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史懷哲」 徐超斌守護鄉親不離不棄
──建立南迴健康醫療網 照顧民眾健康關懷老人與學童
■洪樹旺
在台東縣最南端的達仁鄉衛生所裡,有幾位病人在大廳候診,護士小姐正忙著為病人量血壓,診間坐著一位長得帥氣,有著濃眉大眼的中年醫師,正在看診,診間的門敞開,他和病人間有說有笑,要病人不要吃檳榔、少喝酒的對話,門外的人都聽得清清楚楚。
這位醫師是台東縣達仁鄉衛生所的主 任兼 醫師,素有「台灣史懷哲」之稱的超人醫師徐超斌。
過去,在這個落後的偏鄉,衛生所很難請到醫師,醫師總是來來去去,很少人留得住,但是徐超斌堅守在這個崗位上已了10個年頭,他越幹越有勁,越來越放不下他的病人們。
這裡是徐超斌的故鄉,有他幼時的夢想,為了圓夢,他回來故鄉與鄉親站在一起,無怨無悔。更因為這裡是台灣醫療的荒漠,是台灣健康醫療網上的一大破洞,這個破洞不但令偏鄉鄉親沒有生病的權利與自由,更是富庶台灣醫療之恥,他這位極有使命感的偏鄉醫師,拚命要將這個洞口縫補起來。雖然,七年前中風,左側手腳行動不便,但是他的意志堅定,勇往直前,對理想目標的推動毫不受影響。
偏遠地區醫療欠缺 從小就立志當醫師
徐超斌生長在台東縣達仁鄉的土坂村,是達仁鄉最大的排灣族部落,但是建設落後,醫療設施欠缺,族人一生病多無所依靠。在他七歲那年,最受父親疼愛的二妹生病,因為醫院太遠了,延誤治療,才四歲就此失去寶貴生命。這事讓他家人哀痛許久,這個小男孩還對著天發誓 :「將來我一定要當醫生,就不會有人在送醫途中枉死了。」小時候的夢想,後來成真。
自幼聰明的徐超斌,小學起功課均名列前茅,在當老師的父親培養下,選擇好學校就讀,一直都是優秀的學生。高中的好成績,讓他大學考上台北醫學院醫科,確定了他走上醫師的人生之路。在校時,老師們對這名原住民學生特別照顧,並期許他學成後,能回到部落行醫為族人服務。
奇美醫院五年磨練 成為內外兼修醫師
1997年6月,徐超斌進入台南奇美醫院急診部擔任住院醫師,正式展開行醫生涯。兩年後,他升上總住院醫師,已能獨當一面。2000年底,他再升為主治醫師,創下該院有史以來住院醫師三年就升上主治醫師的紀錄。
在急診部見識到難以數計、病情千變萬化的許多病人,累積無數診斷經驗,徐超斌被訓練成為內外科兼修的急診大醫師。經過這樣的磨練,加上他異於常人的敏銳直覺,看到病人送進來,幾乎可以馬上查覺出病人的病情,甚至有嗅出「死亡味道」的特殊能力。
在奇美醫院服務了五年,公費生的徐超斌下鄉服務的時間到了,他看到自己的故鄉達仁鄉衛生所徵求醫師兼主任的人事啟事,而決定回鄉服務。先前有幾位在外開業的學長,力邀他去幫忙,薪水保證不會比現在差多少,希望他不要回達仁那麼落後的地方。不過,為了回應家鄉夢中的呼喚,他回到離開30年的家鄉,擔任達仁鄉部落醫師,雖然薪水只有他在奇美醫院的四分之一。
達仁衛生所老舊 儀器藥品極端欠缺
2002年6月,懷著滿腔熱血回到達仁鄉衛生所服務的徐超斌,了解達仁鄉的醫療生態環境後,打了一個寒顫,他看到鄉衛生所和各村的衛生室破舊不堪,空間又狹窄擁擠,甚至隨時有崩裂倒塌的危險,窘況真是令人搖頭。而所內也欠缺基本的醫療儀器以及常用藥品,醫療條件之差,簡直就像被遺忘的落後地區一樣。
