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再造─船仔頭蛻變成現代桃花源


推動新故鄉運動 謝敏政奉獻家鄉樹楷模


■洪樹旺


朴子溪畔的東石鄉蔦松村船仔頭,是個有典型三合院的傳統小村莊。兩百年前,朴子溪是東石港通往內陸朴子的主要交通要道,古名「店船港」的船仔頭當時是商貨集散地,過往船隻常在此駐留,因此稱為船仔頭,最盛時期人口多達五、六百人。然而隨著溪口的淤積,朴子溪無法通行大船,失去其運輸的功能,及至七十年代工商業興起,農村沒落,船仔頭人口外流嚴重,幾年之間,村落中只剩下不到二十戶人家,總人口少於一百人,而且多是些老弱婦孺,面臨散庄的危機。


鄉村人才多外流  船仔頭面臨散庄


30年前,村落裡的青年謝敏政外出求學,大學畢業後留在台北,擔任自立晚報記者。那時,中南部的年輕人大多到台北尋找機會,學成後也多半留在台北等都市工作,所以說,台北人有六、七成來自中南部。謝敏政的四個兄弟姐妹大學畢業後,都相繼留在台北工作,這也是一般鄉下的父母親對子女的願望。


農村青年湧向台北就業,離鄉背井,而且台北物價高昂,不是安居的地方,但是鄉下與都市的落差大,社會環境如此,卻也無可奈何,只能在想家或是同鄉相聚的時候,哼唱「黃昏的故鄉」或「媽媽請妳也保重」等歌,一解思鄉之情。因為留在鄉下沒有就業與發展的機會,船仔頭也像其他地方一樣,青年多外出討生活,住戶漸外移,幾乎快要「散庄」,隨著老成凋謝,庄裡的前輩憂心忡忡,如此下去,船仔頭就要消失了。


危機就是轉機  實現阿嬤心願


1994年,謝敏政的祖母林秀阿嬤病危,臨終前交代不能讓船仔頭散庄,希望故鄉永在。謝敏政記住阿嬤的交代,並感於船仔頭有過輝煌的歷史,如果有一天自己土生土長的船仔頭真的消失了,故鄉沒了,身為船仔頭的一分子,如何向祖先交代呢?使命感油然而生。


那年,他服務的自立晚報易主,他離職前在自立副刊寫了一篇文章,題目為「船仔頭的呼喚」,希望能喚醒在外地的年輕人早日回鄉,為家鄉的未來打拚,莫要等到老了才要落葉歸根,不然到時候父母親都已老去,甚至故鄉也消失了,又有何意義呢?


當時因緣際會,他回嘉義擔任中國時報記者,真正應了「船仔頭的呼喚」,以具體行動返鄉。工作之餘,就近關心故鄉事,為了要挽救故鄉免於散庄的命運,他結合庄裡有志之士,共商計畫成立基金會,說服鄉紳林啟南捐地出錢,並出面領導,「船仔頭藝術村文教基金會」於是在1995年10月25日正式成立。


結合眾人力量 成立「船仔頭基金會」


基金會的成立,在結合眾人力量,搶救船仔頭免於散庄,搭上當時政府發起的「新故鄉運動」的列車,期待將「船仔頭」重新打造成為一個生氣盎然的新故鄉。


而之前政府推動藝術下鄉計畫,北部某鄉鎮申請到了一個案子,卻臨時推辭,謝敏政獲悉後積極爭取,該案得以在船仔頭實施,並且把船仔頭的再造目標定位為藝術村。


「船仔頭藝術村文教基金會」是一個自發性關懷鄉土的民間組織,希望由下而上配合政府推動新故鄉運動。推動運動必須有人,謝敏政自己參與基金會運作外,積極呼喚故鄉遊子返鄉奉獻心力,連他當老師的姐姐謝素貞,都回來擔任基金會的執行祕書,弟弟謝明哲也返鄉當市民農園的園長,都成為基金會的靈魂要角。


雖然船仔頭是一個極小的村落,卻自比台灣在世界舞台的處境,有些自不量力,但是其企圖心卻不容忽視,這一群認同船仔頭再造新故鄉理念的人,要奉獻心力,實現其夢想。


取經新港新故鄉  發展本庄特色資源


那麼船仔頭究竟要走什麼方向呢?當時嘉義縣的新港鄉發起的新故鄉運動受到注目,於是向新港取經,擬參考其模式來改造船仔頭。基金會檢視船仔頭本身的內外在條件,認為完整的三合院傳統聚落為其最大的特色,不但不能破壞反而應予以發揚;而蜿蜒船仔頭的朴子溪是天然優良的資源,是未來發展的利器,應加以整治利用,因此將「紮根鄉土文化,關懷朴子溪水」定為基金會努力的兩大目標。


