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愛心封面人物】


愛心廣被如陽光普照


──專訪慈善英雄 林宏裕教授(二)


                                                                                                   洪樹旺



──30項發明 19項專利 唯一三度獲中山發明獎


這樣的努力與毅力加上天分,讓林宏裕得到豐碩的研究成果。他一生有30項發明,19項獲得專利,也多次得到發明獎。197425歲的林宏裕以「萬能尺」榮獲中山技術發明獎,為全體得獎人中年紀最輕者。五年後,他以「音響綜合測試系統」及「庫倫計」兩項發明,再度得到中山技術發明獎,當時又刷新3項紀錄,包括:1.得獎金額為歷年來最高者;2.歷年來唯一兩度獲得該獎者;3.該年度眾多申請者中唯一獲獎者。2年後他的新發明「FO高速測定器」與「自動掃頻振盪器」又得到該獎,再創造一項記錄,是國內唯一三度獲得中山技術發明獎者。此外,他的發明專利也兩度榮獲教育部青年技術發明獎。


他的發明專利頻頻獲獎,技術獲得肯定,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聘他為國家標準起草委員,共擔任13年之久。1988年工研院也聘他為電聲測試技術顧問,為期兩年。


1974年,他以首次獲得的中山技術發明獎獎金,與服役時出版兩本書的版權,加上自己的儲蓄與少數親友投資做為資本創業, 創立「陽光電子儀器廠」,以電子測試儀器為主力產品,產品行銷國內外,獲得國際知名大廠的長期使用。剛開始經營事業,蓽路藍縷舉步維艱,但經過不斷的奮鬥,終於有成。尤其近15年來拜經濟發展所賜,公司營運順利,每年都有不錯的獲利,讓他有能力慷慨捐輸。


由於林宏裕在電子科技研發方面的優異表現與企業經營有成,1994年獲選為台北科技大學傑出校友。2001年回母校任教,受聘為兼任副教授,8後升任教授,目前每周還有3堂課。2007年台北科大基於林宏裕技術方面的成就及對社會與教育之貢獻,頒給名譽工學博士學位,是該校第一位名譽工學博士。林宏裕又創下紀錄。


──無師自通寫論文 首篇論文就上國際期刊


1985年林宏裕有新的研究成果,想要在國際專業刊物發表,但發表要寫論文,專科畢業的他沒有上過研究所,從未寫過論文,雖然有出版三本書的經驗,畢竟論文與寫書不同,他不知如何寫法。他想起同為國家標準委員的台大電機系主任楊維禎教授,於是前往請教,不巧未遇,遂向同一研究室的助教說明來意,該助教問他要投稿那一等級的刊物?他毫無所知,就問最高等級的是那一個? 助教告訴他是IEEE(國際電機電子學會期刊)。當時一個大學講師的論文如果能在該刊登載,就有資格升上副教授。即使今日,國內也沒有多少大學教師的論文能在該刊發表,由此可見IEEE的高水準與在電子學界的份量。林宏裕聽後決定一試,於是到圖書館找IEEE期刊複印幾篇論文,參考別人的格式,依樣畫葫蘆,寫妥論文向IEEE投稿,沒想到居然登了出來(19866月號),令他雀躍。該論文不但是單一作者,而且是長篇型論文,表示論文份量之重。從未寫過論文,未上過研究所,第一篇論文就登上國際最高等級的刊物,顯然他又創下紀錄,足見其研究內容與論述已達國際水準。


他的第二篇論文是與前國科會處長楊末雄等人共同發表,刊於2000年西德的國際期刊(FZAC)。第三,四篇則是在國內2005年生物醫學工程科技研討會上發表。


林宏裕不但有19項專利發明,且能寫成論文獲得國際重要期刊的青睞,或在國內重要科技研討會發表,對於一位專科畢業生而言,實是難得。這四篇論文,讓他有資格回母校教書當副教授,進而升教授。


──規劃人生三階段 要先己立而後立人


創業伊始,他認為人要「己立而後立人」,而為其人生做了三個階段的規劃:第一個階段是「己立」,第二、三階段則是「立人」。


第一階段的「己立」是在累積技術與財富。他運用其專長,設計生產多種高經濟價值的電子測試儀器,供應工業界使用。而研發的技術獲得19項專利,及多項的發明獎,也為他帶來豐厚的報酬。這個階段目標已達成。


第二階段的「立人」是技術的傳承。他30餘年來實踐的「電子產品設計實務」已經驗證成功,這些經驗值得傳授給學生。2001年他回母校台北科大擔任電子系與電通所的兼任副教授,做技術研發經驗的傳承工作,去年升教授,繼續開課教學生,這一階段仍繼續進行中。


第三階段要窮畢生財力投入公益與慈善事業。他認為財富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與其留給子孫,不如做功德,回饋給國家、社會及母校來得有意義。基於此一強烈的人生觀及非做不可的使命感,過去31年來,他持續對社會及學校做奉獻,至今已達成此階段目標的一部份,今後還有許多計畫等待進行,每年預計捐出6千萬元來執行公益與慈善事業。


林宏裕人生三階段的目標次第完成,尤其是其所做公益的財力是他在困境中發下宏願、白手起家刻苦奮鬥而來的,彌足珍貴。更令人欽佩的是,他認為財富來自於社會,也要用之於社會。他不把財富留給子孫,而要大部分用於公益慈善事業。他說:「如此人生,不就是特別有意義?」


※本文摘選自《愛心世界季刊‧2010春季號012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吳尊賢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