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國際愛心人物】


金恩


──獻身民權的美國甘地(2)


                                                                         ■侯忠貞 編譯



榮獲諾貝爾獎


1964326,金恩發表演講提出一個觀點,認為美國的黑人和受害者應該因歷史造成的錯誤而獲得賠償。1965年接受《花花公子》雜誌專訪,金恩表示,只給予黑人平等權無法實質上拉近他們和白人的差距。他說他不是要尋求賠償黑人當奴隸時損失的全部工資,他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但他建議政府設立10500億美元的賠償方案,來賠償所有受害的群體。他認為花費這些錢非常值得,它帶來的效益將大幅減少全國的輟學生、家庭破碎者、犯罪率、文盲、膨脹的救濟人數、暴動和社會罪惡。他提出這個概念,作為解決無收入勞工問題的不成文法,但他澄清他認為這些錢不應僅用於黑人。他說:「它應嘉惠所有各種族的弱勢者。」


1964年,美國國會通過〈民權法案〉,宣布種族隔離和種族歧視為非法。這一年金恩35歲,諾貝爾和平獎頒給了他,表彰他領導美國民權運動和堅持非暴力的貢獻,成為最年輕的和平獎得主。1210的得獎演說中,他說我們面臨世界危機,它使我們經常置身於不平靜的生命大海中,但危機有危險,也有轉機;它可帶來救援,也可帶來毀滅。


血腥的星期日


196412月發起的投票權登記運動,遭一名法官發布強制命令而暫告停頓。196537,金恩、貝維爾與學生非暴力協調委員會聯合發起這項運動。金恩當時不在現場,經與詹森總統會談後,金恩決定不支持這次遊行。


37遊行照常舉行,有一組示威隊伍從塞爾瑪步行50哩到該州的首府蒙哥馬利市。當時金恩人在亞特蘭大,蒙哥馬利市警察帶著州長華理士的命令去阻止示威,他們使用催淚瓦斯和警棍,攻擊當時正要通過塞爾瑪市一座橋的示威群眾。這一天就是迄今知名的「血腥的星期日」,它是努力爭取公眾支持民權運動的重大轉捩點,是金恩非暴力策略的巨大潛能最明確的展現。警察攻擊示威群眾,很快引發全國各地支持示威者對黑人投票權的訴求。警察殘酷施暴的畫面由電視播出後,舉國公憤。金恩也趕到塞爾瑪市,加入數千同情該運動的人群。


金恩接著於39發起一場遊行。法官發布命令封鎖遊行,直到法院開庭。金恩當天還是率領群眾遊行到塞爾瑪的艾德蒙培特斯橋,舉行簡短的禱告後轉變方向,要求遊行者分散,以免違反法院命令。遊行終於321全力開步走,25千人的自由示威遊行達到該運動的高潮。5天後遊行結束時,金恩在州議會的台階上發表演說。詹森總統在1965年提出新的選舉權利法案,獲得國會通過。


揮軍北方貧民窟


在南方幾次行動成功後,1966年金恩和民權組織其他領袖們將運動擴展到北方,芝加哥是第1站。金恩和阿貝納希這兩位中產階級出身的民權領袖牧師,進入芝加哥西側的北洛恩岱爾貧民窟,當作是一種教育經驗,並且展現他們對窮人的支持和感同身受。


南方基督教領袖會議和社區組織協調理事會結盟,它們在芝加哥自由運動的呵護下發展孕育其各種努力。那年春天,白人夫婦和黑人夫婦在房地產辦公室幾次的考試,揭發了以種族因素選擇申請購屋的不公平過程。


種族改革運動之需要與日俱增,有若干次大型遊行被規劃且執行了,包括在波坎、傑佛遜公園、常青公園、蓋奇公園和馬奇特公園等地所舉行的運動。


阿納貝希後來寫道,他們在芝加哥受到的對待比在南方還要糟。他們的遊行遭人丟瓶罐,被群眾叫囂,他們真的擔心引起暴動。金恩的信念不容他發起一場暴力事件,他跟市長李察戴雷達成協議取消遊行。金恩參與民權運動數度受到死亡威脅,這次在一場遊行中被一塊磚頭打到,但他甘冒個人安全的危險,繼續率隊遊行。


