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封面人物】


愛心廣被如陽光普照


──專訪慈善英雄 林宏裕教授(一)


                                          ■洪樹旺


「台灣愛迪生」林宏裕教授30項發明,19項獲專利,31年間捐款2.4億元,《亞洲富比世》雜誌列名亞太地區大善人


《亞洲富比世》雜誌於35發表其所遴選的亞太地區「慈善英雄」48人名單,列為12個亞太國家地區最慷慨的大善人。台灣有4人上榜,包括台北科技大學教授林宏裕、善心女菜販陳樹菊、晶華酒店副董事長潘思源、國泰金控董事長蔡宏圖。


《亞洲富比世》雜誌的副主編柯比希說:「這些人未必是捐最多錢的人。相反地,我們的目標是凸顯形形色色的善心人士,有些人從去年起蟬聯得獎,但大多數都是值得肯定的新面孔。我們希望鼓勵更多人慷慨捐輸。」


行事一向低調,不喜宣揚的林宏裕,向來不願在媒體上曝光,經本刊鍥而不捨的請求,才接受採訪。他也希望其愛心事蹟報導之後,能夠拋磚引玉,引起更多人一起行善,讓社會有更多的溫暖。


 ──31年來捐款2.4億元 照顧千萬個弱勢與學生


對於被列為亞太地區最慷慨的大善人,榮登「慈善英雄」榜,台北科技大學教授、陽光電子儀器公司董事長林宏裕表示以平常心看待。今年61歲的林宏裕,白手起家,從30歲開始行善幫助貧困的人,設立獎助學金鼓勵學生向上。31年來捐款超過2.4億元,幫助了千千萬萬的老弱貧困者與學生。如今,他更發揮愛心,擴大行善行動,每年要捐出6千萬元給學校及社會福利慈善團體。


林宏裕的公益慈善捐款主要對象為學校與社會福利團體,多以個人名義捐出。他的捐款與一般人不同,注重計畫性與長期性,不僅出錢還出力,尤其在建立善款用途之規章制度上,花費不少心力與時間,為的是使善款的分配公平且嚴謹,不致浮濫,並利於長期遵循與重覆實施,且每年檢討與稽核,隨時修正規章制度的缺失,並監督執行單位之實施成效,務求「效益與捐款額」之比值良好。


幾年來他所做的代表性公益捐款及其用途大致分為三大項,包括:


1.設立「陽光獎助金」。至去年捐給其母校台北科大等學校,總金額超過一億元。


2.成立「向上提升‧脫貧計畫」。委由家扶中心執行,3年間捐出3千餘萬元,每年大約1千萬元。


3.對社會福利慈善團體的捐款,至今多達1億餘元。包括捐出價款1400萬元的20輛陽光康復巴士(組成「陽光康復車隊」)給全國老人安養等機構。其中第20部巴士,則是臨時增加的,當時甘霖基金會獲悉林宏裕的善行,寫信請求提供有升降功能的復康巴士,林宏裕親自到基金會參觀後即決定捐贈。其他還有小額捐款,與緊急性的捐助,例如對愛狗媽媽賈鴻秋養狗場的長期捐助等,也不計其數。去年88水災發生,林宏裕捐出5百萬元給慈濟,指定專款專用,也是緊急性的捐款。


──行事低調 行善不求回報 效法陽光普照大地


林宏裕長期大量的做公益慈善事業,不斷的獻出愛心。他說:「財富,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與其全部留給子孫而用盡,不如回饋給國家、社會、母校,做有意義的公益、慈善事業。」他表示,捐輸不求回報,卻能獲得心靈上的愉悅,並且得到更多的敬重與信任,是他最大的收獲。尤其帶給社會的溫暖,更讓他覺得人生充滿意義。「施恩不望報」,卻在心靈上與精神上得到更多,鼓舞他在行善的路途上邁進。


林宏裕樂於捐款,對社會付出愛心,捐款時他都低調以對。像2006年聖誕節前夕,他大手筆捐出1,255萬元給家扶中心,成立「向上提升‧脫貧計畫」時,他扮成聖誕老公公現身家扶中心,就是不希望曝光。而在捐出的20輛復康巴士車隊時,是以母校台北科大校友的名義捐贈,由校長出面代表捐贈,復康巴士上也沒有他的名字,只有陽光及台北科大校友等字樣。今年農曆春節前,他捐1,000萬元給故鄉宜蘭縣政府成立「陽光公益慈善基金」時,也要求新聞記者不要寫他的名字,要寫就寫台北科大教授就好了。


25歲創立「陽光儀器廠」,以「陽光」為名,他的計畫性公益慈善事業,也稱為「陽光獎助金」及「陽光公益慈善基金」,「陽光」幾成為林宏裕的代名詞。他說,陽光普照大地,發光發熱,給萬物生命與溫暖,而且不求回報,是多麼的偉大的奉獻。他效法陽光普照大地的精神,希望多做善事,為社會帶來溫暖。但是他的捐款多以個人名義,不掛公司名字,更非以此來為公司宣傳。


