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葦啟智中心尊重每一個生命.JPG  
分享的喜樂加倍多 分擔的重擔格外輕

為智障家庭服務 蘆葦啟智中心尊重生命

                                                                                            何 祥

平常日的下午4點,台南市新市區天主教蘆葦啟智中心(以下簡稱蘆葦中心)的校車,一部接一部的從中心廣場開出去,車上坐著七、八十位滿面歡欣的大小學員,他們放學了,高高興興的要回家。

這麼忙碌的時刻,有一位穿著志工背心的年輕人,熱心熟練地指揮著,讓校車依序駛離。外人以為他是中心的志工,其實他是中心的學員,平時嚮往交通指揮服務工作,所以每當上下學時,老師就請他來指揮校園內的車輛通行,看著司機們聽從指揮,他臉上充滿了自信與愉悅的神情。

一位小兒麻痺的孩子,在中心專家與老師的指導下,藉助走路輔助器的訓練與復健,瘦弱的雙腿長出肌肉,產生力量,如今可以卸下輔具自己走路,心中滿是喜樂。

另一位居住在社區家園的阿伯,很快學會自己洗衣、洗碗、整理內務,和其他住民互動良好,年終成果評量時,身心障礙的程度由重度進步到中度,連一向照顧他甚殷的妹妹都不敢相信。

蘆葦中心就是這麼一所為每一位身心障礙學員設想周到、付出愛心的全方位服務機構,近年來,每年皆榮獲身心障礙福利機構評鑑為優等獎的最高榮譽。

21年前,蘆葦啟智中心由招收心智障礙者開始,當初只有3個孩子,至今中心內外同時服務已達150多人。他們尊重每一個生命,不因他們軟弱的肢體而放棄,而以身心靈的全人發展來服務,以維護身心障礙者的權利,保障其參與社會的公平機會。

該中心不僅協助、陪伴身心障礙者本身成長,更進入其家庭,為其整個家庭服務,讓承擔沉重壓力的家長們知道,在這條人生的道路上,他們並不孤獨,還有蘆葦中心陪伴。該中心的老師和服務人員深深體會「分享的喜樂加倍多,分擔的重擔格外輕」的道理,並以此奉為服務宗旨。

以下是記者專訪該中心主任李之琳的訪談摘要:

尊重每個寶貴生命 創立蘆葦啟智中心

問:請先談談貴中心成立的經過。

答:今年是我們中心創辦第21年,園區內有一個天主教堂,和本中心同屬於台南教區的天主教教會機構。民國85年,中心創辦人康文榮先生本著尊重上帝所創造的每一個生命之信念,與一群關心弱勢族群的基督信徒集資在新化區籌辦而成。一開始招收3個小孩子給予學前服務,後來漸漸成為一所包括成人在內之身心障礙者的早期療育機構及職業訓練場所。

至92年,創辦人因階段性任務完成,原有意結束營運,但因尚有50個大人和小孩學員須要繼續服務,最後無條件交給天主教會台南教區,由教區派遣邱加瑜修女接手經營,蘆葦中心正式成為天主教會機構。

教會接手時,仍借用創辦人的房子和租屋做教室,邱加瑜修女認為,中心應該有屬於自己的房子,才能永續經營,所以就開始籌建新校舍,由教會主教提供現在中心所在的土地,再向外募款6,000多萬元,及申請一些補助款,建蓋了現在的這兩棟大樓,至94年底落成後,才陸續搬遷過來。  

邁向穩定發展階段  服務小型化社區化

問:蘆葦中心由天主教會接手經營後,進入另一階段的發展,在這15年的時間裡,如何為身心障礙者進行服務?

