/

電郵:tradm@taiwanroot.org

 ※本文摘選自《愛心世界季刊‧2015秋季號033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吳尊賢基金會 的頭像
    吳尊賢基金會

    吳尊賢文教公益基金會的部落格

    吳尊賢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