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愛心封面人物】


心懷貧困弱勢‧建構福利國藍圖


──專訪林萬億教授


■洪樹旺


十多年前制訂「福利國」政策 如今社會福利制度逐一實施


【前言】


1990年代台灣解嚴後政治開放,經濟起飛,國民所得激增,人民富裕起來,但是仍有部分族群所得偏低,生存能力較差,生活困苦,卻未獲得政府的照顧,成為社會的缺陷。當時有一位年輕的社會學者注意及此,為了彌補這一塊缺陷,提出「福利國」主張,呼籲各界及早建立社會福利制度,推行社會福利政策,關懷照顧被忽視的弱勢族群,讓社會祥和溫馨。


到了2010年,他所提出的福利國政策,經政府逐步採納執行,包括為老人族群福利建置的國民年金制度、長期照顧十年計畫、勞保老年給付年金化等;為青少年嬰兒福利推出的12年國教計畫、普及嬰兒照顧計畫;為弱勢家庭所推出的脫貧計畫、促進弱勢者就業計畫……。另外,他所主張的「社會住宅」政策,透過無殻蝸牛組織的推動,在五都選舉日前夕獲得政府採納,這是住宅政策一項革命性的改變,也是無殻蝸牛等弱勢者在爭取人人有屋住的權利上的一大勝利。


他,就是台灣大學社會工作系教授林萬億。在五都選舉活動正熱的時候,林萬億教授接受本刊編輯專訪,暢談他求學的艱辛經過與學以致用推動福利國的歷程。


---------------------------------------------------------


生在貧窮家庭 老師免費讓他補習


林萬億出生在台北縣泰山鄉一個佃農之家,家庭收入微薄,父母親要養眾多孩子,生活困苦。大哥和大姐小學畢業無力升學,到工廠當工人。排行第三的林萬億小學成績都在前三名,老師在家訪時給予鼓勵,獲得父母親同意勉強讓他升學,但是他的升學之路也相當坎坷。


小學升上初中前的一兩年就要補習,一學期的補習費要150元,家裡負擔不起。老師看他成績好,最有實力考上聯考,免費讓他補習,但是要他自己帶板凳,而且在補習前半個小時先到老師家,把當晚的習題抄在黑板上,再與同學一起上課。雖然如此,因聯考時太過緊張,只考上第四志願的松山中學。親友們認為泰山到松山太遠了,不如去讀商業學校,畢業後也容易找到工作。因此林萬億放棄松山中學,再去考商業學校,只考上台北市立初商夜間部。於是晚上上課,白天幫忙父母親看牛種田兼賣菜,減輕家裡的負擔。


學費450車票錢52.5 常向親友借貸


讀初商時,他因家貧遭遇種種困難,小小的心靈感受甚深,至今仍歷歷在目。他上的北市商是公立學校,學費較低,一學期450元,但註冊時不是稻子收成期,家裡沒錢,只好向親戚告貸。他記得很清楚,有一次,因隔天就得繳交車票費52塊半,回家告訴母親,母親籌不出錢,只好拉著他到親戚家去借,回家的路上,母親責怪他不早說,害她向人借錢沒面子。有了這個經驗,第二次他提前告訴母親,沒想到母親又責怪他太早說,讓她煩惱一個禮拜,真令他不知如何是好,心裡很是難過。


菜園收成時,他挑菜挨家挨戶叫賣,經過同學家時會刻意跳過,怕被同學恥笑。坐車上學時,遇到背著成淵或大同初中書包的小學同學,也會避開等下一班車,心想自己成績最好卻未能讀好學校,不好意思與他們碰面。他說,這是自卑心作祟。


白天種田賣菜 晚上讀書 被鄰居看不起


又有一次,他的感受也很深。快畢業時有一天,母親與鄰居們在河邊洗衣,他於上學途中從旁經過,有位鄰居向母親說:「妳兒子這麼大了,為什麼不叫他去學工夫呢?某某人家的兒子當學徒,現在一個月賺多少錢了,窮人家讀什麼書呢?母親強忍著淚,回到家才哭出來。父親雖沒讀過多少書,卻知道孩子教育的重要,就安慰母親,要她不要理會別人的閒言閒語,並問林萬億要不要讀書不讀書就去做工,林萬億大聲回答:「要!」。到了高商時,父親讓他就謮日間部,白天不必再到田裡種菜了。


