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庶民的生活觀

                                                     詹火生

 今年暑假期間,應一位已畢業四年的大學學生邀請,到中部鄉下農家拜訪,瞭解這位學生畢業後投入在地長照服務工作的概況,也順便和五十餘歲的學生家長見面。學生家長熱誠招待,請我品嚐初摘的新鮮龍眼。

閒聊時,漸漸瞭解這位家長的近況。學生父親原本在一家位於市區的中型紙板工廠當工人,後因工廠不敵大廠競爭優勢而關閉,兩年前只得回到鄉下。幸好家中尚有幾畝山地,除每年秋季採摘龍眼、烘焙龍眼乾,批發到鎮上什貨店,換取微薄的生活費外,也憑多年來土法煉鋼的盆栽經驗,從培育苗圃到盤枝定架,約三五年定型後運到花市求售,努力增加家庭收入,勉強維持一家五口的生計。

學生談到投入長照服務三年多的經驗,特別提到在農村社會中,老人仍大部分倚賴家人的照顧,因此近年來政府雖積極推動社區型日間照顧中心,其效果仍不顯著。除非社區的總幹事或社區的志工能夠持續不輟的熱心投入,日間照顧中心才比較能夠發揮照顧社區長者的效果,否則難脫傳統照顧模式。

吳尊賢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階段文化政策的關鍵轉折                                胡元輝

 

    文化產業是影響廣泛卻又屬性獨特的產業,原因在於它是產業,卻又不同於其他的產業。由於是產業,它必須依循某種經濟邏輯;但又因為是文化產業,所以無法以單純的經濟邏輯來對待。其中,最矛盾者,厥在於文化產業需要自力更生,卻又往往仰賴政府的支持。

 

    所謂政府支持並不只是單純的經費挹注,舉凡產業環境的塑造、民間資源的匯聚、畸形競爭的排除等等都屬之,但適當時機與適當方式下的資源投入,仍然是政府面對文化經濟時的必要作為,甚至是文化產業能否妥善發展的關鍵因素。

吳尊賢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社會公平 前路還遠

               吳豐山

        一、

 近幾年來,我常思考一個問題:兩千三百萬同胞,誰對台灣最有貢獻?

 我得到的答案無比複雜。

吳尊賢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提琴家張正傑上山下地辦音樂會

為囚犯病人弱勢孩子演奏傳愛

                                                                                                                                                                          洪樹旺

愛心封面人物--張正傑  

         

吳尊賢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快樂學習協會普設「孩子的秘密基地」

當一盞明燈  照亮弱勢孩子的學習之路

                                                                                                                                                                                      何 祥

轟動一時的「孩子的第一哩路—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巡迴演出,為偏鄉孩子帶來歡笑,但推動該計畫的主角之一吳念真認為,「看戲只能讓孩子快樂一個晚上,有必要為孩子多做一點事」,為了持續發揮「319第一哩路」的力量,四年前,他與李永豐、簡志忠、席慕蓉、李敏勇、王榮文等人發起成立「中華民國快樂學習協會」,投入弱勢孩子教育工作,陪伴孩子快樂學習。

擔任協會理事長的吳念真指出,協會成立宗旨是希望創造「孩子的秘密基地」,為弱勢孩子在學習的道路上點一盞明燈,讓孩子學校下課之後有人陪伴、不寂寞,心事有人傾聽。

吳尊賢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努力賺錢 努力存錢 努力捐錢
洛克菲勒首開美國富豪行善之先河

楊淑慧 整理

美國紐約市第五大道上的洛克菲勒中心(Rockefeller Center),摩天大樓直入雲霄,造型華麗壯觀,1987年被美國政府認定為國家歷史地標。這棟1930年開始興建,耗費9年完工的建築,出自美國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家族。人說富不過三代,但是洛克菲勒家族已富逾六代,這樣連綿不絕的榮華富貴,可說來自第一代洛克菲勒打下的基礎。

今年3月20日,大衛洛克菲勒(David Rockeffer)逝世,享年101歲,這位自2004年以來擔任洛克菲勒家族大家長,一向樂善好施的老洛克菲勒孫子,生前曾接受雜誌訪問時說:「我的人生非常精彩 我相信物質很大程度上可以讓一個人過得很快樂,不過,如果你沒有好友和重要的親人,生活會非常空虛和難過,那時物質也就不重要了。」

吳尊賢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際書壇宗師杜忠誥

將書藝融入傳統文化  有如書法界魔術師(一)

                                                                                                                                                                                                                                                      陳弘文 採訪

享譽國際,被稱為當代書壇宗師的杜忠誥,在台灣書法界是個舉足輕重的風雲人物,也是文學界的傳奇人士,其書藝自創一格,融入儒、釋、道、諸子各家的精髓,深得國內外藝術名家的讚賞,是位值得敬重的國寶級大師。

杜忠誥的書法造詣,備受國內外書畫藝術界推崇。國際知名的水墨畫家歐豪年就說:「假若杜忠誥想要,他也可以成為一位非常出色的畫家。」(Taipei ReviewDec2002)他認為,中華文化所有元素都根源於符號的書寫,中華繪畫也是某種形式的書法藝術。他肯定杜忠誥「是個標準的中華文人,選擇以書法來表達他對生活的想法與態度」。

吳尊賢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際書壇宗師杜忠誥

將書藝融入傳統文化  有如書法界魔術師(二)

                                                                                                                                                                                                                                                            陳弘文 採訪

道士畫符一念不生  書法修鍊最終境界

吳尊賢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瞿海源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若是足跡是在沙灘上,浪潮一來,痕跡就不見了。

在民主改革過程中,許許多多推動民主化的志士們都留下了「痕跡」,但民主化的進行和完成,乃至於簡單的時間的流逝,以及當權者主導主觀而利己的不同史觀,就像一波波浪潮一樣,把「痕跡」大多沖刷掉了。不過,參與民主化的各方人士,還是應該把努力推動民主的事跡紀錄下來,做為給自己的交代,也做為對台灣社會和人民的交代。否則,這些事跡真的會被淹沒,甚至消失不見了。

吳尊賢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要再有第二個房思琪

                                                             林萬億

撰寫《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的作家林奕含於2017年4月27日自殺身亡,離該書出版才一個多月。作者自述這本書「改編自真人真事」。林奕含自殺身亡後,她的父母請出版社代為發表聲明,部分文字如下:「奕含這些日子以來的痛苦,糾纏著她的夢魘,也讓她不能治癒的主因,不是憂鬱症,而是發生在8-9年前的誘姦。《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是她在年輕時,被一個補習班名師誘姦後,引發痛苦憂鬱的真實記錄和心理描寫。…她寫書的目的,是希望社會上不要再有第二個房思琪,希望天下的父母、善良的男孩、女孩和男人,都能用溫柔和溫暖的心靈來一起保護房思琪們。」

林奕含沉痛的死諫

林奕含死後,社會譁然,驚嘆一位才女作家的殞墜。林奕含是否如林父所言被陳國星誘姦後引發憂鬱症;或是如陳國星所言:「林奕含16歲即有嚴重憂鬰症。」就靜待司法調查個水落石出。

吳尊賢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