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海倫‧凱勒


──走出盲聾啞並為之獻身的世紀偉人(2)


【國際愛心人物】                               侯忠貞 編譯


學會說話通世界


靠手語交流已無法滿足海倫表達意思的需求,她內心吶喊著要用聲音和世界溝通,執意使用嘴唇和聲音。


1890年,帕金斯盲聾學校老師拉姆森夫人剛訪問北歐回來,就到凱勒家看望海倫。她告訴海倫失明失聰失語的女童蕾恩希爾‧卡塔實際學會說話的經過,海倫聽了之後決定要學會說話。蘇利文就帶著海倫到波士頓拜訪霍勒斯曼聾啞學校女校長莎拉‧傅勒,傅勒答應親自教海倫發音說話,要上11堂課。傅勒發聲時,牽引海倫的手摸傅勒的舌頭和雙唇。從M開始練,兩唇合起就發出M音;一個小時就學會了6個字元:MPASTI


皇天不負苦心人,海倫終於可以連貫的說出「it is warm」的短句了。海倫在自傳中表示她永遠忘不了她發出第一個連貫短句時內心的驚喜和激動。她的靈魂感知新的力量,掙脫了失語的枷鎖,她可以透過這些斷斷續續的言語符號,求得知識和信仰,並和世界交流了。


海倫學會的只是語音元素,傅勒和蘇利文兩位老師聽得懂,大多數人1百個字不見得能聽懂一個。幸好有蘇利文的天才、毅力和耐心,加上她日夜苦練,最後才感知自己聲音的正確振動。海倫接受了3個多月的說話訓練。


童幻化為真善美


1893年,海倫在老師蘇利文陪同下,前往華盛頓參加克利夫蘭總統的就職大典,還遊覽尼加拉大瀑布,參觀萬國博覽會。


她們到尼加拉瀑布遊玩。當海倫站在瀑布的美國上空尖岬,她感受到空氣的震動和大地的顫抖,她回憶起那種情緒「實在難以形容」。


這年夏天,她們在貝爾博士的邀請陪伴下,前往芝加哥參觀萬國博覽會。海倫回憶說她記得那天千種童稚的幻想化為美麗的現實。她每天在想像中環遊世界,見識發明的奇蹟,工藝和人類一切活動的寶藏都滑過她的指尖。她觸摸到了各種新奇的事物,有曾在書中讀過的印度佛像和神祇,有古埃及的金字塔和駱駝,還有威尼斯的鹽水湖。貝爾用他風趣的方式,向海倫描述最有趣的物體。他們在電氣大樓檢視電話、手搖風琴、電唱機和其他發明,貝爾讓海倫了解用電話電報線可快速傳遞訊息,超越時間和空間。


博覽會總裁特許海倫用手摸展覽品,她拚命用手指吸收壯觀的展品,使她從歷史遺物中學到的人類進展遠比以前聽來或讀來的還要豐富。3個禮拜的參訪,使海倫從一個「只對童話故事和玩具有興趣的兒童,長足進步到懂得欣賞日常世界的實際和真摯」。


求知路上多坎坷


189310月以前,海倫以漫無章法的方式讀過希臘史、羅馬史、美國史;也懂一點法文,可怡然閱讀拉封登的《寓言詩》、莫里哀的《多情醫生》等名作。10月才開始按時上特定科目的課程。她到賓州跟隨拉丁文學者艾恩斯學拉丁文,艾恩斯還陪她讀丁尼生的《紀念》。這是她第一次學會認識作家,辨識文章風格。


1894年夏天,海倫參加「美國失聰者發言教學促進協會」大會,得以到紐約的萊特¾修馬森啟聰學校學習,10月由蘇利文陪同前往。這個學校能為聾啞人士提供發聲和讀唇語訓練,兩年期間,海倫還學了算術、自然地裡、法文和德文。她的德文學得特別好,第1年就能把《威廉泰爾》讀得津津有味。


