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愛心人物】


愛因斯坦—人類良知的20世紀最偉大科學家(2)


                                                                                    侯忠貞 編譯



遠東之行 諾貝爾獎


  1922年秋天,愛因斯坦到遠東旅行。他應日本「改造社」邀請,赴日講學。1120到日本神戶,直到次年2月才返歐。


  他在日本受到熱烈的歡迎,日本皇后接見他時與他用法語交談。東方人的沉著、深思與彬彬有禮,對他無疑是一種真正的解脫。


  返國途中,愛因斯坦順道訪問了巴勒斯坦。他仔細研究了猶太人建國的工作,也看到了正在建設中的猶太城市臺拉維夫,這裡一切工作都由猶太人擔任。他也看到了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敵對,他希望猶太人去了解阿拉伯人,誠懇和他們交朋友。希伯來大學當時還在興建中,1925年才全部完成。 


   1922年11月10,諾貝爾獎委員會決定要將1921年物理獎頒給愛因斯坦。瑞典科學院想出一個得獎理由:「愛因斯坦對光電理論及理論物理學上的重大貢獻」,而不提及有爭議的相對論。1113日 上午10時,愛因斯坦抵達上海,瑞典駐上海總領事通知他獲獎。中國的大學生在南京路上為愛因斯坦歡呼,此後他在上海「一品香」用膳,到上海「小世界」聽崑曲,遊覽城隍廟、豫園等地。


  19237月,愛因斯坦前往瑞典哥特堡參加北歐科學家會議,在瑞典國王親臨觀禮下,接受了諾貝爾獎。他把獎金全部送給前妻米列娃和兩個兒子。


湖畔別墅三寒暑


  1927年,他患了輕微的風濕病,他帶著愛爾莎到瑞士著名的呂克溫泉放鬆一下。次年,他應邀到義大利的恩加坦,卻在這裡病倒了。這時,他才決定聽從醫生的勸告,暫時拋開一切工作,靜心養病。1929年快滿50歲時,他已可起身做些輕鬆的工作了。


  1929年3月14,愛因斯坦50歲生日,朋友和不認識的人都送他禮物。幾個好朋友合送他一艘小遊艇,最有趣和最美麗的禮物是來自柏林市政府。本來要送給他一幢湖畔別墅,卻連續擺烏龍,經過一波三折,愛因斯坦婉拒了市政府的好意。最後由他們夫妻自掏腰包買下靠近波茨坦附近卡普特村湖畔的一塊地,蓋起了新家。愛因斯坦常乘著朋友送的遊艇,在恬靜的湖上逍遙自在的揚帆。愛因斯坦夫婦在這湖畔別墅度過了三個夏天。


  1931年元旦,愛因斯坦抵達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擔任客座教授。1932夏末,愛因斯坦決定接受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終身教授職。這年秋天,愛因斯坦帶著他太太準備離開卡普特到加州理工學院,履行最後一期的研究工作。臨去時,愛因斯坦對愛爾莎說:「離開別墅前,好好多瞧它幾眼吧。」以後再也不會看到它了。果然他們再也沒回到這裡來。


納粹整肅 辭去院士


  19331月底,興登堡總統任命希特勒為總理。納粹之得勢,代表猶太人的苦難即將開始。


  國家社會黨(納粹黨)認為猶太人是劣等、知識貧乏的種族,是腐化德國的害蟲,必須予以滅絕。於是德國各地陸續展開無情的種族整肅運動,連學校也要把和猶太人有關的教師趕出校園。代表猶太人榮耀的愛因斯坦,便成為他們極力攻擊清算的目標。


  這時人在美國的愛因斯坦,從西部搭火車到紐約。他受訪時表示,德國既已走到這個地步,「我是不可能再踏上獨裁者的土地了」。


  希特勒改選國會,掌握了完全獨裁的權力,宣告威瑪共和結束。對猶太人之迫害變本加厲,醫生禁止開業,法官和律師被趕出法院,產業被沒收。愛因斯坦被納粹認為犯了「知識叛逆罪」,他的房產、存款和遊艇全被沒收。


  這年春,愛因斯坦夫婦回到歐洲,避居在比利時海邊的避暑勝地勒考克。


  愛因斯坦為了不讓把他喻為「20世紀哥白尼」的普魯士科學院院長普朗克為難,自動請辭科學院院士,並放棄德國國籍。皇家科學院發表一篇宣告,認為愛因斯坦曾在法國和美國參與不軌行動,因此解除愛因斯坦與科學院的關係。


