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監獄天使 傳愛永不止息
——專訪「更生團契」總幹事黃明鎮牧師(1)
■洪樹旺
11年前轟動社會,犯下大學研究生命案的洪姓女受刑人,於去年12月3日獲得假釋出獄,找到書籍翻譯工作,重新過著平靜的生活。多年來在監所中輔導教化她的基督教更生團契總幹事黃明鎮牧師,對於受刑人能徹底悔悟,重新做人,感到無比喜悅,也很願意接納她,他說更生團契永遠為她留一個位置。
每周至少3次到監所教化受刑人,黃明鎮牧師接觸過的囚犯不知凡幾,像上述個案教育程度這樣高,被判18年的女刑犯,則是少見。她當年因年輕氣盛做錯事,在獄中因得牧師的開導,對過往的犯行懺悔,信了基督,而獲得重生。
至於死刑犯,黃明鎮牧師的手握過的至少有200個,雖然這些大部份都是罪大惡極的殺人犯,但像陳進興、劉煥榮、溫錦隆、湯銘雄等人都在黃明鎮牧師的諄諄善誘及更生團契同工們的愛心輔導下,真誠懺悔,有了信仰,心靈獲得平靜,還捐出身上器官,遺愛人間。
21年來黃明鎮牧師跑遍了全台大小監所,以愛心教化過千千萬萬的囚犯,不斷地到監所去探望並與受刑人握手,將生命的信息透過手中友誼的暖流傳遞給那些無助的人。他燃燒自己,點亮一盞灯,奮不顧身,勇往直前。腳不停的走,手不停的握,將「徬徨無助,沒有方向」的受刑人,從黑暗的角落引到平安的路上。
每年大約有5、6百個受刑人在更生團契的教誨下,受洗成為教徒,更有不少更生人追隨黃牧師加入更生團契的陣營,以親身的故事與經驗,回到監所從事教化的工作。不過,一想到台灣監所內有6萬多個囚犯的心靈,亟待有人拉一把,挽救他們,他就深感責任重大。儘管自謙「能力有限」,但即使「只有零星的人願意悔改,我們(更生團契)就好好幫他」,他說:「救一個算一個。」
長年來,黃明鎮牧師孜孜不倦地在幫助受刑人恢復自由,雖然未能像西元一世紀時,上帝派來解救耶穌門徒彼得的「監獄天使」一樣,能馬上解開手銬,帶囚犯步出監獄大門,但他到監獄去傳福音,使受刑人真心悔改、重新做人,能得著身心靈全然的自由,可說是現代的「監獄天使」。
初中時在茄苳樹下聽福音
春節過後某日,黃明鎮牧師在基督教更生團契總部──台北市松江路巷子裡一間狹窄的4樓辦公室裡,接受本刊的採訪,暢談他的人生歷程與愛的奉獻。警官出身的黃牧師身材高碩、滿頭白髮,他那低柔的嗓音、親切和藹的態度,給人如沐春風的感覺。
生長於彰化鄉下的黃牧師,初中1年級時開始接觸基督教。有位傳教士在一顆百年茄苳樹下向他及一群小孩子傳福音,他參加了夏季主日學,心中有無限感恩。後來教堂就蓋在百年茄苳樹對面空地上。有了聚會場所,教友越來越多。高中3年級時為了聯考,他搬來教會與駐堂王牧師同住,每日靈修學習,並專心上學,讓他順利考取師範大學及中央警官學校(現今中央警察大學的前身)。
他放棄師大而選擇就讀中央警官學校。1年級時在艋舺教會受洗成為基督徒。4年的嚴格警官訓練後,先在台北市政府警察局服務,再返回警官學校任隊職官。為了早日當上警察局長,他計畫出國留學拿學位。當了4年的警官後,黃明鎮於1971年前往美國加州州立大學攻讀「犯罪制裁學」,取得碩士學位,再入舊金山神學院深造,研究「人類犯罪之源由及治本對策」。留美期間,他一直在附近華語教會聚會及幫忙。
1976年黃明鎮自神學院畢業,有一天在教堂打掃完畢,坐在教育樓樓梯口,想著人生的道路,這時來了一位小姐自我介紹,說她服職的住友銀行需要一位會講廣東話的人,只會一點點粤語的黃明鎮前去應徵並獲錄取,後來還當上人事訓練部門的幹部。對他來說,4年的銀行工作是上帝給的,也是上帝給他在金錢方面的磨練。