求知的路程並不是平坦無阻的。讀唇語及開口講話的進度趕不上老師和自己的預期,種種失望不時令海倫心灰意冷,但她總能提起精神,轉而攻讀她有興趣的科目,尤其自然地理。


中央公園是海倫在紐約的獨愛。每次走進去,她總喜歡叫人為她描述園裡的景觀。青草的氣息、泥土的芬芳、松鼠的跳躍……在在都令她從自然的感動中渾然忘我。兩年的紐約學習之旅,克服了海倫感官不足的缺陷,接受到與一般人一樣的基礎教育,為後來的求學之路打下了基石。


189610月,海倫進入劍橋女子學校就讀,準備完成她的哈佛之夢。入學前的7月,她在啟聰教育協會大會對6百名聽眾發表她的第1次公開演講。在劍橋女校,教師用一般方法教學,海倫以盲聾身分入學,獲准由蘇利文陪伴上課,把授課內容轉譯給她。剛入學不久就傳來父親去世的不幸消息,蘇利文安慰勉勵她不能懷憂喪志,要努力實現上哈佛的夢想,告慰父親在天之靈。


劍橋的老師們只教過正常學生,海倫只能靠辨識他們嘴唇的動作和他們交談。頭一年,海倫修了英國史、英國文學、德文、拉丁文、算術、拉丁作文。她的英文被蘇利文訓練得很好,而德文仍是她最拿手的科目。


不過,她學業的進展還是有嚴重的障礙。蘇利文無法把所需要的書籍全部拼在海倫手上。海倫無法在課堂上做筆記或寫習題,只好在家用打字機做作文和翻譯作業。


那年,在德文方面,海倫讀了席勒的《鐘之歌》和《潛水夫》、海涅的《松枝》、歌德的《我的人生》等著作。英國文學方面,吉爾曼校長陪她讀莎翁的《隨心所願》、麥考萊的《約翰生傳》等經典之作。


2年,海倫修了物理、代數、幾何、天文學、希臘文和拉丁文。她需要的許多書未能及時作成凸字版,等凸字版書和其他器材運來後,海倫的困難才漸漸消除。


由於吉爾曼和蘇利文對海倫的課業意見不合,母親把海倫和妹妹轉出劍橋。後來,親友安排凱伊斯當海倫的家教,才讓海倫沒有中斷上大學的準備。


盲聾學士第一人


海倫小時候參觀衛斯理學院,就曾宣布:「有一天我會上大學──但我要上哈佛。」讀劍橋女校則是她實踐童年夢想的捷徑。


18976月底,海倫參加哈佛大學拉德克里夫學院的初試,全部及格,德文和英文得到優等。兩年後,她通過了為期兩天的終試。再自修1年後,海倫於1900年秋天跨進了哈佛大學,圓了少時的哈佛夢。海倫在自傳裡描述,入哈佛的第1天,是她人生中最有意義的一天。


在蘇利文的伴讀下,海倫展開了大學生活。哈佛的第1年,海倫修了法文、德文、歷史、英文作文和英國文學,她讀了大量的近代歐洲文學作品、羅馬帝國興亡史和歐洲史。第2年,她續修英文作文,還有聖經英語文學、美國和歐洲政體、賀拉斯的幾首詩賦和拉丁文喜劇。第3年,海倫研修經濟、伊莉莎白時代文學、莎士比亞、哲學史。


剛開始,各門課的教材很少有專為盲人設計的點字版本,只能靠著蘇利文把授課內容拼在海倫的手上,她用手「聽」課無法做筆記。別人10分鐘就完成的作業,她要花好幾個小時,因而沒有時間思考。不過她認命既然到峰頂沒有快活好走的捷徑,就必須用自己的方式曲折上山。


考試是海倫大學生活的主要煩憂。她在自傳中提到,雖然她已把難關完全打垮,但考試的幽魂卻一再揮之不去。考試前死背各種符號和年代,好像吃下不喜歡的食物;考試一到,千辛萬苦背的東西卻想不起來。


4年的哈佛生涯,使她懂得求知之外的更多智慧,尤其是耐心,耐心使她知道在悠閒自得中獲得知識。她的大學生活充實又豐碩,在學期間有雜誌社被她的求進精神所感動,向她約稿連載她的成長經歷。海倫把這些文稿彙集,出版了自傳《少女時代》。這本書獲得文學評論者很高的評價,海倫的名聲和事蹟在全美更加傳開,進而踏上寫作之路。


