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舊社會的一些傳統美德

吳豐山

ㄧ、

 北投文化國小二年級劉姓女生遭問題青年龔重安割喉死亡案,震驚社會。ㄧ棵民族幼苗,與龔男無冤無仇,只因不幸遇上惡煞,便見命歸九泉;劉女的家人和老師為之大慟,同胞也舉國同悲!

二、

 案發後,各方譴責文字很多,探討問題的文字也不少。

 筆者仔細閱讀各方言論,認為大多言之成理。不過,筆者想以最粗淺的見解,試作闡述,敬供參酌。

 首先,筆者認為廣大社會,人之不同各如其面,兩千三百萬同胞之中不可能沒有ㄧ些行險僥倖之徒;問題是朝野應該怎樣努力,才能夠把行險僥倖之徒減少到最少限度?

 據報導,龔男犯案後,言行依然輕狂,可見龔男抱持這種惡劣的人生態度,為時已久。

 再察龔男的工作和生活,明顯可以看出,他是社會邊緣人,不滿自己的工作,不滿自己的群己關係。我們可以說,在高度都市化、高度資本主義化的台灣社會,這種人為數必然不少,然則何以只有鄭捷、龔重安幹出這種人神共憤的惡行?

 誰能夠幫鄭捷、龔重安這種人不往錯誤的人生方向越走越遠?淺見以為仍在「家庭」。

 在昔日農業社會,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相對緊密,父兄對子弟,基於愛心,有監管和照護雙重責任;在工業社會和都市社區,家族關係相對淡薄,假使單身獨居,家庭的監管和照護功能,形同解體。

 家庭是引導迷航的燈塔,是躲開災難的避風港,是撫慰身心的療養院,如何再強化家庭功能,應該變成祥和台灣社會的新課題。

三、

 進一步說,在祥和的社會都不能保證沒有人幹壞事,那麼在ㄧ、二壞人要幹壞事的節骨眼,如何使壞人沒有下手機會,就變成ㄧ個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

 以龔男下手為例,假如劉女不是落單,結果可能就完全不一樣。

 龔男殺人事件發生後,有ㄧ種論調,說學校應加高圍牆。淺見以為各學校加高圍牆可能要花費龐大經費,卻不ㄧ定能保證歹徒翻不過高牆。倒是學校若基於愛心,規定小學生上廁所必須至少二人同行,豈非不花一毛錢,就把惡煞犯案的機會降到最低點?

 當前社會物慾橫流,政府在處理公共事務的時候,也已習慣用錢解決問題,好像沒有錢的話萬事難辦。其實舊社會「守望相助」的傳統美德非常管用,而且不費分文!

四、

 都說「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這是ㄧ種高度的禮讚,是台灣的驕傲!造成這般風景的原因,是文明建設和族群本性綜合的美果。 

 然則,社會不斷變遷。網際網路和數位匯流帶來了變遷的巨大因子,工業化和都市化也將逐步加劇。要長保台灣人的美麗風景,顯然朝野必須盡最大力量,保護舊社會的某ㄧ些傳統美德。

(作者吳豐山 曾任監察委員 公共電視董事長 行政院政務委員 現任吳尊賢基金會董事)

※本文摘選自《愛心世界季刊‧2015秋季號033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吳尊賢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