──捐款做善事 是上天賦予的使命


他扮成慈眉善目的聖誕老人,又如陽光一樣發光發熱,對學生與弱勢付出愛心,如此勇於慷慨解囊,究竟有什麼緣由呢?林宏裕說是「天命使然」。


他小時候家境清寒,深知貧困人家生活的痛苦,及至創業後,有了能力,就開始捐錢。每次看到報紙上報導有需要幫助的貧困人家,就會去捐款,一千兩千元的捐輸,持續不斷行善。直到有一天,他在看電影時心血來潮,打電話回家,家人告知兒子出事送到醫院,他立即趕赴醫院。他那6歲的孩子不知得了什麼病,一臉驚恐急躁的樣子,連父母親都不認識,好像被某種靈魂附身一般,整個人都變了樣,醫生也束手無策。如此折騰到三更半夜,他想或許可以去求神明吧,於是前往林口竹林山觀音寺祈求神明保祐,接著又到行天宮及松山慈惠宮去拜拜,向神明禱告說:「莫非我的善事做得不夠多,才會發生這種事?」 於是許願會做更多善事,下個月會捐至少60萬元行善。說也奇怪,一回到家,兒子居然不藥而癒,好了起來。此一因緣,讓他覺得,冥冥之中上天鼓勵他要多做善事。過去他的功德做了不少,但是因有這樣「絕對的使命感」,他要在人生第三階段完成所訂下的目標,就是要盡自己的能力從事公益慈善事業。


──小時家境困苦激勵向上 鑽研電子立志當發明家


林宏裕自幼生長在小康的家庭,小學畢業後家道中落,家裡負債累累,房子被查封,經歷過三餐吃地瓜的苦日子。這些刻骨銘心的經驗,激勵林宏裕奮發向上,學業成績名列前矛,而且能為他人設想。宜蘭初中畢業時本來可以保送高中部,再繼續升大學,但身為長子,為了能早日就業賺錢替父母親分擔家計,他放棄保送升高中,選擇就讀台北工專五年制電子科(今國立台北科技大學),以縮短就學時間,快一點賺錢養家。上工專時,家境仍然困苦。為了幫助家計,他在暑假時到石粉工廠打工,工廠很熱工作又粗重,要從爐上取出石粉打包成40公斤重的包裝,再疊起來,對於一個從未做過勞力工作的16歲學生來說太過粗重。第一天下工回家,因太累流了鼻血,家人要他辭掉,但是他認為別人可做,他為什麼不能?所以第二天繼續上工,整整做了一個暑假。這種不怕苦、不服輸的堅持精神,造就他日後的白手起家,成為成功的企業家與慈善家。


林宏裕從小對理工科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對與「電」有關的學問更是著迷,14歲時即能組裝礦石收音機;父親買回來的電動馬達,也能拆解、組裝、繞線圈,從此與電子技術結下不解之緣。他同時也對創造發明感到興建,小學以第一名畢業時,代表全校接受電台訪問:「立志將來要做什麼?」他回答:「發明家。」由於他崇拜愛迪生,欽佩他發明那麼多東西,所以要向這位偉大的發明家學習。更巧的是,他與愛迪生同一天生日,更令他自許要像愛迪生一樣成為發明家。


──研究實驗不輟 當兵時發明新技術出專書


在台北工專學習期間,他不斷研究電子工程技術,並且有許多心得,在校時將研究心得寫成一本專書「高傳真之研究」,於畢業前夕出版。這個能力與成就,即使在今天,19歲的大專學生在學期間能夠出版專書,也是鳳毛麟角。畢業後當兵時,他的研究不輟,部隊到那兒,他的書籍和電子實驗器材就跟著到那兒,一有空就埋首讀書研究或做實驗,一點時間都不浪費。如此日以繼夜的自修鑽研與實驗,得到更多更新的心得與成果。例如近年來被廣泛使用的「Class D Amplifier」技術,就是他那時發明的。他將這些研究成果寫成兩本書:「晶體電路速成設計法」及「OTLOCL放大器技術」,服役時還出版兩本專書,這樣的能耐真是難得,無疑又創了紀錄。


當兵服役餘暇既要研究又可以寫兩本書,是怎麼辦到的?他說,在金門當兵時值寒冬,午休時大家都在床上午睡,他利用這段時間在小桌子上寫書,累了就趴著睡,醒了繼續寫,他自我要求不上床睡,以免在溫暖的被窩裡睡過頭,浪費寶貴光陰,延誤著作的完成。這種自勵刻苦已到了極致的精神,也是少見的。


~【待續】~



※本文摘選自《愛心世界季刊‧2010春季號012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吳尊賢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