反對越戰 得罪當道


1965年,金恩開始表達對美國在越戰角色的懷疑。196744,剛好是他遇刺喪生的前1年,金恩現身紐約市河濱教會,發表題為〈擺脫越戰〉的演講。他嚴詞反對美國在越戰的角色,堅認美國出兵越南是「要佔領它為美國的殖民地」,並且稱美國政府為「當今世界最大的暴力供應者」。


金恩反對越戰還有一個理由,他認為越戰花費了可能用於社會福利服務的金錢和資源,諸如打擊貧窮。美國國會花太多太多的軍費,用於對抗貧窮計畫的經費卻少之又少。金恩對此總結說:「一個年年軍事開銷超過社會提昇的國家,正逐漸瀕臨心靈的死亡。」


反對越戰使金恩失去白人友人的有力支持,包括詹森總統、工會領袖和勢力強大的出版家。金恩抱怨說:「新聞界聯合起來對付我。」《生活雜誌》稱他的演講「是煽動性的詆毀,措詞像河內電台的廣播稿」;《華盛頓郵報》則宣告金恩已「降低他對他從事的運動、他的國家和他的人民之作用」。


拆除造成乞丐的結構


金恩在〈擺脫越戰〉的演講裡亦說,「真正的同情不只是丟個銅板給乞丐……要知道造成乞丐的結構必須拆除重建。他引述一位美國官員的話說,從越南到南美到拉丁美洲,美國是「處於世界革命的錯誤一邊」。他指責美國「與拉丁美洲的地主階級結盟」,且說美國應支持第三世界「粗衣赤足的人民」,而不是壓制他們革命的企圖。


1967年,金恩在另一場演講時痛斥他所稱的美國黑人的「殘酷諷刺」,他們為一個對待他們如二等公民的國家奮戰而死。他說:「我們帶著被我們社會摧殘的年輕人,到遠在8千哩外的地方去保衛自由,這些自由是他們在喬治亞州西南部和哈林東區未曾感覺到的……我們已一再遭遇殘酷的諷刺,在電視上看到黑人和白人男孩,為一個不能讓他們在同一所學校上學的國家一起殺人和死亡。」


1968113,詹森總統發表國情咨文的隔天,金恩號召在華盛頓的一場大遊行,反對「歷史上最殘忍和最無意義的戰爭」。他向國會兩院議員和美國總統明確表示說:「我們將不再容忍,我們將不再投票給那些人,他們仍繼續認為殺戮越南人和美國人是促進東南亞自由和自決目標的最好方式。」


窮人運動 重建社會


1968年初,金恩和南方基督教領袖會議宣布要在華盛頓舉行「窮人運動」的大規模示威行動,提出經濟不公平的問題,要求聯邦政府立法,確保窮人有工作、有收入和有房子住。金恩跑遍全國,糾集「一支多種族的窮人軍」進軍華盛頓,要在國會進行非暴力反抗,必要時不惜癱瘓聯邦機構,直到國會通過窮人的權利法案。然而,這項運動並沒獲得民權運動其他領袖們的一致支持,要角拉斯汀因見解不同退出遊行。


金恩呼籲政府投入資金重建美國的城市。他著眼於「種族主義、貧窮、窮兵黷武和唯物主義」等有待大改革的缺失,並力主「重建社會」,真正面對問題。


窮人運動於1960年代中期從從南方的地區性活動一躍而為全國性的活動。根據全國有色人種促進會在密西西比州的一項調查發現,那裡的黑人受到飢餓、營養不良、甚至餓死的折磨。而在北方的城市如芝加哥,南方基督教領袖會議發現根深蒂固的種族主義經濟結構造成貧窮危機;南方制度化的種族主義勢力,不能靠反抗種族隔離的策略來剷除。


金恩猛烈抨擊聯邦政府和資本主義制度造成城市和鄉村許許多多非裔美國人陷於貧窮之境。他直接指出聯邦政府就是造成乞丐的元兇結構;造成肆虐全國的都市暴亂元兇是貧窮;而造成貧窮的元兇則是資本主義。