當了幹部後,銀行工作更忙了,經常加班,耽誤了到教會的事奉,於是他向上帝禱告,求神賜給他一份可以不必加班的工作。果然不久就應驗了,有一天一位教會弟兄給了他一張加州政府招考社會服務工作人員的報名表,說「這很適合你,可以試試」。他如願考上,於是離開了銀行,到政府單位去做社會福利的服務工作。
社福工作與事奉教會得兼
在加州政府社會服務部上班的8年多,是黃明鎮一生中最感愉快的一段時光。一方面是該地方政府有健全的人事制度,假日多、福利好,讓他可以過著正常的家庭與教會生活;另一方面工作性質屬於責任制,只要把服務1百多位來自各國的政治難民的工作做好,就平安無事,所以做起來輕鬆愉快。服務難民,讓他對人間的疾苦與生命的價值有很深的體會。有一年的感恩節,他事奉的教會邀請難民聚餐,有位越南難民代表致詞說「對我們難民而言,天天都是感恩節」,讓他印象深刻。身為社工人員,他常勸他們到教會去接受福音,求得精神寄託,紓解心中苦悶。他說,人都應該常存感恩之心,台灣也應有個感恩節。
在神學院讀書時,黃明鎮事奉的教會牧師把教會新成立的國語部交由他負責,教授成人主日學。有了工作後,他把業餘時間都擺在教會,副業幾乎成了正業。後來國語部人數越來越多,由一人獨撐變成「七人小組」共同負責,奠定國語部發展的基礎。
他那時在家後院養了幾窩蜜蜂,由蜜蜂的「分家」讓他看到「植堂」(開拓新點)的奥祕。於是經由教會的同意,他在本堂之外的他處「植堂」──開拓一家佈道所,雖然兩邊跑很辛苦,卻以能為更多的教友服務而感恩。該佈道所即現在的「以馬內利」教會。他的女兒在美國時,也在該教堂事奉。
飲水思源 回故鄉傳福音
1986年某日,黃明鎮在靈修時,聖經的一段話:「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祂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深深地觸動了他的心。他回想起初中時去教會蒙了恩,讓他有了今天的成長,現在該是飲水思源,回故鄉還「福音債」的時候了。有了感動立即行動,他寫信給家鄉的教會,請其安排與年輕人談話的聚會,於是趁假期帶著妻子兒女回台,做兩個禮拜的短宣。
在回台的飛機上,他想著聖經的那段話,「…被擄的得釋放,…受壓制的得自由」,那不就是要他去看關在獄中的人嗎?所以首站到台北,就先到台北少年觀護所去傳道。看到那些少年囝仔身陷囹圄,憐憫之心油然而生,他心想如果他們也能像他一樣12、3歲時就去教堂接受福音,今天就不會在這裡受苦了。
宣教列車第2站回到家鄉的彰化輔育院,他向數百位少年講道,散會時有位年輕女老師說她是更生團契派來的駐院傳道,希望他能與團契總幹事陸國棟先生見個面。離開台灣10多年,黃明鎮不知道台灣也有更生團契,更不知道是退休的典獄長陸國棟所創辦。
要返回美國的前兩天,黃明鎮夫妻兩人到更生團契與陸國棟先生見了面,第2天午餐後長談,陸國棟先生說,他已70多歲,「像一部老爺車,還可以開,但不知哪一天會拋錨。曾與更生團契董事們禱告,求上帝給我一個接班人」,說著說著,舉起手指著黃明鎮,鄭重的說:「我想你就是那位上帝要給我們的接棒人!」才見兩次面,聽到這樣的話,黃明鎮夫婦兩人都愣住了,面面相覷不知如何回答。陸國棟先生見狀也覺不好意思,說:「沒關係,你們回去美國後禱告禱告,如果有感動,就要順服喔!」
當時,黃明鎮夫婦兩人在美國都有工作,收入也不錯,教會事奉更是順心,況且兒女還小,在美的岳父母年歲已大,在在都需要他們的照顧,根本沒有回台的理由與打算,所以在回美的機上,太太問說:「你該不會想回台吧。」他說:「不會﹗」。但沒想到陸國棟先生的話是認真的,沒多久就來信說,更生團契董事會已經通過聘請你來擔任總幹事,希望能在3個月內答覆。對黃明鎮來說,這是人生的一大考驗與抉擇。
上帝呼召 服務更生人