  愛因斯坦發表聲明為自己辯護,決意辭去院士。雙方論戰一段時間後,愛因斯坦於412寫了一封告別信給普魯士科學院,表示他們要他為德國辯護的那些話,將會違背他一生所信仰的公理與自由的原則。最後說:「你們的信告訴了我:我的辭職是一項多麼正確的抉擇啊!」


  愛因斯坦在勒考克海灘的某一別墅中,度過他在歐洲的最後歲月。19338月底,他已被列為納粹暗殺的頭號黑名單,99來到英國,受到嚴密保護。


  10月初,他趁著黑夜在南安普敦出海,搭乘由安特衛普開往紐約的輪船,告別他生活了超過54年的歐洲。


大學城的長髮老學者


  10月中旬,他抵達普林斯頓,擔任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終身教授。他又恢復恬靜的生活了。


  愛因斯坦很快就成為普林斯頓的著名人物了。住在這個大學城的人,時常可以看到一個銀白色長髮的老學者,安詳的在街上散步。除了研究院的例行工作外,他還得擔任一些年輕科學家的導師。有許多年輕的猶太人寫信求他幫忙或指示迷津,也常有許多背景不同的年輕人要求他指導並給予忠告。


  逃到美國的猶太學者有如過江之鯽,愛因斯坦盡力幫助他們,甚至為許多人作保。為了幫助猶太人,他參加猶太民族運動及猶太人團體的集會,應邀演講,撰寫文章。由於他的協助,許多遭納粹迫害的歐洲科學家得以投奔美國,使美國在日後的核子競賽領先蘇聯。


  愛因斯坦決定在美國定居,因此買下梅塞街112號的一幢房子。這幢房子建築很簡單,愛爾莎以她的巧手慧思,把它裝飾得非常具有柏林風味。他在這裡,獲得了他一輩子都夢寐以求的隔離安靜。


  愛爾莎自從1935年底心臟病住院後,健康一直沒有好轉,於193612月去世。愛因斯坦除了埋頭研究之外,他沒有別的方法忘掉這麼沉重的悲痛。


  1935年,愛因斯坦到英屬百慕達的美國領事館申請到永久居留證,1940年他正式取得美國國籍。


核子分裂的連鎖反應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愛因斯坦密切注意各國的科學研究。


  德國威廉皇家學院有一位曾被愛因斯坦推崇為「成就在居禮夫人之上」的天才女科學家,名叫麗慈˙梅特娜,多年來一直致力研究放射性元素。她發現被中子撞擊的鈾原子確實分裂成兩個較輕的原子,而在分裂過程中會產生能量。她被納粹列為低等種族,逃亡到瑞典不久,便完成當時科學界最重大發現的原子分裂理論。


  哥倫比亞大學的皮格拉姆博士與從義大利逃到美國的費米教授,一起實驗梅特娜的研究成果。


  費米和兩位逃出納粹魔掌的匈牙利物理學家威格納、席拉德,利用梅特娜的方法研究,發現可以產生強大的爆炸力。費米預言鈾核的分裂可以自行維持;由一個鈾核分裂產生的中子可以用來擊破其他的鈾核子,使它產生分裂;而這些核分裂產生的中子又可以再使其餘的鈾產生分裂,於是一種自我穿透的核子連鎖反應就產生了。經過這樣的連鎖反應,整個鈾核子便會爆炸,產生驚人的能量和破壞力。 一磅 鈾產生的能量,可以相當於數千噸煤燃燒的能量。


曼哈頓計畫  


  科學家們很快就了解,可以製造破壞力將比普通炸彈高出百萬倍的鈾原子彈。他們認為如果法西斯國家擁有這種利器,後果將不堪設想。19397月,席拉德和威格納到長島別墅,與愛因斯坦面商這件事。


  愛因斯坦看完席拉德的詳細報告,82,他寫信給羅斯福總統。他在信中確信不久的將來可以利用鈾製成破壞力強大的炸彈;如果納粹先擁有這種武器對美國有很大的危險性。他建議成立一個特殊機構,來研究有關鈾的實際應用。


  羅斯福立刻採納愛因斯坦的建議,動員全美科學家進行研究,製造原子彈。早期研究工作大部分在曼哈頓的哥倫比亞大學進行,因此這個秘密研發計畫就被稱為「曼哈頓計畫」。


  愛因斯坦沒有實際參與研究工作。1941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正式投入戰爭。1年後,費米終於完成並控制鈾核分裂的連鎖反應,這標示著原子彈的製造已向前邁進一大步。美國政府設立幾處工廠,裝置人類史上最大的分離萃取機,從打碎鈾礦經過種種繁瑣的程序,終於製造出原子彈。