同時雲林科技大學接受文建會委託,以四大主題:自然、環保、休閒和藝術,把船仔頭規劃為「現代桃花源」,也是因為有三、四十座古典的三合院,與自然天成的朴子溪等特色。


舉辦全國文藝季  船仔頭打響知名度


在新港鄉、梅山鄉之後,當嘉義縣各鄉鎮市視舉辦全國文藝季為畏途時,「船仔頭藝術村文教基金會」卻以初生之犢不畏虎的企圖心,促請東石鄉公所承辦,全力作為策畫後盾,讓全國文藝季在船仔頭舉辦,牽動台灣鄉土情,船仔頭因此成為全國性知名的社區。


1996年全國文藝季的主題是「新故鄉運動」,剛成立的「船仔頭藝術村文教基金會」,就是為了再造新故鄉,一批在外地的遊子即回應「船仔頭的呼喚」而返鄉,要為故鄉打拚,因此嘉義縣全國文藝季就以「船仔頭的呼喚」為主題。


嘉義縣85年全國文藝季於3月30日登場,各項活動陸續在船仔頭村落展開,包括:牛車繞村、參觀三合院、布袋戲表演、捉泥鰍及朴子溪巡禮等。又有藝術家駐村,邀請詩人聯吟,熱鬧非凡,一向冷清的船仔頭,因此全國知名。


詩人聯吟:「待續桃花緣-武陵人又順溪航,船仔頭鄉識夢鄉;鶴髮垂髻開口笑,迎賓花草綠成行。」等詩句,將船仔頭急於蛻變成為現代桃花源的願望,作歷史見證。


船仔頭這個瀕臨散庄的小村落,因全國文藝季的洗禮,而恢復了生機,並帶給地方無比的信心。


三年後,船仔頭獲選全國十大環保模範社區,船仔頭創造了醜小鴨變天鵝的鄉土傳奇。


發揚鄉土文化  建設現代桃花源


繼文化季之後,「船仔頭基金會」持續舉辦朴子溪巡禮、親子農園、焢窯及夜宿三合院等鄉土文化活動。基金會在全國文化季的表現,獲得肯定,致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下鄉,在船仔頭設立全國第一個「社區藝文學苑」,使嘉義縣沿海地區有機會接受都市精緻藝文。同時透過嘉南家商的支持與協助,讓鄉土文化得以傳承綿延。而雲林科技大學規劃船仔頭為「現代桃花源」,更使得鄉土文化在嘉義縣風起雲湧。


在「紮根鄉土文化」方面,船仔頭三十座古典三合院,為嘉義地區保存比較完整的傳統住宅群,是令人懷念的傳統特色景觀。全國文化季後,文建會將船仔頭繼續列為輔導美化傳統建築空間計畫,由基金會執行,為社區進行種植樹木花草及整頓環境等美化。


設立三合院民宿  闢建市民農園


同時為配合「夜宿三合院」活動的推動,鼓勵民眾推出三合院為民宿。首先有五名庄民參加嘉義縣政府舉辦的社區規劃師訓練,結業後陸續開辦民宿,其中嘉義縣第一家合法民宿「船仔頭的厝」,就是由當時的嘉義縣長陳明文、立委張花冠、嘉義縣議長余政達駕駛牛車來掛牌的。如今已有五家民宿開辦,可以同時容納六、七十名遊客住宿,讓民眾可以方便來鄉下體驗農村寧靜的生活。


而為了因應休閒觀光農業時代的來臨,租用近一公頃休耕農地,開闢為市民農園,種植各種樹木與農作物,讓都市人來此體驗種田、坐牛車的農村生活,並與學校的戶外教學結合,教導學生認識農業與農村。


促成朴子溪整治  泛舟溪中樂逍遙


環繞著船仔頭的朴子溪,由船仔頭到東石出海口是海水返潮帶,為自然活水,沿線有豐富生態,植物如紅樹林的水筆和海茄冬,鳥類有紅鳩、紅冠水雉、紅尾伯勞、白鷺鷥等保育鳥類。東石段朴子溪可以說是船仔頭發展的利器。


當初回到故鄉的謝敏政登上堤岸,看到溪邊垃圾成堆,溪水汙濁,飄出陣陣臭味,覺得不可思議,而決心推動改善。於是「船仔頭基金會」發動義工淨溪,並與沿線的朴子腳文化工作陣、嘉義縣生態保育協會、嘉南家商等團體組成「關懷朴子溪聯盟」,透過媒體宣導河川保育的重要,並向中央與地方單位多重管道的爭取,朴子溪歷經多年整治,溪水水質漸漸變得清淨了,臭味消失了,環保局並在船仔頭設置親水公園與碼頭,讓人可以親近。而靠近出海口的濕地紅樹林綠油油,水鳥等保育類鳥類飛翔其間,朴子溪變美了。