孟斐斯市衛生工人罷工演變成暴力後,他生前就規劃好的華府619這場大示威遊行眼看就要無疾而終了。哪知44金恩被暗殺卻使情勢峰迴路轉,短短1個月,湧進逾50萬美元捐款。繼任南方基督教領袖主席的阿貝納希,接辦窮人運動遊行,以前持反對立場的拉斯汀等人也重回遊行行列。


非暴力受到挑戰


這次遊行採取金恩生前所提出要使華府成為「帳篷城市」的構想。513,第一批民眾搭建了臨時屋,在西波多馬克公園用帆布和夾板搭起了帳篷。到了5月底,已有25百人在這裡埋鍋造飯,包括來自田納西州、新墨西哥州、芝加哥和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的民眾。他們每天遊行到不同的聯邦機構,提出他們的要求。619「團結日這一天」,他們會合另外由阿貝納希和柯蕾塔率領的5萬多名群眾,進行大遊行。5天後,來了15百名警察,逮捕了數百人,摧毀帳篷。


窮人運動被大多數歷史學家認為只是小成功,它被稱為是1960年代非暴力反抗大規模動員的最後一搏。窮人運動確實有必要從抗議種族隔離轉而為要求經濟上的公平正義,方為長久之計。


1960年代末期,全國對於民權的興趣逐漸消沉,聯邦政府疲於應付越戰問題而無暇兼顧。都市的暴動也減低了公眾對民權運動的支持。這使得金恩關注芝加哥貧民窟情況的活動遭到挫折而放棄。


金恩被批評在越戰和平運動中接受擔當主要領導角色,他辯稱民權與越戰論點並無關聯。他不用暴力的信條漸漸受到年輕好鬥的領袖們的挑戰,這些年輕領袖們(包括學生非暴力協調委員會)不放棄採用暴力以達成目標的做法。


我已到達峰頂


1968329,金恩前往田納西州的孟斐斯市,聲援從事衛生公共工程的黑人工人。這些工人從312起開始罷工,要求提高工資和改善待遇。


43,金恩在耶穌教會世界總部馬遜教堂的集會上發表〈我已到達峰頂〉的演講。金恩因班機受炸彈威脅而延後到孟斐斯。在他一生最後一次演講將結束時,提到炸彈威脅時說:「之後我到孟斐斯來。有人開始說炸彈威脅,或談論已過去的威脅。我碰到了從我們一些生病的白人弟兄所發生的事。現在我不曉得未來會如何。前頭還有艱苦的日子等著我們。不過,現在我已經不在乎了,因為我已攀過人生的峰頂;……我現在並不關切我自己是否能活久一點。我只想按照上帝的旨意行事,且祂已經容許我走上人生的頂峰。我已經眺望遠方,看到了應許之地。我不見得能夠與你們一起進入應許之地,……我們整個種族會進入應許之地。今晚我十分愉快,無憂無慮……我已親眼看見主降臨的榮耀。」


金恩下榻於孟斐斯市羅蘭汽車旅館的306號房。這是金恩和他的隨員常住宿的房間,因此306號房乃以「金恩阿貝納希套房」聞名。


隔天44晚上61分,金恩站在2樓陽台和幹部談話時,一聲槍響發出了。子彈進入他的右頰,打碎他的頭顎,然後從脊髓而下進入肩膀。阿貝納希從房間內聽到槍聲,隨即奔至陽台,將倒在地上的金恩送到聖約瑟夫醫院緊急開胸手術,院方於晚上75分宣布死亡。根據一位傳記作家的記述,金恩的驗屍報告顯示,他死時只有39歲,但他的心臟卻有如60歲的人,這或許是他從事民權運動13年長期精神緊張所致。


金恩遇刺的噩耗一傳出,全美各地爆發一波暴動潮,包括華盛頓特區、芝加哥、巴爾的摩、路易斯維爾、肯塔基、堪薩斯市及其他數十個城市。美國總統詹森宣布47為金恩全國哀悼日,副總統韓福瑞代表詹森總統參加49的喪禮。