答:蘆葦中心於94年搬遷進新址的大樓後,校舍寬敞,環境良好,服務陣容增強,邁向穩定發展。本中心係為日托照顧服務,服務的對象,由50人增至80人左右,目前有孩童學員32人,成人學員51人。

在早期療育方面,係針對0歲至6歲,領有發展遲緩或身心障礙手冊的小朋友給予照顧,但以2歲半至6歲間的族群為主,大致是幼兒園就學年齡的兒童。除了教育課程外,還結合醫療院所的復健課程,本中心就有奇美醫院的復健科醫生駐點服務。

這些孩子到了滿6歲時,就要到小學和特教學校接受義務教育,我們明天就要為10多位小朋友舉行畢業典禮,歡送他們進入學習人生的另一個階段。

我們也為16歲以上的青年與成人,即國中或高中畢業未再升學者提供日托服務。

另外,我們也接受政府單位的委託,辦理身障者的就業輔導,為他們找工作,上班後,就輔人員會陪著他們,少則14天,長則達3個月,等他們熟悉工作後就放手。

接受委託辦理的項目,尚有社區家園的服務,這項服務在協助身心障礙的成人融入社區,獨立生活。

我們現階段的服務是多元的,服務型態由多數人的集體走向小型化、社區化。

關懷學員擴及家屬 協助找尋多方資源

問:貴中心為身心障礙者本身服務,還關心到他們的家庭,你們進入其家庭提供什麼樣的協助呢?

答:長期以來,我們了解每個家庭有不同的問題須要克服,例如,有些家庭裡可能有兩三個身心障礙者,或許有人需要安置,我們就和家長們聯繫,透過社工幫忙,找到可提供安置的機構,以及可利用的資源。

又如,學員們漸漸長大,其家長會有老去的一天,屆時怎麼辦?或者家長生病了怎麼辦?這種種問題非常複雜,遇到這些問題,我們的社工就會陪伴著學員與家長,研究及找尋長短期的解決方案。

另外,在我們和學員家長的接觸時發現,家長的心態影響孩子學習與成長甚鉅,例如,有一家長因家有兩個身心障礙孩子,平常他是個開朗的人,但是一提到孩子時,就深感愧疚。一般而言,家有障礙兒,家長常因愧疚而產生補償的心理,於是什麼事都幫孩子做好,這樣雖說是愛他、保護他,但其實反而是害了他。

身障是既成的事實,我們要幫助的是讓他往獨立生活的方向努力,鼓勵他多多學習生活上一切動作,使其在未來的人生路上,減少對旁人的依賴。小時候學習越多,長大後越能夠獨立,及早讓他學習獨自生活,才是愛他。

我們社工及老師們和家長們溝通,希望用對的方法給予孩子愛的教育。

關懷發展遲緩兒童  給予適當教導學習

問:教導發展遲緩的兒童是非常辛苦的,你們是如何進行教育服務的?

答:在我們為小孩療育過程中發現,10個遲緩兒童中就有一個是早產兒。因此,如有早產兒,我們就會往前去觀察及追踪,是否是遲緩兒的易發風險族群,而予以注意。

但有些並不是天生的,而是環境造成的,例如,孩子和他人互動性不足,也會導致發展較慢,例如:從小就幫他餵食,沒教他拿湯匙,長大後使用餐具就不熟練。

當孩子來到中心後,我們就會請老師去關注他的家庭,追查他生長的過程,看看這些易發風險族群的孩子,是否有疑似發展遲緩現象。如有,就要教家長們如何和孩子互動,讓孩子在正常的情況下成長,避免出現發展遲緩情形。

所以,我們除了做及時性的療育之外,也進行一些預防性的服務。

融入社區家園生活  重度智障進步為中度

問:社區家園幫助身心障礙者融入社區生活,至今辦理情況如何?

答:有兩個高中畢業的學員,白天在工廠上班,晚上回到我們的社區家園住宿,已經過了一段時間,日子過得平順。

其中一位在工廠做工,這些固定性的工作,一般人做久了感覺乏味,但是他們樂於重複單一性的工作,所以工作很穩定,不常換工作。他看到我時,都會告訴我工作情形,還說上個月加班比較多,薪水就領了3萬多元。

賺了錢之後,他們就規劃自己的人生,其中一人,原本騎腳踏車上班,後來改換電動腳踏車,還想去考機車駕照,計畫領了駕照後,買機車代步。而今,他如願以償。

另外,一位社區家園的住民,之前是和妹妹住在家裡,由妹妹照顧,到家園之後,妹妹可以去上班了。而他在家園裡學會了洗衣、洗碗和打掃房間。剛開始,妹妹不相信,因為長時間以來,這位哥哥沒有做過家事,所有生活上的一切,都由妹妹代勞,而住進家園後,所有工作都自己來,學會了打理自己,還會和住民們去買菜,和他人互動良好。