長期擔任朴子溪河川巡守志工,取得嘉義縣水上救生協會培訓、中華救生員證照,並經職訓局動力小船船長訓練結業的謝敏政,五、六年前,自中國時報退下來,即把長期喜愛的划龍船等水上活動,帶到朴子溪,購置數艘龍船與獨木舟,泊在朴子溪船仔頭碼頭,自封朴子溪船老大,擺渡從來沒有機會划龍船的遊客,甚至指導他們如何爬上龍頭,體驗奪標的難得經驗,給遊客留下美好回憶,船仔頭因而被稱為朴子溪的遊客中心。這也是謝敏政巡守朴子溪最大的成就感。


同時,他把朴子溪生態旅遊的美好感受,透過媒體報導和體驗,讓大家認識朴子溪自然之美,並不輸給宜蘭冬山河。


推動觀光休閒農業  開辦農村知性之旅


嘉義縣政府近年積極推動休閒農業,希望吸引都市民眾來此作農村的知性之旅,在台灣實施隔週休二日之際,船仔頭率先推出朴子溪巡禮及嘉義沿海生態之旅活動,突破嘉義縣過去觀光重山輕海的困境。至周休二日後,為因應「假日何處去」時代的需要,嘉義縣觀光協會結合了「船仔頭基金會」,連線嘉義沿海各機關團體,加速推動遊山玩水、山珍海味的休閒活動。


如今的船仔頭市民農園綠意盎然,朴子溪生態豐富清澈可親,有「田媽媽」鄉土風味餐,有具鄉間特色的三合院民宿和露營區,有朴子溪黑五類農特產和「蔡英傑蚵貝藝術館」等豐富的觀光資源,船仔頭成功轉型為休閒藝術村。基金會推出半日遊、一日遊、二日遊及三日遊等套裝旅遊行程,安排牛車觀光漫步、蛋加工彩繪、朴子溪特色獨木舟划龍船、點燈蚵樂……等節目,吸引各地遊客來體驗農村特色生活。近幾年,來訪的團體持續增加,每年由50個、80個、90個,一直在增加中。


沿海帶狀旅遊網  船仔頭串聯帶動


朴子溪美化後,沿溪轉型有成的地區成立「溪望船情」策略聯盟,從蒜頭糖廠、朴子魅力商圈、東石紅樹林生態園區、東石漁人碼頭,形成帶狀旅遊網。而船仔頭東接故宮南院、西有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又有嘉義縣觀光局朴子溪堤頂自行車道廿公里帶動,居於嘉義縣帶狀觀光旅遊網的關鍵地位。


謝敏政長期關心地方建設,認為各地方的資源有限,必須互相連結,互通有無,共享資源,才能提升效能,達到互助互利的效果。地方發展觀光亦然,靠一己之力,單打獨鬥,既費力成效也有限。


因此,「船仔頭基金會」為發展休閒觀光產業,除與朴子溪沿線景點結盟外,也和新港鄉的產業觀光聯盟串連,更結合嘉義縣民宿協會和嘉義縣農場,參與「全民健康旅遊聯盟」,透過東石數位機會中心的電腦網路行銷,連結嘉義縣觀光局網站,從電腦學習和嘉義縣創新學院課程累積知識經濟,為嘉義濱海休閒農業和生態旅遊開創新機會。


船仔頭轉型成功  編入小學教科書


船仔頭社區轉型成功,扭轉即將散庄的命運,其成就令人刮目相看,其成功的故事被編入小學教科書,2006年起康軒版的國小三年級國語課本,把「家在船仔頭」列為鄉土教材,描述船仔頭原是沒落鄉村,庄人透過社區營造成功的故事。


船仔頭社區轉型成功的故事,吸引各地學校來此舉辦戶外教學,民眾紛紛組團來船仔頭社區參觀,帶動船仔頭的產業觀光和生態旅遊。


承辦數位機會中心  縮短城鄉教育落差


「船仔頭基金會」辦理多項活動,都有優秀的成績與傑出表現,能力受到肯定。數年前,教育部為縮短城鄉數位教育落差,計畫在東石鄉設置十八台電腦,成立數位機會中心,要求有在地人管理營運,選來選去,選上「船仔頭基金會」。基金會設立電腦教室,由中正大學輔導,聘請電腦老師免費教導鄉親電腦入門。並把相關訊息都上傳到台灣社區通網站、yahoo奇摩部落格,讓鄉村能夠和世界接軌。許多公益節目因此來船仔頭報導台灣農村故事。


此外,衛生署的東石鄉社區健康營造中心,多年來委託「船仔頭基金會」辦理,也有明顯績效。


「船仔頭基金會」的一群有心人士,十多年來鍥而不捨的努力以赴,不僅扭轉船仔頭的命運,並賦予故鄉新的生命,成為沒落農村再造的典範,也帶動附近鄉里的省思與效尤。


船仔頭教育農園歡迎學生團體參與農村體驗。(船仔頭藝術村文教基金會提供)

※本文摘選自《愛心世界季刊‧2012夏季號021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吳尊賢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