在美國15年打下的基礎,生活過得好好的,為何要放棄?為何要回來台灣天天到監所去與「壞人」為伍?親友們如此疑問,紛紛表示反對。但是另一方面,他心裡自忖:「如果上帝要派一個人去工作,哪裡最需要我呢?」他想到自己讀警官學校,又到美國留學及歷練,懂得犯罪學,知道受刑人的痛苦,他可以傳福音給他們啊,況且更生團契陸伯伯是學長,如此熱情的邀約要他接班,這是一個有意義的工作,要如何拒絕呢?於是他和家人及教會朋友一起禱告,他心中有感動,是上帝在呼召他接受這個使命。他的岳父母也在禱告之後說,父母親的權力很大,但是上帝比我們還大,應該聽上帝的,他們愛主,願意割捨。教會方面也說沒問題,允諾照顧兩個老人家。事情有了妥善安排,他便回信給陸伯伯表達願意承擔這個任務,但是他才設了一個新的佈道所,暫時走不開,要給他2年時間。更生團契說,20年都等了,2年沒問題。
兩年後的1988年7月,黃明鎮攜家帶眷,再次回到故鄉台灣,展開長宣之旅。這是人生的一大轉折,他說,這是上帝的好安排。當時到美國留學,只是想去讀書拿個學位,以便早日當上警察局長,誰想到人算不如天算,17年後才回來,卻當了牧師,成為一個全職的傳道人。又如他幼年時的主日學老師──蔡月碧,在小學當老師,周日來教堂上課,後來竟然成為他的岳母。同時23年前首次回故鄉宣教時,如果沒有遇到傳道女老師,也不會見到陸國棟先生,更不會讓他投入更生團契,從事這麼有意義的工作,改變了他的人生。
老典獄長陸國棟創立基督教「更生團契」這個救贖受刑人的宗教服務團體,是有一段緣由的。從事獄政工作30年的陸國棟,在當了20多年典獄長後,有人問他:「你覺得鐵窗能拯救受刑人嗎?有人因坐牢而變好嗎?」他心虛無言以對,在幾經反省之後,他認為監獄的意義,不應只是消極的處罰罪行,更應該積極的教化受刑人改過向善,重新做人,而唯有福音能使受刑人心靈改變,靠著信仰的力量,才能使曾在黑暗中浮沈的人邁向光明。於是退休後於1981年9月正式成立「更生團契」,他除了巡迴各監所佈道外,更派遣牧師長期義務駐監服務。目前團契已成立有16個區會,有將近80位全職駐監牧師及同工,及數百位志工投入監獄,為6萬多名受刑人服務。
自美國回來的黃明鎮牧師,全力投入更生團契的工作。為了要了解獄中人的心理與生活情形,他請擔任典獄長的警大同學安排他坐牢1天,親自嚐嚐鐵窗滋味。在少年觀護所中,他與1百多位少年犯共處,了解他們的生活作息,也了解到囚犯失去自由,生活是如何的不好過。他也嚐到「牢飯」,雖是大鍋菜,但有魚有肉有青菜,伙食幾乎比一般家庭還好。他教他們禱告,勸他們要爭氣,不要再迷失。經過一天一夜的「囚犯」生活,他收獲良多。晚上同房的7個孩子後來寫信給他,感謝他一天一夜的陪伴,他們還問叔叔什麼時候再回來?與他們短短的相處,讓他對青少年特別有負擔,也才有後來的少年學園。
為死囚救贖 找回迷失的羊
黃明鎮牧師在接手基督教更生團契後不久,終身義工孫越先生加入更生團契義工的行列,使監獄天使的工作更為順遂。兩人每個星期一會到各監所從事大型的佈道,向受刑人傳福音。星期二和星期四,他則到台北看守所或台北監獄做更生團契的聚會,並為受刑人做個別輔導;每一年都會把全省的監獄走過一遍。至今他的足跡踏遍全島,見過無數的囚犯。
他也是監所內的榮譽教誨師,舉凡少年犯、女囚犯、重刑犯、死刑犯,他都經歷過。有些頑劣分子,在監所內鬧房、不吃飯、想自殺,或是擺著一副「爛命一條」的人,也都會交給他處理,經他握過手的死刑犯已超過2百人。從他的信仰當中,他不放棄任何一個受刑人。他說,即使1百隻羊的羊群裡祇有1隻迷失了,都要把牠找回來。
像1997年白曉燕綁架案的主犯陳進興,從他被收押到台北看守所開始,黃明鎮即對眾人皆曰可殺的陳進興展開宗教上的教誨。經過一段時日的觀察後,他認為執行死刑前的陳進興的確已經向神的道路上悔過、前進,並設法將陳進興在獄中所寫下的自我告白,尋找出版商出版。凡此種種,都讓黃明鎮承受了不少壓力,甚至罵名。他在接觸陳進興之前,有人勸他「別去碰這個人」。因為陳進興一夥犯案時造成社會的不安,幾乎全民人人自危,他是個十惡不赦的大惡魔。但是他相信上帝的憐憫,他看到陳進興真心的懺悔。