而外在的大環境更差,達仁鄉地處南迴線的中間,從屏東縣的楓港經過獅子和牡丹兩鄉到台東縣的達仁、大武、金峰、大麻里四個鄉,約百公里的範圍,除了衛生所外沒有一家醫院,離達仁鄉最近的醫院,都集中在台東市區,從達仁鄉到台東市區60公里,車程來回至少要兩小時,對達仁鄉居民而言,「醫院實在太遠了」,遇有重大急症,只能聽天由命。
台灣城市裡,三步一診所,五步一醫院,平均62人分配一個醫生,而面積與台北市一樣大的達仁鄉,四千多鄉民的健康與醫療,就只靠一個衛生所和他唯一的一個醫師守護。
徐超斌上任後,深知自己責任是多麼的重大,於是展開規劃,以期施展抱負。首先全力爭取醫療大樓的重建,同時加開夜間與假日門診,更積極推動24小時急診服務。他努力彌補這裡的醫療網缺口,為的是要告訴鄉親:「任何時間有病痛,不用怕,有我在!」
每月上班400小時 被稱為「超人醫師」
2003年起,徐超斌加開每周三天的夜間與周日門診,延長診療時間,以方便鄉親就醫。次年,連周六的門診也開了,隨著醫療時間與品質的改善,三年間衛生所就診病人竟然增加六倍之多。此外,更積極奔走推動24小時緊急醫療服務,但因卡在經費與人力上,進展較慢,讓他有些遺憾。
對於達仁鄉唯一的醫師來說,徐超斌正常班加上夜間和假日門診,每月的上班時間超過300小時,平均一天工作10個小時。比起一般醫師,多出一半的工作時間。
2006年3月,在徐超斌推動下24小時的急救站,終於在大武成立,讓夜間生病或意外的人可以就醫,不再因來不及急救而枉送生命。但因此徐超斌的工作負擔又增加了,他分配到一個夜班和周六與周日的24小時輪值。加上,有時還要到署立台東醫院去支援,值急診的大夜班,徐超斌的工作時數每月竟然超過400小時。此外,他上下班和部落間的巡迴醫療都自己開車,他每周的車程剛好環台一周,舟車勞頓,十分辛苦。
這樣的工作份量,在醫界來說是少見的,所以同業及朋友們獲悉後,無不瞪大眼睛,說怎麼可能?直呼:「超人!超人!」。此後,「超人醫師」的稱呼不脛而走,成了徐超斌的外號。
在急救站中風倒下 左手左腳失去動能
「超人醫師」的工作超時超量,短期尚可承擔,但因達仁只有他一個醫生,無人可分擔工作,臨時的加班變長期現象,39歲的徐超斌自恃年輕健壯,不以為意,反而對自己規劃的願景逐步完成而感到欣喜。然而,人體非鐵打銅鑄,總是有承受的極限,半年後的9月18日,他在大武急救站值班至凌晨看完診時,終於體力不支導致腦中風而倒下,經送醫急救撿回一命,但是身體左邊手腳卻從此失去行動能力。
他先被送到台東馬偕醫院開刀治療,然後轉送台南奇美醫院住院。兩個月後病情穩定,辦理出院,繼續門診治療,一方面在新樓醫院做復健。雖然工殤有兩年的醫療復健的時間,但他從中風倒下送醫的那一刻起,就想著鄉親,沒有他的日子怎麼辦?所以在復健治療的黃金期過後,徐超斌就急著回到睽違近七個月的工作崗位上。
後來達仁衛生所增加一位醫師,分擔門診與巡迴醫療工作,大武急救站也由台東基督教醫院接手經營,徐超斌工作負擔減輕許多,不必再扮演「超人醫師」了。
帥哥醫師樂觀幽默 鄉親給予信任支持
雖然遭受中風的嚴重打擊,健康受損,徐超斌並未被擊倒。恢復上班後,他不改幽默樂觀本性,常常逗得病人、族人哈哈大笑。他說:「不要叫我超人醫師,要叫我帥哥醫師!」這位「帥哥醫師」的親切,贏得了鄉親們的支持與愛戴。也因此,病後回到達仁,民眾並不因他左邊手腳不便而失去信任,仍然排隊找他看病。