兩顆原子彈的震撼


  1945年,愛因斯坦過完66歲生日後,從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退休。這年86日和9日,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先後投下兩枚原子彈,造成超過40萬人死傷的慘劇,結束了二戰。他在1905年提出的質能互變理論,這時以一種毀滅性力量重新展現在世人面前。當時他預言破壞原子而獲得能量的日子,必將來臨。現在這個日子終於來臨了,可是沒有人預料到,根據這個簡單等式(E=mc2),破壞原子核所產生的能量,竟然至少有它撞擊能量的6百萬倍。愛因斯坦因而被尊稱為「原子彈之父」。


  原子彈的威力震驚了全世界。戰後第二年,美國成立了原子能委員會,管控核子武器的發展與製造。愛因斯坦被推選為首任主席,美國政府並明令褒獎他是「原子能之父」,但他拒絕接受。


統一場論


   1949年3月14,愛因斯坦度過了70歲生日。梅塞街112號的家裡,那時住著秘書兼管家杜卡斯、繼女瑪格特和妹妹瑪雅。他仍然過著自由自在的簡樸生活。


  愛因斯坦把最後30年投入統一場論的研究,1922年起陸續發表論文,但都不滿意而放棄。


  1949年他寫下最後一組統一場論的場方程式,還是不令人滿意。因為從這些方程式出發,連電磁場的方程式都導不出來。


  他的夢想沒有實現,但他為後世物理學家開拓視野,建立了一個研究方向:統一場論;他堅定執著的工作態度,為科學研究者立下典範。他死後不到20年,在「楊-密爾斯規範場」的基礎上,8統一場論終於破天荒的實現了一部分,這部分是電磁力與核衰變的弱作用力的統一,而且得到了許多優美而且驚人的結果。


個性謙虛 生活簡樸


  愛因斯坦為人和藹友善,謙虛卻又特立獨行,從而受到廣泛的尊敬。他有時會講講笑話,愛好航行和拉小提琴,煙斗幾乎不離嘴。他還是個心不在焉的教授,經常丟三落四,專心於思考物理問題而忽視周圍的世界。


  愛因斯坦對每個人的態度都一樣,不管校長或實驗室的工友,他絕不認為人類的價值會因地位的高低而有差異。他用滑稽的眼光來看日常生活上的一切,說話中有極明顯的幽默感。當有人有意或無意說了一句很可笑的話,他由內心深處爆出來的大笑聲,這是他最吸引人的特徵之一。他的笑聲是生活在他周遭的人快樂的源泉。


   他也是個十分有趣和生氣蓬勃的人,能使同伴們獲得極多的經驗。他對參加葬禮有極大的反感,在蘇黎世大學時討厭校務會議,後來到布拉格大學也一樣討厭拜訪同事。這種對任何形式及儀式的忽視態度,是愛因斯坦性格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他從來不加入任何團體或行業中常有的勾心鬥角,他隨時準備用友善的態度來和人們討論事情;他喜歡說笑話,也能欣賞別人的笑話。他經常努力保持四周適當的「空間」,以避免他人的打擾。他討厭和教授討論日常生活細節,使他在學院圈感到孤獨。他沒有架子,不以向同事或學生求教而覺得可恥。


  婚後不久,愛爾莎便發現愛因斯坦與現實世界幾乎完全脫節,連區別洗澡用的香皂和刮鬍子用的香皂,都十分困難。每次外出旅行,他對什麼時候吃飯,什麼東西能吃或不能吃,根本不關心,總是帶著消化不良症回家。


  愛因斯坦對流行之類的事情,漠不關心。他始終過著簡樸的生活,一大把年紀還穿皮夾克,不穿襪子,不用吊帶,討厭打領帶、穿西裝……這種沒有打扮的打扮,正是他的特色。


  愛因斯坦常謙虛自己的理論無創見,應歸功於牛頓等前輩。羅斯福總統請他接受兩位議員的提案,成為美國榮譽國民,但他謝絕此特殊禮遇。他不喜歡鋪張排場、豪華享受。他欣賞一句話:「一個人的快樂在於他是什麼,而不是他有什麼,或別人怎麼看他。」在瑞典國王與會的諾貝爾獎得主演講會,他穿舊西裝出席,進場時,有人遞給他全新西服,他回絕了。德國元帥派官員來訪,愛因斯坦夫人催他換衣服,他說,「若要見我,人在這裡;若要看我衣服,在衣櫃裡。」