應金恩遺孀柯蕾塔的要求,喪禮中播放金恩196824在艾布尼澤浸信教會的最後一次佈道會實況。在這次佈道會上,金恩要求他的喪禮不要提到他得到的獎和榮譽,不過一定要提到他盡力「給饑寒者東西吃」、「給衣不蔽體者衣服穿」、「對越戰問題言正行義」、「是鼓吹正義的鼓樂隊長」以及「愛和服務人類」。


金恩去世2個月後,刺殺金恩的嫌犯詹姆士雷伊(James Earl Ray)在倫敦希斯洛機場被捕,迅速被引渡回田納西州,被控謀殺罪。最後被判有期徒刑99


喜好女色「降低焦慮」


聯邦調查局後來將其調查焦點轉向揭發金恩的私生活(尤其是婚外情),以污損他的名譽。詹森總統曾說金恩是一個「偽善的佈道家」。金恩的摯友夥伴阿貝納希在其自傳《而牆倒塌了》中指出,金恩「嗜好女人」。為金恩寫傳記的劍橋大學歷史學家大衛蓋羅則詳述金恩的「強迫的性運動」。蓋羅寫了一些婚外情,其中包括一位金恩幾乎每天見面的女人。按照蓋羅的說法,是那個關係而不是他的婚姻,越來越成為金恩感情生活的重心,但並不排除金恩在旅行期間司空見慣的臨時伴侶。金恩則解釋他的婚外關係是「一種降低焦慮的方式」。蓋羅指出,金恩雜亂的男女關係是因為「痛苦的和無法抵抗的罪孽」。


聯調局把有關這些事情的報告發給行政部門、友好的記者、南方基督教領袖會議的金主們、以及金恩的家人。該局也寄匿名信給金恩,揚言若他不停止民權工作將予揭露。金恩最後拒絕向聯調局的威脅屈服。


獎賞和肯定


金恩的主要貢獻是確保美國民權的進步,使更多美國人得以發揮他門的潛能。他為了改變黑人的權益,領導遊行示威,發表演講,置自己的生死於度外。他堅毅不絕的奔走努力,終於催生了〈民權法〉和〈選舉權利法〉,使黑人的民權邁出一大步。


金恩的遺孀柯蕾塔追隨先夫的腳步,在社會正義和民權方面極為活躍,直到她2006年告別人間。1968年金恩遇刺的當年,她在亞特蘭大成立金恩中心,以保存金恩在全世界擁護非暴力解決衝突和容忍的事蹟與成果。 


金恩一生獲得美國和其他國家大學院校頒給至少50個榮譽學位。除了1964年的諾貝爾和平獎之外,他於1965年獲美國猶太人委員會頒贈美國自由獎章,以表彰他「特別促進人類自由的原則」。


1971年,金恩的作品《我為何反對越戰》獲得艾美獎追頒最佳口頭禪唱片專輯獎。6年後,卡特追贈總統自由獎章予金恩。金恩夫婦亦於2004年獲得國會金質獎章。


1980年,美國內政部將金恩在亞特蘭大的童年住家以及鄰近數棟建築物命名為「金恩國家歷史紀念園區」。1983年,美國總統雷根在白宮玫瑰花園簽署法案,訂定每年1月的第3個星期一為金恩紀念日。1986年起,全國放假,紀念金恩對民權的重大貢獻。


金恩在蓋洛普20世紀最廣受尊敬的人物排行榜名列第21963年被選為《時代雜誌》年度風雲人物;2000年《時代雜誌》20世紀風雲人物調查,金恩排名第6。美國有超過730個城市的街道改以金恩取名。


2006年,美國首都規劃委員會批准在華盛頓建造一座金恩博士紀念堂。這座紀念堂將建在林肯紀念堂和傑佛遜紀念堂之間。金恩是獲得在華盛頓國家大道建館紀念殊榮的第一位非裔美國人,也是受此非總統殊榮的第一人。560年代的美國民權運動中,他的歷史地位和功績幾乎無人能比,他享有的身後哀榮,當之無愧。



本文摘選自《愛心世界季刊‧2011春季號016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吳尊賢基金會 的頭像
    吳尊賢基金會

    吳尊賢文教公益基金會的部落格

    吳尊賢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