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國際愛心人物】


見證自然的環保先驅──瑞秋‧卡森(1)


侯忠貞 編譯


1962年,《寂靜的春天》一書的出版,為全球的環境保護敲醒了警鐘。該書的作者瑞秋卡森(Rachel Carson),抱著癌症的重病,鍥而不捨,以嚴謹周詳的調查,揭發DDT等化學農藥對環境、野生生物及人類的危害。她不畏化學工業界的訴訟威脅,提出道德控訴,令這些業者幾乎無從反駁,只能惡意詆毀。她出席參議院作證,證詞擲地有聲,令人動容;美國國會終於通過立法,禁用DDT,許多國家也跟著取消DDT的使用,這是環境保育史上的一大里程碑。


卡森從小立志要當作家,深信智慧與自我價值比物質財富更重要,追求的是才智上的獨立,而不是世俗的飛黃騰達。她憑著堅強的毅力和對海的熱愛,與病魔搏鬥,完成海洋三部曲的暢銷書;然後把視野擴展到整個地球和人類前途,以戰士的決心來寫《寂靜的春天》這本環境史上的鉅著。她以大勇大智的精神,投入這場她所謂要「拯救這個美麗的世界」之聖戰。這本書使得她以先驅的地位帶頭了後來的環保社會運動,更改變了現代人的歷史觀,使許多有志之士相繼投入這項不為自己,只為地球和人類前途的志業。她被2006年《時代雜誌》評選為20世紀最重要的一百位人物之一,堪稱是實至名歸。


逆境中求進  立志當作家


瑞秋卡森,出生於1907527,她的母親瑪麗亞對野外生物的尊重熱愛和自然資源的珍惜,深深影響她這位最年幼的女兒。


卡森家境算不上小康,但逆境卻塑造她像母親一樣的沉默獨立的個性。卡森從小就喜歡看書;她後來回憶說,她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讀許多書了,她覺得自己要是能像那些作家一樣寫故事,「一定很好玩」。


卡森最喜歡母親訂的《聖尼可拉斯雜誌》。卡森在小學4年級時,曾一年內連續4篇文章上榜,這讓卡森小小的心靈裡深信自己的夢想一定會成真。


卡森日後回憶童年時說,很小的時候,「我就一直認定自己會成為作家」。


浪費心智如揮霍資源


卡森的小學成績全部是A,不過曠課太多。卡森利用沒上課在家的機會不斷閱讀,已開始對擅長寫海洋和航海故事的作家感到興趣。


1925年,卡森以第一名畢業於帕那索斯中學。她的中學畢業論文題目是「心智的浪費」,論文中明白指出她對心智和道德放蕩行為的嫌惡;她把心智的浪費比喻為「自然資源的揮霍與浪費」。


卡森沒有辜負母親的期望,很輕易得到匹茲堡一流的賓州女子學院入學許可,還獲得100美元的年度獎助金。


由於價值觀與眾不同,卡森的自信與獨立很難為其他學生所接受,加上母親幾乎每星期到學校看她,使得卡森更形孤立。她在第一篇英文作文中寫道,有時她會看不到自己的目標,但之後它會再度顯現,讓她的內心充滿新的決心,「保持眼前的燦爛願景」。第一年,卡森榮膺10大優秀學生。


燦爛願景在海洋


第二年,卡森選修了生物學,有幸受教於要求嚴格的女教授史基克,從而改變了卡森的一生。史基克的生物課激發了卡森的心靈;生物學讓卡森看到了另一個喜愛自然的方式,她可以把她在戶外看到的景象化成文字。


一個冬夜裡,卡森在研讀丁尼生男爵的詩作「洛克斯萊故居」時,外面風雨交加。就在這時,某樣東西釐清了她的方向,告訴她一直以來所追求的「燦爛願景」,就在海洋那裡。卡森後來回憶道:「那行詩對我心中的某樣東西說話,彷彿在告訴我,我的道路是往海那裡去。」那時卡森根本還沒看過海。


卡森的母親和校長都鼓勵她成為作家。可是到了1928年,對卡森最具影響力的人則是生物老師史基克,於是卡森轉到生物系。


19296月,卡森以第三名的優秀成績畢業於賓州女子學院。她現在想要成為一名科學家。


決定投身科學


19298月,卡森來到麻州的林洞海洋生物研究室,有機會在同一間研究室和傑出教授與諾貝爾獎得主一起作研究,讓卡森立即迷上了林洞的科學生活型態。她的海洋系列書籍就是在這裡萌芽,尤其是《周遭之海》就是在此的第一個夏天構思的。