19046月,海倫以優秀成績畢業,獲得文學士學位,成為人類史上第1位盲聾學士。


沒有結局的戀情


電話發明人貝爾是海倫‧凱勒一生中的大恩人。他幫助海倫找到蘇利文老師,改變她的命運。


貝爾極為關心海倫的生活。他告訴她趁著年輕,應該考慮自己的終身大事;否則有一天蘇利文結婚成家,她就得一個人生活。貝爾告訴海倫,會有真情愛她的男人願為她付出一切,希望她拿出自信尋找愛情。貝爾不斷的勸說,終於使海倫打消原本終身不嫁的念頭。


其實,海倫年輕時曾擁有過短暫的愛情。1916年秋,她剛結束全美巡迴演講回到紐約,那時她的臨時秘書彼得‧費伊罕對她產生了愛慕之意。


一個晚上,海倫正在書房沉思,彼得走了進來,手指在海倫的手掌上傾訴著愛戀之情。他的真情感動了海倫,不久兩人就墜入情網。彼得告訴海倫,結婚後,他要終身陪伴她,為她讀書讀報,為她收集資料,照顧她的生活起居。那段日子裡,彼得每天陪伴著海倫,兩人出雙入對,一起生活。


後來海倫的戀情被刊在報紙上,母親深感憤怒。當母親問起兩人的事,海倫否認他們的愛情,母親就把海倫帶回家,這段戀情遂告無疾而終。她後來寫著:「看不到的、也沒有預料就來的愛,就又那樣振翅離去,飛進暴風雨中了。」這場沒有結果的短暫戀情,對她來講就像「黑暗的水圍繞的快樂小島」。


一生奉獻盲聾啞


海倫自小就富有同情心,可以和外界溝通後,每週日跟母親到教會聽佈道,便開始關心處境可憐的人。


到帕金斯啟明學校參訪,知道世界上有許多比她更不幸的人,當時年僅8歲的海倫,就默默立下要為跟她一樣遭遇的人犧牲貢獻的決心。1890年,海倫幹了一件轟轟烈烈的善舉。她得知有個4歲的盲聾孤兒湯米,沒有錢付醫藥費醫院要把他送到救濟院。她就決定要替湯米募集學費,讓他能進入帕金斯啟明學校。


她把零用錢存起來,又向家人和朋友募捐;還用點字寫了幾十封信寄給她認識的人,請他們慷慨解囊。不久,她竟然籌募了16百美元,把無家可歸的湯米送進專門教育照顧盲人的帕金斯學校盲人幼稚園。兩年後,海倫更舉辦茶會募捐2千多美元,讓帕金斯學校收容更多小盲童。她的名字也因此傳遍世界各地。


大學3年級,海倫加入促進盲人福利的波士頓婦女工商聯盟,一起到議會請願,呼籲成立保護盲聾的特別委員會。提議獲得採納通過後,她積極參與委員會各種活動,指導培養盲人自立自強。


哈佛畢業後,海倫和蘇利文定居波士頓市郊,從事寫作,也常思索著她的下一個人生目標。有一天早晨,她突然認真的告訴蘇利文:「老師,我終於找到今後的人生目標了,我要從事為盲聾啞人爭取教育和福祉的工作。」蘇利文為海倫付出自己的一切,當她聽到海倫要追隨老師的腳步,立下幫助不幸弱者的人生大願,感動莫名。她鼓勵海倫,不論遭遇任何困難和打擊,只要謹記今天的誓願,必能戰勝一切。


海倫畢業後的第1份工作,就是參加波士頓地區盲聾啞人士的自立救助活動,幫助弱勢的殘障者找到他們能做的事。她不辭辛苦,四處募捐,師生兩人在學校、市公所宣傳演講,也到馬戲團的舞台表演。海倫和著鋼琴的曲子跳舞,然後向觀眾說明眼盲耳聾的人,每天如何生活在痛苦中,請大家伸出援手。熱烈的掌聲和踴躍的捐款,使海倫把一切辛苦拋諸腦後。