真心懺悔 陳進興信了耶穌
陳進興最後選擇信耶穌,許多人以為他是怕下地獄,黃明鎮牧師認為其實是因為被挾持的南非武官卓懋祺一家人「真愛」的饒恕。他們並寫信鼓勵他,要回南非前還去監獄看他,送聖經給他。還有新竹一批愛心媽媽們鍥而不捨的關心與禱告,才打動陳進興頑劣的心靈,願意在孫越去探監時,低頭認罪,並在黃牧師的見證下,接受耶穌的救贖大愛。從那時起陳進興像隻馴服的羔羊,完全屈服,性情改變,心靈得救,最後還捐出器官。雖然有人認為壞人的器官不能要,但是有個年青人獲得其心臟捐贈,活得好好的,還結婚生子過著幸福的日子。
除了陳進興,一些在台灣治安史上知名的罪犯,例如胡關寶、溫錦隆、吳新華集團的李德善等人,都經過黃明鎮牧師以基督教信仰改變了他們的心性。 尤其李德善信仰最篤實,執行死刑時很平靜,死後人很安詳。黃牧師認為,作惡之人其背後幾乎都有一股邪魔的力量在驅使,除非這些罪犯的心靈得以改變,否則無法得到平靜,即使被放出來還是會再犯。像「新店之狼」,在獄中接受黃明鎮輔導時,曾經說:「有時候睡不著覺時,就必須要出去做案,把人殺了,看到血噴出來,才會高興,也才睡得著覺。」一個人會講出如此驚悚的話來,可見其背後的邪惡力量有多大。「新店之狼」在獄中睡覺時總覺得有魔鬼要殺他、有惡的力量在壓他。黃明鎮教他禱告,懺悔認錯,並將聖經放在他的枕邊,經過一年多的時間,他的心靈才得以釋放,也不再有心魔的困擾。
黃明鎮說:「人不能帶著有罪的心靈,上到無罪的天堂」,他輔導死刑犯信教讓他們悔改,不再執迷不悟,心靈得到救贖,才得以重生。死刑犯或許難逃一死,但「在上帝的憐憫下,真正悔改的,應該給他機會。」 不過當外界質疑惡貫滿盈的陳進興、胡關寳等人是否真的懺悔改過,是否在死前又騙了宗教界、騙了社會大眾一次時,黃明鎮認為他們在觀察陳進興是否真的認錯的過程是非常謹慎的,他相信上帝的憐憫;但即使被他們的偽裝所矇騙,黃明鎮說:「他騙我也沒用,騙不了神。」
冷面殺手 劉煥榮成了「劉牧師」
在接觸的眾多死刑犯中,黃明鎮對黑道大哥劉煥榮的印象最為深刻。劉煥榮混黑道前曾上過教堂,在獄中接受輔導後,就接受了耶穌。黃明鎮每次到牢中時,都與他高聲唱聖詩歌頌上帝恩典,場面溫馨感人。劉煥榮不但自己信了神,還向牢友傳道;不但自己作畫,還教他們學畫練字,鼓勵他們寫信回家報平安,因而被同囚們稱為「劉牧師」。他不但成為牢中的模範,也變成受刑人真正的大哥。劉煥榮的畫作,頗有藝術水準,還拍賣出去,所得贊助慈善機構。他在接受執行死刑時說:「過去死在過犯之中,如今我跟基督一同活過來。」真正的改過令他態度坦然。
黃明鎮每次去看他時,兩人都很有話說,兩年多的接觸,對於他的一句「黑道無英雄」的警語,儘管事隔多年,至今仍記得清清楚楚。劉煥榮說:「黑道沒有英雄,都是狗熊;英雄在教育界、在警界,像火燒車中為保護學童而犧牲的林靖娟這樣的老師以及照顧民眾生命財產的警察,才是英雄;奪取別人的生命財產者,都不是英雄。」他的這番話,震碎黑道兄弟們逞勇鬥狠的「英雄夢」。黃明鎮說,劉煥榮能夠認錯贖罪,反過來關懷人犯,雖然槍下無法留人,卻給人留下一些美好的回憶。
黃明鎮傳福音給死刑犯,是希望在他們臨刑之前,能夠受到福音的感召,洗淨他們靈魂的罪。他說,實在不忍心眼睜睜看著他們從「監獄」走進「地獄」。輔導死刑犯,在他們執行死刑時如仍無懺悔,會令他「寢食難安」。
~~待續~~
※本文摘選自《愛心世界季刊‧2009年春季號008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