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故事集【三】
第一集 逗陣呷飯作伙拼─熱呼呼的北勢村
北勢村,屏東縣崁頂鄉一個高齡化的小村落,從無到有,從停擺到活躍,不斷創造社區志工存在的價值。
2009年8月8日,一段特別的社造經驗就此展開,村長感受到林邊鄉受災的嚴重性,藉由平日社區的凝聚力,透過廣播號召全村上百位志工, 有人煮飯,有人炒菜, 熱騰騰的便當送到災民手裡, 飽了肚子,暖了心,感恩的故事從這裡傳擴散出去…
第二集 回家─找回記憶中的小林
滅村,台灣史上頭一遭,傷痛還來不及過去, 村民強忍淚水,爭取搶救家園的時機。
頭七法會那一天,思念親人的心情一觸即發, 在律師事務所工作的蔡松諭號召村民組成自救會,原本在外地工作的年輕人,湧起了回鄉的念頭,一方面安置村民的生活起居,一方面要奔波政府及各界的關心與後續重建工作,秉持著回復家園的理想,自救會成員面臨了家庭生計和救災工作的拉扯;從災害發生到獲得平安,從臨時安置所到組合屋,他們仍繼續努力爭取一點一滴的希望…
第三集 拉拔人生一條繩─陳圳龍
因為加入體育田徑隊,讓他在中學時期走入一個不同的人生方向。
父親罹癌,更讓他對自己的責任感加重。
體育訓練,沒有捷徑、沒有不勞而獲,每一分成績都要靠體力汗水去贏取。
他的教練這樣教導他,選擇拔河作為專攻,他也用同樣的心意帶他的隊員。
在2009年高雄世運會的拔河比賽中,全台灣人看到他的隊伍驚人的耐力,
誠如一位教練所說,台灣沒有幾個體育項目可以在世界上拿金牌,
而他的拔河隊卻從2005年開始,一路奪金,奧祕在於他和隊員長滿繭的雙手裡。
他樸實的性格和曲折的人生際遇,在《拉拔人生一條繩》的紀錄片裡一覽無疑。
第四集 少年老成童心在─唐文華
因為唱武生受了傷,他改學老生,年紀輕輕就老模老樣,
唐文華善用自己的天賦、得到恩師一路點撥,
從青年時代就是國劇界受人矚目的老生,
到了中年,更以《閻羅夢》《快雪時晴》《胡雪巖》等創新戲,
被視為國內老生首席。
在師承嚴格的劇界傳統中,他老妝下好玩的童心,
才是促成他在演技上突破的重要關鍵。
這一代的名伶,沒有架子,他回到劇校,繼續走老師以前教他的傳承之路,
他走入社團,向社會大眾宣導、示範、推廣國劇之美。
在演技、教育、創新各個層面上,他都善盡了一份心意。
第五集 福山的寒假作業
福山,距離烏來一小時車程。
沿著蜿蜒的山路,聽著隱約的溪水聲,瀑布與纜車,
從前的觀光勝地,現在寧靜而快要被遺忘了的山中部落。
「六年級,品學兼優獎…;五年級,品學兼優獎…;
三年級,品學兼優獎…」
三姊妹在樹蔭下的結業式領了大包小包的獎品。
這是個迷你的國小,全校的三十四個學生奢侈的佔有老師全部的時間、和一整片雲霧繚繞的山林。
山上的老師,從孩子們的媽媽還是小學生的時候來到這裡,
在退休前又教到了一家三姊妹;媽媽與孩子們一起跟著快譯通學英文;
明星藝人定時從山路的那一頭出現,與孩子歌唱。
這個與城市說近不近、說遠不遠的部落,什麼都沒有、也好像什麼都有。
因為那些看不見的穩定力量,讓山裡的孩子如此平安快樂的長大。
從櫻花快要開了的時節,到櫻花開完了的春天之間,
我們與福山國小的三姊妹,一起渡過了一個最長的寒假。
第六集 我和我的志工夥伴
剛踏入國ㄧ的戴敏琪,有一點青澀、有一點叛逆,
看似與其他青少年沒有兩樣。
但她長期地參與志工的學習與服務,
已為她的童年與即將到來的青春歲月、寫下不同的篇章。
敏琪帶我們發現社會裡ㄧ股付出奉獻的力量,
這許許多多來自不同年齡、不同階層的志工們,
在這部片子裡、要告訴觀眾從事志工服務的付出與收穫。
第七集 兩代芭蕾─蘇淑慧與吳青口岑
旋轉再旋轉、伸展再伸展,一場人生可以由多少舞步組成?