到處奔波,海倫寫作時間減少,收入不足,連女傭也請不起。而長期的勞累使得師生兩人感到吃不消,蘇利文病倒。1914年,海倫雇用新的秘書褒麗‧湯姆森。


1913年,海倫和蘇利文到美國各地巡迴演講。翌年,第1次世界大戰爆發,師生兩人堅定反對美國參戰,到處宣傳反戰思想。美國捲入戰端後,她們冒著寒風,訪問野戰醫院,慰問失去眼睛或肢體的傷兵們。海倫鼓勵傷患們要振作起來,點燃了他們生命的勇氣。


為了幫這些盲聾的傷患籌募資金,1917年,海倫賣掉了波士頓的房子,和離了婚的蘇利文搬到紐約市郊居住。她為更多家雜誌寫稿,1918年還跟電影公司合作,把她的自傳改編成電影,親自擔任主角演出。她有時也到雜技團的劇場客串演講,1920年加入奥修姆劇團;為了能籌到錢,她一點也不怕別人嘲笑她不務正業,堂堂哈佛畢業生到雜技團打工。在上講台或舞台之前,海倫一定走訪當地的盲聾醫院,了解其設施情形。


1924年,海倫加入美國盲人協會,不遺餘力參與募款。為了籌備第1屆世界盲人大會,海倫的募款活動更加密集緊湊。她到全美各地演講,宣傳盲聾啞人士的困苦和需要。她不懈的奔走與努力,社會大眾逐漸關心盲聾啞人的生存困境,各界紛紛響應捐助,連小學生也把零用錢捐了出來。1百萬美元的大會資金終於籌到了,第1屆世界盲人大會1931年順利在紐約召開,海倫以主要來賓身分向與會各國代表致歡迎詞,發表了以「盲人的幸福」為題的演講。


由於長期的奔波勞累,蘇利文1930年又病倒,到蘇格蘭療養;1933年積勞成疾,雙眼失明;一1936年病逝,結束她為世界造就一位偉人的燦爛幕後生涯,享年70歲。她用生命的最後50年陪伴海倫,把一個頑皮任性的小女孩,調教成為世人奉獻的偉大人物。頓失陪伴她半世紀的老師和摯友,海倫傷心欲絕,意志消沉。但只要她想放棄親口對老師許下的人生目標,就隱約聽見恩師的呼喚和叮嚀,要她不可放棄,許多不幸的人正等著她。


永不熄滅的明燈


海倫沒有辜負老師的期望,她更積極奉獻,把愛心的手伸向世界。她遍訪20幾國,肯切說明提高福祉和教育的重要,全力推展普及盲聾啞教育的福利事業。她所到之處,紛紛設立起殘障福利機構,使得這些國家不幸的人獲得更多的救助和鼓舞,點燃全世界盲聾啞人的希望之路。1937年,海倫訪問日本3個月,到處演講,為盲聾啞人的福利請命。第2次世界大戰爆發,幾十萬人因戰禍失去光明,成了殘障者。海倫一面祈禱戰爭早日結束,一面積極參與救助傷兵,並投入愛盲運動。1948年,海倫利用1年時間巡迴訪問世界各國,也到日本、澳洲演講。1953年,她走訪南美各國。1955年,她訪問印度、巴基斯坦、緬甸、菲律賓、日本等亞洲國家。


海倫獲得許多榮譽博士學位和獎章,1964年,獲美國政府頒贈至高榮譽的自由勳章,表彰她一生的成就和貢獻。196861,這位創造20世紀奇蹟的偉人,在康尼狄克州西港的家中,走完了她88年非凡的生命旅程。這位寫過十幾部著作的盲人作家和教育家,一生從事救助和自己同樣痛苦的人,為殘障者付出一切心力。她救世奉獻的人生目標和悲天憫人的無比愛心,成為照亮人類心靈的一盞明燈,永不熄滅。



※本文及圖片摘選自《愛心世界季刊‧2009年春季號008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吳尊賢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