高商時,老師看他成績好又熱心,要他當班長,也常當選模範生。三年級時,他決定繼續升學,老師常拿模擬試卷,找字寫得最工整的林萬億刻鋼板,然後油印分給大家復習。大學聯考放榜,同學中林萬億的分數最高,但是仍差了6分名落孫山。不過,對一個商校學生來說,有這樣成績,老師也認為不簡單。那時大學聯考的錄取率很低,只有一成不到。


聯考落榜做工被歧視 激勵自己上進


雖然聯考落榜,但老師鼓勵林萬億再接再勵,下次很有希望考上。然而對他而言,沒考上大學,只有找臨時的工作等當兵一途。他到一家專事貼磁磚的裝潢公司工作,當工人兼老闆的副手,中山堂旁的「城中大樓」四個字還是他貼上去的。他也到許多大樓去施工,在工地睡覺看顧材料,還做點貨算帳等工作。


有一次到一個富有人家去貼磁磚,剛畢業的他,穿著去掉學號的學校制服上工。午休時,他向主人借了報紙雜誌來讀,沒想到主人女兒回來,毫不客氣的大聲斥責:「你們工人不識字看得懂什麼?」當工人要被如此歧視,林萬億無奈中深感沒有尊嚴,而堅定他非考上大學,繼續讀書不可的決心。


考上台大社會系 大三高普考同上榜


兩年當兵期間,他儘量找時間讀書,退伍下來還有半年時間可準備,他向父母親表示再考大學的意願,失敗了就去找工作。得到家人的首肯,他定下心來準備。有一天,到牯嶺街舊書店去找高中課本,看到一套北一女學生讀過的書,書本裡還畫有重點,他如獲至寶,閉門苦讀,結果考上了台灣大學,放榜時連自己都不相信。


讀商科學校的學生,當完兩年兵,沒有補習,只靠自己苦讀,終於實現進大學的夢想。這是林萬億人生的轉捩點。


到台大讀什麼呢林萬億的分數上不了商學系,且讀了7年的商科,他認為夠了,於是選上社會系社會工作組,方便畢業後就業。在學期間,他秉持小時候刻苦精神認真讀書,大三就同時考上普考與高考,而且是普考的榜首,高考的第三名,成績優秀。大學畢業後,他考上社會研究所,也因高考及格獲分發到僑委會,一方面工作,一方面讀研究所。但是在僑委會只做些翻譯與撰寫報告的工作,與他所學無關,他覺得沒有意義,就辭去工作,專心讀研究所。


公費留學加州 大學四年取得博士學位


林萬億唸完研究所碩士班,因成績很好,又逢學校缺老師,教授留他在系裡當講師,一面教書一面研究,並鼓勵他出國深造。2年後,林萬億考上公費留學。由於他有教學經驗,成績又佳,申請好幾個美國名校都獲得通過,最後他選擇加州(柏克萊)大學。選好學校後,他仍自卑的想,以一個看牛的孩子,只有商科中學的學歷,要如何與出身北一女建中的同學競爭?但是教授勉勵他,教書是長期的事業,加大雖不好唸,卻可奠定做學問的基礎,所謂先苦而後甘。4年後,他終於取得社會福 利學 博士學位。


當時學校教師資格保留有年限,必須在4年內拿到博士學位回校教書,否則就要辭職。當時政府只給2年的留學公費,所以林萬億在加大後兩年的學費與生活費就得靠自己了。他一面讀書,一面打工,將前兩年的費用節約著用,省下來應付後兩年之需。另外,加大學生每學期成績前三名可獲獎學金,他是外籍學生,拼不過第一二名,但每次都得到第三名,獎學金都有份。他的4年留學生涯,就是如此苦拚過來的。


家境貧困的賣菜囝仔林萬億,求學歷經艱辛與波折,每一關都是難關,卻能一關一關的闖過,正所謂關關難過關關過,憑藉的是不服輸的意志與異於常人的拚勁。


向民進黨建言 走向民主福利國度


林萬億1990年留學回國,社會已經解嚴開放了。民進黨為迎接新政局,並為接著來臨的國民大會代表與立法委員的普選作準備,舉辦民間經濟會議,擬定台灣經濟發展政策,以及經濟以外的發展政策。當時擔任政策部主委的立法委員黃煌雄經人推薦,邀請林萬億寫了一篇文章,指出台灣應該走向北歐民主福利國家的方向,並提到民間經濟會議上報告。這是第一次有學者提出這種主張,民進黨從來沒有聽說過社福政策,以前黨員只想到政治,想到要獨立,沒想到獨立以後要做什麼。