住了一段時間後,中心給他做評量,原先的智障重度,進步成中度,社區家園的生活,給他更多訓練機會,對他來說,具有療育作用。

利用步行器輔具等  麻痺症孩子站起來

問:蘆葦中心的教室外面擺了許多輪椅和步行器,這些都是學員們所用的代步工具或教學用具?

答:大部份是學員們教學用的輔具,都是特製的,價格也很高。因每個人的身體情況不一,所需要的也不一樣,所以要經過調整,量身打造。有孩子剛進來的,需要有人抱上抱下,自己沒法站立走路。經過幾年的訓練,透過各種輔具,在治療師的教導、復健後,孩子們已經可以拿著步行器,一步步慢慢走。有的受到幫助的孩子,已能夠正常走路,就回到一般幼稚園去上課,或從這裡直接上小學。

有位小兒麻痺症的小孩,下肢無力,行動都是透過他人的協助,坐上輪椅,後來買了輔具-固態器、固定架撐開後,幫他撐起身體,如此訓練走路,慢慢的,雙腳產生力量,隨著身體長大,腳力就增強了。後來進步到可以撤掉固態訓練器,改為一般步行器,對未來的生活幫助很大。

語言溝通表達需求  輔具機會教育兼具

問:對於有語言障礙的孩子,你們做那些療育和訓練?

答:對語言和社交能力上有障礙的孩子來說,語言訓練是很重要的。

有些孩子無法言語,只會發出一點聲音,我們就要教他在怎麼情況下,可以和人家互動、溝通;有的講話不清楚,就要透過溝通輔具或圖卡,去和人家溝通。至於聽障者,可透過手機的Line或簡訊,達到溝通的需求。

我們對語言障礙者的療育,除上述輔具外,就是利用每天作息中,給他們表達的機會。從早上上校車開始,第一句話一定要向阿姨說「早安」,中心內的服務人員也會問候他們,有些主動性不足,沒有開口問候或回應者,我都會追他回來,開口問候才可離開。

這是機會教育,我們訓練他們養成問候的習慣,因為這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也是一種禮貌。老師和小朋友們一起用餐,老師的動作就是示範,小朋友就會模仿如何拿湯匙、筷子、吃飯、喝水…等動作,孩子的模仿學習力很強,這也是一種療育。

邁向專業化服務  不惜成本堅持品質

問:現在是一個專業時代,妳如何使蘆葦中心經營也走向專業化?

答:我們聘請的專業人員,有社工、教保員、治療師(分語言、物理和職能三種)及護理師…等20多位組成一個服務團隊,針對每位進來的大、小學員,都給予評估他們需要何種服務?何種療育輔具?何種特殊的復健?研擬出一套個別化的服務計畫給予服務,我們在開會評估時,當事人、家長們都要參與。

我在中心擔任第一線主管,除了強調專業化服務外,更堅持服務品質的提升。

例如,本中心服務83個學員,依政府規定1:7的師生比例,只要聘請12位老師就夠了,但帶孩子,非採1:3或1:4的比例不可,帶大人也要1:5的比例,所以我們聘請了20多位老師,不只是給予學員們安全方面的服務,還要給他們最專業、最滿意的照顧。

社會局的人員說,多請一位老師就要多付人事成本,為何要請那麼多人?我說,要有這麼多的人力,才能提供高度的服務品質。

目前中心的成人日托照顧人數,維持在50人左右,但要申請進來的人很多,每年都要排隊,我們基於教室容量的限制,與服務品質的考量,並不打算增加招收人數,而是設法將現有的日托學員轉到社區家園,把名額空出來,給後面排隊的人早日遞補。

我們的目的,在使身心障礙者都能接受我們提供的專業、高品質的服務,如此我們的付出就有代價,所以,我們將會堅持信念、全力以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吳尊賢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