女兒耳濡目染,從小參加五燈獎比賽,一路就是眾人眼中的舞星。
留日學舞的母親、跟留美學舞的女兒,
共同在這個舞蹈教室裡,實踐她們對於舞蹈之美的追求。
她們成立舞團、舉辦全國芭蕾舞大賽,
以一己之力,讓對於舞蹈也有興趣的人,可以有實現夢想的場所。
就這樣,不分男女老少,這個教室的燈永遠亮著,裡面的人相互感激著,
可以用優雅的舞步走人生的路。
媽媽是前輩舞蹈家,在自己的舞蹈教室裡教了一輩子的舞,
包括雲門創團的舞者和許多後起的舞者,都在這裡接受過她的指導。
第八集 一個笑容都不少
孩子們陸續進入禮堂。
她們帶著喜悅歡樂的心情正欣賞著台上的演出,
這是只風車劇團所組成的環保劇巡迴小隊,
特地位88風災的災區孩子所設計舞台劇,
目的是為災區孩子們提供一個寓教於樂的環境劇場,
解由趣味的宣導語戲劇演出,結合互動問答宣導自然災害來臨時的應變方式,
孩子們再一個小時的節目中透過演員的逗趣演出,
自然的將災害的應變方式記入小小的腦袋中。
套句林邊國小主任的話說;紙風車演出一小時比我們一學期的宣導還有效。
八月八號一場震動全國的水災,造成南部六縣市重大的損傷,
家園毀了、學校毀了、許多孩子沒有教室可讀書。
正在執行三一九鄉村兒童藝術工程的紙風車,
擔心曾經去過演出的受災鄉鎮的孩子,緊急募集了就學基金,
讓開學在急得受災家庭,仍能供應孩子的教育。
接著並著手進行長期陪伴的計畫,但是長期陪伴需要廣大的人力支援,
加上路程遙遠,她們藥如何來執行這艱鉅的任務呢?
幸好台灣社會充沛的熱情,加上紙風車近幾年推動的藝術活動,
吸引了許多熱情的志工參與,她們每週六日,放棄自己的休閒時間,
從北中年各地,或搭車或自駕,有人甚至帶著兒女前往,
目的就是要陪伴災區的小孩,共同渡過這段創傷。
第九集 小鎮醫生─巴德雄
夜裡、在山與海之間蜿蜒的台九線公路上,
台東太麻里鄉衛生所的主任巴德雄醫生結束一天的工作,
正趕往大武鄉夜間緊急醫療站值班。
雖然孤單的醫療站裡只有一些零星的病人,
醫療人員仍然堅持著崗位、守護民眾的健康。
有別於大城市的醫生, 透著 巴德雄 醫師的日常工作,
我們看到了偏遠地區的醫療資源缺乏的癥結點,
也看到了促使 巴 醫師堅持在原鄉服務的感恩之情。
第十集 平衡妙法推推推-吳安妮的會計課
吳安妮
一個口條不算太優卻能口口有力的老師。
一個夜間部畢業卻能一路唸上碩士、高考、公費留美、拿博士作教授的傳奇女子;
一個身在商學紅塵卻能不居功愛辦事的教授;
一套平衡計分卡,目標:永續經營,助企業、個人起死回生;
一句唱題念經,目的:為人為己注入善與活力。
從管理會計到智慧資本中心,路愈走愈寬廣,心也愈走愈寬
三次獲得國科會傑出研究獎政大管理會 計 教授吳安妮,她的課堂上,精彩又有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