那時因美麗島事件被囚禁多年的施明德剛出獄,擔任新台灣重建委員會召集人,想做些事,思考台灣將來發展的問題。他對林萬億的報告感興趣,數日後約在台大對面的菊之鄉餐廳見面。林萬億告訴施明德:「你們說台灣要獨立,但是獨立以後,如果道路還是那麼差,窮人還是那麼多,工人沒有保障,田地常淹水,汙染沒法解決,獨立會失去意義。一個獨立國家的政府,要思考人民如何過活,讓他們過理想的日子,才是一個負責任的政府。」他還說,政治人物不是說得口沫橫飛,大喊「跟我走」就可以的,要帶人民往那裡走要說清楚。施明德聽完後表示贊同,認為這是台灣未來應走的路。他請林萬億以後多談多寫有關福利國的政策,把這個觀念化為文章傳播出去,讓大家了解。


參政權與選舉權外 社會權應入憲保障


那年,國大代表選舉,林萬億幫民進黨草擬福利國家政策,把最基本的社會權列入。他說,人民不但是國民,也是社會公民,如果沒有最基本的生存權,只有參政權與選舉權,又有什麼用呢如果人窮得三餐都顧不了,投票權又有什麼用所以人要有社會權,政府要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做一個有尊嚴的人。過去台灣被日本及國民黨統治都沒有思考這個問題。民進黨雖意識到應把社會權列入憲法裡,可惜那年民進黨選得不好,沒能進一步推動,到10年後修憲時才入憲。


次年立法委員選舉,施明德提出民進黨可以來推動福利國政策。那時有兩派人馬都打出福利國的招牌,一派是邱義仁林濁水的福利國戰線,一派是謝長廷的福利國連線,經過協調,由謝長廷的福利國連線專用,他的派系就叫福利國,還請林萬億把這個商標讓他使用,這就是福利國派系的由來。


掛出福利國旗幟 老人年金成熱門話題


儘管民進黨打出了福利國的旗幟,但是當時的社會,不分朝野,都在拚經濟,大家都在談如何提高國民所得讓社會富裕,很少人考慮到如何給社會弱勢族群生活上的保障。包括當時的行政院長連戰、國民黨籍立法委員普遍對福利國政策反應冷淡。林萬億到處寫文章為福利國政策辯論,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討論,社會福利相關的出版品也大量出版發行。既然福利國政策成為社會討論話題,民進黨就請林萬億擬就整套的福利國家政策草案,包括社會住宅、職業傷害保險、老年退休保險、失業保險、健康保險等完整的政策,還包括對兒童、殘障、老人、婦女等弱勢的福利服務體系。整套的福利國政策可以說是民進黨除了追求獨立外,對社會建設的一個遠景。


剛卸任的台南縣長蘇煥智,1991年國大代表落選,次年要選立法委員。他問林萬億有什麼政策議題可以推動,林萬億說福利國裡的老人年金是比較具體的政策,於是蘇煥智就以老人年金作為競選主軸,請林萬億助講。當時,台灣老人人口比率接近7%,台南縣老人比率更高,林萬億到各村莊廟口樹下談老人年金,一時之間老人年金成為最熱門的話題,蘇煥智因此高票當選立法委員。


後來,民進黨籍的高植澎當選澎湖縣長,把老人年金帶到澎湖執行,開風氣之先,發出3,000元老人年金,從此老人年金運動逐漸風行全國,各地方政府群起效尤。這個制度至2007年林萬億擔任政務委員時,才確立為國民年金制,後來完成立法,2009年全國開始實施。


貧困弱勢被忽視 溫暖社會的大缺陷


福利國可以說是民進黨推出的一項重大社福政策,也是一項革命性的政策。台灣至1990年代經濟已成長起來,有些人富裕了,但有些弱勢者,包括基層工人在內,沒有享受到經濟發展的成果,也未受到照顧,林萬億認為這是不公平的。他認為,在社會發展過程中,難免會有漏洞有缺陷,他推動社會福利政策,就是要把這一塊給補起來。否則一方面發展經濟,另一方面卻有人無法生活,這是不好的發展方向。


林萬億出國深造前,已常關懷弱勢者。1985年參與雛妓的救援活動,例如參與彩虹志工救援原住民妓女等;1989年通過的少年福利法,在制定階段他也參與過。回國後,參與越來越多,如殘障福利法的制定、老人福利法的修正,以及社會救助法的修正等。



.....(待續)



本文摘選自《愛心世界季刊‧2011冬季號015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吳尊賢基金會 的頭像
    吳尊賢基金會

    吳尊賢文教公益基金會的部落格

    吳尊賢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