幾年來,徐超斌對家鄉的奉獻與付出,達仁鄉居民感受在心,尤其對他的醫術與為人產生百分百的信賴。在部落的巡迴醫療時,有些病人一到衛生站,看到看診醫師不是徐超斌,就會立刻離開。有一次,他到外縣市出差三天,一位頭皮受傷的病人,竟然任由血流到已經像髮膠一樣凝固結塊,還是堅持要等到他回來,才願意治療。
在達仁鄉,他學會以病人的個性、生活作息以及用藥方便性的角度思考,開立對病人最適當的處方。有許多人說 徐 醫師的藥比較有效,所以都要找他看病,他說,其實他開的藥再平常不過了,只因他願意傾聽病人訴說心聲,會與病人話家常,得到病人的信任罷了。
在這裡,他和大部分的病人都熟識,了解對方的情況與需求,真正做到「視病猶親」,醫病的關係,不僅僅是同族而已,而鄉親們對他的信任程度,也可說達到了「視醫猶親」的境界。這樣的醫病互動關係,是很少見的。
政府不做南迴醫院 他籌設基金會來蓋
跨過醫療門檻,徐超斌對偏鄉的愛與關懷擴大了。但是他回鄉服務的初衷──建立健全的醫療網,已努力了10個年頭,猶有未竟之功,其中最大的願望:成立「南迴醫院」,仍然是空中閣樓,只聽到聲音,未見實現,最讓他耿耿於懷。
台東偏鄉醫療資源匱乏的問題,從徐超斌小時候已經存在,30多年後仍沒多大改變,外縣市的民眾生病時,可以選擇醫療的技術和品質,而台東偏鄉的人卻還找不到醫院。像南迴線由屏東縣的楓港到台東市的100多公里間,是全台「最被冷落的角落」,共有超過兩萬多居民,卻一家醫院也沒有,可以說是台灣醫療的荒漠,居民常為緊急重症而膽顫心驚,恐懼於生命之無法確保。
他說:「南迴線上的鄉親交的健保費比較少嗎?為什麼沒有最基本的醫療設備和人員?」為什麼「南迴醫院」談了那麼久,都沒有下文?他說:「台東人爭取的,不過是一份安心,一個隨時都可安心生病的權利。」
政府興建「南迴醫院」的承諾一再落空,幾年過去了,有關單位連規畫都沒有。到了去年八月間,做事一向積極的徐超斌表示「不想再等了」,他告訴媒體記者,決定成立基金會自行來推動,當時他坦言「這個任務艱鉅,但至少有人起頭」。
由於這一區塊的人口稀少分散,在此蓋醫院是穩賠不賺的,所以政府不願建,企業更沒興趣。但是,這事總要有人來做,所以有使命感的他就站出來了。
於是,他籌設成立基金會,將由基金會負責興建與經營,其所需資金向各界募款。他認為台灣人極有愛心,看看每遇重大災難都踴躍捐輸就是明證,只要改變一下觀念,在平時就可以捐款做好事,不一定等到災難來臨,他相信資金的勸募將非難事。果然,他籌劃的「南迴方舟基金會」籌備處在大武設立之後,所需的基本基金3000萬元已有人願意捐獻,近期即可進行基金會的申設。
同時,衛生署也來電表示關心,詢問醫院興建有關的事宜。所謂萬事起頭難,他才開始籌備,但進度出乎意料的順利。早先,談起在偏鄉興建醫院,被認為是痴人說夢,但在徐超斌鍥而不捨的推動下,其前景已出現了一道光芒,給他無比信心,理想之實現指日可待。
(資料來源:1.徐超斌部落格2.《守護4141個心跳》徐超斌著,寶瓶文化出版) ※本文摘選自《愛心世界季刊‧2013春季號024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