長久以來夢寐以求的場景,現在就圍繞著她。在林洞6週下來,卡森對海洋生物的知識大為充實,使她投身科學家的決定更加確切。


卡森入學成為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碩士候選人,並在公衛研究所所長波爾的研究室當助理。然而,卡森進行的各種爬蟲類腦神經的解剖實驗一直不順利,使她遲遲無法定出具體的論文題目。美國經濟大蕭條,華爾街股市大崩盤,都對研究生造成影響。


卡森不得不申請延後畢業一年,19324月終於完成論文,取得了碩士學位。


由於父親健康惡化,兄姊收入不穩定,卡森退掉了博士候選人資格。找到全職工作之前,她只好回到寫作這個可能的收入來源。


林洞的機緣──寫作與公職相得益彰


卡森的父親於19357月病逝,家庭重擔落在卡森肩上。在恩師史基克的建議下,卡森前往拜訪在林洞時認識的貿易部主任希金斯,希金斯把他正在寫的海洋生物宣導短篇廣播節目「海底羅曼史」腳本,交由卡森撰寫。日薪6.5美元的工作,令卡森感激不盡。


希金斯接著請卡森寫一篇海洋生物的宣導小冊子,卡森暫時定名為《水世界》。她以此為基礎,發展出幾篇關於乞沙比克灣海洋生物各層面的文章,投稿並刊登在當地的《巴爾的摩太陽報》。


卡森在山窮水盡之際,卻能柳暗花明發現新的道路。她對海洋掌握她生命目標線索的想法沒有改變過,海洋賦予她豐富的想像力和知識,並感受其中的奧妙。


1937年,卡森獲聘為漁業署初級水生生物學家。卡森正式成為政府科學家,她的工作是協助助理署長在乞沙比克灣進行的漁業研究,然後撰寫報告與魚類保育的宣導手冊。


卡森把《水世界》開頭幾段重寫之後,19376月初投到《大西洋月刊》,文章於9月號以「海面下」為題刊出。這篇文章描述海底世界各式各樣的生物,並引進了兩個卡森固定的文學主題,即是亙古以來海洋生命的生態關係,以及包含最小生命體在內的物質不滅現象。


「海面下」象徵著卡森首次以批判作家的身分亮相,奠定她獨特的風格。卡森後來承認這四頁文章,為她「帶來之後的一切」。


《海風下》──第一本著作


「海面下」刊出後,引起出版界的注意,為她帶來第一本著作《海風下》。貧困的家計逼得卡森必須把心力投注在立即有豐富收入的報紙文章上,寫書的時間則相對有限。


卡森跟海洋與陸地最有意義的一次相遇,是在19387月。她帶著全家到北卡羅來納州的蒲福度假,這裡是美國的漁業工作站。卡森在外岸海灘找到一片人煙罕至、未經開發的區域,這個地方就成了後來《海風下》書中描寫海鳥的背景。她在海灘上行走,看著小魚在一波波海浪中從泥沼流到海洋的水道,深深打動了她,更激發她原本對生命奧秘的敬畏。


《海風下》於1942年出版發行。她把從印刷廠拿到的第一本書獻給母親,令瑪麗亞不禁澿然淚下。卡森文章特別之處,在於對個別生物的共鳴與認同,藉著這本書彰顯生死之間永無止盡的流動,為人類的掙扎求生注入一定的樂觀思維。她把季節更迭與每種生物求生描寫得活生活現,這是來自她本人的親身體驗。


《海風下》叫好不叫座,因為珍珠港事變爆發,世人的焦點全轉移到美國準備加入戰局。《海風下》只賣了2千本,1946年停印時,卡森共拿到689美元的版稅。


19425月,卡森正式升任助理水生生物學家,年薪2,850美元;8月調任到內政部漁業與野生生物管理局總部上班,並成為《漁業養殖發展》刊物的編輯。這時已36歲的卡森,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政府水生生物學家;她也是深獲好評的科普作家和專欄作家,更重要的是,她有信心結合她科學與文學的天賦。


只想以寫作為生


短短6個月內,卡森便被升為水生動植物學家;不久又升為資訊專家,她的年薪已調高到3,800美元。


《海風下》的滯銷,粉碎了卡森的美夢,她發誓不再靠寫書謀生,因此把重心轉移到雜誌投稿。19443月,卡森的投稿文章「海洋的奇妙世界」刊登於《橫跨大西洋》雜誌。


19452月,卡森住院切除盲腸。卡森想換工作的念頭仍沒改變,11月,求職遭到奧杜邦學會的拒絕後,她才放棄離開公職的打算。她終於明白,如果她想離開政府公職,唯一的生路就是出書。


公務日益繁重,卡森越來越沒時間寫作;而薪水日益調升,更不可能捨它而去。公職與寫作無法兼顧的困擾,令她不知自己的方向何在,只曉得若可以選擇,她希望能「靠寫作為生」,但不敢孤注一擲。