反戰的和平主義者


  愛因斯坦變成了大眾景仰的偶像。他發覺這個世界充滿痛苦,他至少可以用他的名望登高一呼,喚起大家的注意。


  愛因斯坦從小就痛恨一切軍事設施和機械訓練,因為它們培養並發展一種整體精神,抹殺個人天性;他反對專制,因為它想在大部分人群中塑造整體心靈。1920年受訪時,他說他的反戰主義是一種本能直覺,並非受到任何理論的影響,只是基於他內心深處對任何殘忍或仇恨的不相容本性罷了。


  愛因斯坦一生簽署了三項宣言,是他主張和平反對戰爭的標誌。1914年歐戰爆發,他即發表《致歐洲人民書》,呼籲停止戰爭。1930530,他領頭簽署了著名的《全世界裁軍宣言》,呼籲各國裁減軍隊,維護世界和平;羅素、史懷哲、巴夫洛夫等名人也簽名。19325月,他親自前往日內瓦參加裁軍會議,與會人士陸續發言,卻沒有人提到會議的主題─裁軍。他站起來指責這些政客用和平的幌子做危害人們的事,甚至還要發動戰爭;他說只有裁減軍隊,避免戰爭,人民才有快樂幸福的生活。


   1945年春天,他得知德國並沒有在研製原子彈,他迅速寫信告知羅斯福總統,希望能阻止美國用原子彈轟炸日本。可是這封信羅斯福沒有看到,一場核子災難降臨人間。


  看著廣島和長崎變成廢墟,那麼多人的痛苦呻吟,愛因斯坦沉痛、自責。他決心要在生命的最後10年裡竭力為和平奔走。1950年,他表明反對氫彈的態度。1955411日 ,去世前的一個星期,他在羅素─愛因斯坦宣言上簽字,宣言闡明核子戰爭的危險性,希望國際間停止軍備競賽,以和平方式解決一切紛爭。


  他是個和平主義者,認為以和平主義來贏得人民,要比社會主義來得容易。1931年,他被授權成立「愛因斯坦反戰者國際基金會」。他呼籲大家,不要再資助任何戰爭或備戰。


安詳的離去


  195211月,以色列第一任總統魏茨曼去世,以國當局邀請愛因斯坦出任第二任總統。愛因斯坦拒絕,他告訴代表以國政府邀請他的駐美大使,他注定只能當一個普通的科學家,至於要當總統,他「沒有處理人事的能力」。


  1955年4月13,愛因斯坦的右腹部痛了幾天後感到劇痛,住院治療,醫生檢查出是腹腔主動脈溢血,必須開刀他告訴醫生不用動手術,他不想在這最後的時刻還給別人帶來麻煩,沒有不凋謝的花,該走的時候就走,他不願意用人為的方式去延長生命。最後他說:「結尾總是會來的,早來晚來又有什麼關係?我聽到上帝的召喚了,請讓我平靜的離去吧。」


  過兩天,418日 凌晨125分,這位科學巨人在睡夢中安詳的離開人間,享年76歲。遵照他的遺囑,不舉行喪禮,不築墳墓,不立紀念碑,骨灰撒在不為人知的地方,大腦捐給醫學單位……


榮譽和貢獻


  愛因斯坦把畢生精力都獻給了物理學理論研究,他在宇宙學、量子論、統一場論方面做出了傑出的貢獻。而他最主要成就是創立相對論,它為20世紀科學發展樹立了里程碑,為物理學發展開創了新紀元,被視為「人類思想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


  他的理論一般人不易了解,卻在在影響著我們今天的生活。因為他的光電效應理論,光電管才被發明出來;有了光電管,才有電視、有聲電影、掃瞄器。1917年愛因斯坦提出了受激輻射理論,成為雷射的理論基礎,才有人據以發明雷射。有了雷射,才能產生現在我們聽歌、看電影、使用電腦不可或缺的光碟。全球衛星定位系統要根據衛星和地面的原子鐘不斷調整時間,才能保證定位系統的精確,這方面更有賴於愛因斯坦相對論的時空變化。


  為紀念他的貢獻,去世後第4個月將第99號元素命名為「鑀」。1999年《時代》雜誌將其評選為20世紀風雲人物。


  愛因斯坦在1905發表了6篇劃時代的論文,推翻了2百多年之久的牛頓物理學定律,因此這一年被稱為「奇蹟年」;100年後的200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物理年」。


  愛因斯坦不僅只是科學家,他一生熱愛和平,堅持反對戰爭,關心社會底層的勞苦大眾;在戰爭頻仍的時代裡,他譴責軍國主義的侵略者。戰後更利用自己的影響力,為維護世界和平及停止核武競賽,四處奔走。他偉大的人格,高尚的品德,令人景仰;他的科學貢獻永留史冊。



本文摘選自《愛心世界季刊‧2011秋季號018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吳尊賢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