行動保育系列──快樂有成就


新來的局長戴伊同意卡森提出的「行動保育」計畫,出版12本系列手冊,介紹國家野生生物保護區系統,卡森負責執筆其中的4本。


卡森在1947年秋天之前,走遍了美國東西兩岸的諸多保護區,實地勘察。她探訪了維吉尼亞州的欽科提古保護區,麻州北海岸的帕克河保護區、馬他馬斯奇、豆豆島,北卡羅來納州帕姆利克灣的天鵝區;以及西部猶他州的大熊河保護區,蒙大拿州的紅岩湖喇叭天鵝保護區、北美野牛國家級保護區、哥倫比亞河一帶的鮭魚保護區。


「行動保育」系列獲致空前的成功,這得歸功於卡森周密的野地調查和手冊的寫作風格。她的最終目的是要讓人們體悟到人與大自然的關係。寫作這一系列的這兩年半,是卡森服公職至此最快樂和最有成就感的一段期間。


19488月,卡森升任資訊處總編輯。這時,卡森請作家經紀公司負責人瑪麗羅岱爾當出版經紀人。卡森的恩師兼益友史基克於129因癌症去世。曾寫過小說的羅岱爾,她的當務之急是幫卡森要寫的海洋書籍,找一家信譽良好的出版社簽約負責行銷,並申請研究基金,好讓卡森專心做研究,能在無後顧之憂下專心寫作。


海洋系列 一炮而紅


19496月,羅岱爾與牛津大學出版社簽下《回到海洋》(後來的成名著作《周遭之海》)的合約。尤金薩克斯頓研究基金也下來了,卡森從此不必再擔心留職停薪後的家務重擔,可以有更多時間寫作。


19506月,卡森的書稿大功告成,《紐約客》雜誌也在8月同意以7,200美元,取得14章節中9個章節的轉載版權,比她在政府機關一年6,400美元的薪水還多。接著,《耶魯評論》和《科學文摘》相繼來購買其中某些章節的的版權。


19509月,卡森切除左胸再度發現的腫瘤。翌年3月,卡森獲得她夢寐以求的古根漢研究基金,乃申請自6月起留職停薪1年。


195172日,《周遭之海》正式出版。在當天的新書簽名記者會上,卡森受訪時表示,她寫這本書的目的是希望讓人們懂得欣賞海洋。


文學評論家、科學家和讀者,都讚嘆卡森竟能如此巧妙地運用包羅萬象的各種知識,以精練卻詩意的文字勾勒出如此優美的內容。


這本書連續86週穩居暢銷書排行榜的破天荒記錄,其中有36週高居冠軍寶座。《周遭之海》最後被譯成32國語言;其紀錄片最後拿到17千美元的電影版權費。


各種榮譽獎項源源而來。費城地理學會頒給她獎章,幾所大學頒給她榮譽博士學位。19521月,卡森獲頒象徵美國出版界最高榮譽的「非小說類國家書卷獎」,讚揚《周遭之海》讓大家注意到那片迄今未被完全探索過的科學領域。1952年,卡森獲得自然文學領域最崇高的約翰布洛斯獎。


19524月,《海風下》重新出版。這本當初被市場忽略的書如今大受歡迎。這兩本書帶來的豐碩收入,使得卡森生平第一次覺得自己的財務有了保障。


告別公職 完成海洋三部曲


1951年秋天起,卡森又開始野地調查,準備寫作《大西洋海岸生物指南》。她在距喬治亞海岸不遠的聖西蒙島海岸上作了幾個月的調查。她赤腳在淺灘上,穿過正在漲潮的沙岸,對沙丘地形以及「水、天、沙連綿一色的特殊景致」心醉不已。


195263──留職停薪屆滿日,卡森正式離職,她想把時間完全留給寫作。她在林洞租了房子,白天到海洋生物研究室圖書館找資料,晚上到研究室工作。


1955年夏天,卡森文學生涯海洋三部曲的第3本海洋著作《海之濱》完成了。這本從「田野手冊」演變成的嚴謹書籍,闡釋了岩石、沙灘與珊瑚礁3種海岸的基本型態,以及它們各自的生態系統。1026,《海之濱》正式出版問世,不久就成了暢銷書。《海之濱》也是佳評如湧,時代雜誌評論說,卡森用她驚人的才能,以透明玻璃般的詩境,捕捉到科學的生命氣息。


~待續~【見證自然的環保先驅──瑞秋‧卡森(2)】



※本文摘選自《愛心世界季刊‧2008秋季號006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吳尊賢基金會 的頭像
    吳尊賢基金會

    吳尊賢文教公益基金會的部落格

    吳尊賢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