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團體】


視障者的一道光芒


──專訪「惠光導盲犬教育基金會」


■洪樹旺


2010121,本刊編輯抵達台灣盲人重建院訪問,在惠光樓前遇到曾瓊瑤執行長,她正牽著培訓中的導盲犬Brady,與導盲犬培訓員進行訓練。看到客人前來談話,Brady乖乖坐在一旁等待。Brady培訓畢業後,就要服勤去了。


剛好有一群幼稚園學生前來參觀,曾執行長進行機會教育,問小朋友們,導盲犬為什麼不可以餵給我們人吃的食物呢?小朋友們七嘴八舌,就是沒有人答對,曾執行長告訴他們,導盲犬只能吃狗飼料,因為怕牠吃慣了人的食物,在執勤時看到路上有香噴噴的食物,就會想吃而分心,忘了牠的工作。


四四如意可愛活潑 導盲犬本土化成果


Brady是「惠光導盲犬教育基金會」在台灣本土所培育出來的第二批導盲犬。200810月惠光母種犬Edna平安地生下四隻可愛調皮的米白色幼犬,惠光同仁暱稱為「四四如意」,Brady是其中之一。「四四如意」在23個月大時,進入愛心的寄養家庭,培養與人共同生活,並做簡單的訓練。滿周歲時,進行健康檢查及髖關節評估,全數通過評估而進入下一階段的導盲犬訓練。「四四如意」於2010年初陸續回到惠光接受指導員的導盲犬專業訓練,畢業後必須與申請的視障朋友進行配對,成功後就開始為視障朋友服勤。導盲犬的服勤年齡,通常由3歲到12歲。


至於第一批台灣本土所培育出來的導盲幼犬,是5年前誕生的,當時生了8隻健康活潑的小黑仔,暱稱為「八寶粥」。由於是本土培育的第一批幼犬,所以命名都以A字開頭,上述的Brady是第二批,就以B字頭來取名。八寶粥1歲時,進行健康檢查及髖關節評估,只有導盲幼犬AriesAngus兩兄弟通過評估,有資格進入下一階段的導盲犬訓練。現在AriesAngus兩兄弟都在服勤中,表現良好。


導盲犬80年歷史 盲人的左邊天使


所謂導盲犬,就是經過訓練的犬隻,能夠順利引導盲人到達他所要到的地方,可以說是盲人的眼睛。通常盲人以左手握住導盲犬的導盲鞍,導盲犬走在盲人的左邊,所以也稱之為「走在左邊的天使」。導盲犬陪伴著視障者,其主要功能有三:1.協助閃避障礙物;2.找尋目標物;3.作為視障者溫暖心靈的好伴侶。


導盲犬的發展歷史可以追溯到890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為了幫助在戰爭中失明的退伍軍人,成立第一所導盲犬學校。目前全世界約有30幾個國家成立了110個導盲犬訓練中心,約有2萬隻導盲犬服勤中。在歐美、紐澳等先進國家,導盲犬對於人民來說,已經是習以為常的工作犬。


我國則遲至1991年才開始有導盲犬的觀念。當時的李登輝總統指示推動國內「導盲犬發展計畫」,並交付「台灣盲人重建院」院長曾文雄執行。在國際獅子會的募款幫助下,次年在重建院區內興建了惠光導盲犬訓練中心,成為國內首座導盲犬訓練機構。


該中心最初從澳洲引進一對血統純正6個月大的導盲犬,開始嘗試本土配種導盲幼犬的工作。第一次配種,產下9隻幼犬。2個月後,分別進入寄養家庭,學習與人相處的模式。滿周歲時,經日本專家的專業測試與資格認定,其中淡黃色的Aggie脫穎而出,送往日本大阪「光明之家導盲犬訓練中心」進行半年的導盲訓練。訓練完畢,臺灣第一位導盲犬使用者前往日本,經過正式的程序,成功與Aggie配對,並完成共同訓練。199611Aggie 正式上路服勤,是為國內首隻導盲犬。


Aggie服勤七年 國內首隻導盲犬


Aggie經歷了7年多的導盲犬生涯,直到20035月,因為後腿關節退化,提早卸下導盲鞍,正式進入退休生活,由王紫光醫生夫婦收養照顧。在國外,導盲犬的服勤時間通常為810年。


惠光導盲犬訓練中心訓練首隻導盲犬有成,為達成「培訓導盲犬師服務視障者,發展盲人教育事業,舉辦盲人文教活動」的宗旨,於1996713取得教育部許可,設立「財團法人惠光導盲犬教育基金會」,由曾文雄任董事長。


隨後的4年間,惠光派送2位儲備訓練師赴紐西蘭接受為期3年的專業訓練,以培養本土的導盲犬指導員。2002年再甄選2位學員前往紐西蘭接受訓練。有了本土的導盲犬指導員,「台灣導盲犬計畫」向前推展了一大步。200410月第一隻台灣本土訓練成功的導盲犬Owen正式上路,證明了台灣擁有本土訓練導盲犬的能力,為導盲犬計劃10年來的最大成果。


導盲犬訓練本土化 培育也本土化


出國受訓的專業人員陸續回國,讓台灣擁有本土訓練導盲犬的能力,惠光的下一步就是推動導盲犬本土培育計畫,200412月台灣導盲犬計畫推行屆滿10周年時,為來自紐西蘭與日本的兩隻導盲種犬公開舉行結婚典禮,2年後誕生了「八寶粥」,也就是前面提到的第一批本土培育的導盲幼犬。


要培養一隻合格的導盲犬,過程相當不易,由種犬嚴格條件的甄選開始,配種、生產,幼犬到寄養家庭生活,學習社會化,成犬後要經過嚴格評估,合格後才有資格送回訓練中心接受正式訓練;然後再與申請的視障者配對,成功後才進入服勤期。由惠光的發展可略知導盲犬培育之不易與其中的辛勞。台灣推動導盲犬計畫將近20年,除惠光外,尚有「台灣導盲犬協會」,兩個訓練機構訓練的導盲犬,現正在服勤中的不過30隻。依據國際導盲犬聯盟所訂的標準(理想的導盲犬與視障者比例應為1100),台灣導盲犬數量至少要有570隻,所以台灣導盲犬計畫的推行,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國內尚需500隻導盲犬 有賴各界發揮愛心


據惠光導盲犬中心指出,培訓一隻導盲犬的經費約為100萬元,卻是免費提供視障朋友使用。那麼錢從那裡來呢?主要靠慈善福利團體與社會大眾的愛心捐助。除了金錢捐助外,導盲犬的養成與服勤工作,也需要有更多的社會愛心人士參與。比如說,寄養家庭的協助,撫養3個月至一歲半的幼犬,這是要有愛心的,因為訓練機構只提供飼枓與醫療,並不付其他費用。另外,也需要有更多有愛心的志工來參與,包括協助照顧訓練中的導盲犬,以及照顧其退休後的生活等等。


當然,隨著導盲犬會越來越多,社會大眾的了解與配合,也是重要的一環。惠光除了印發傳單,宣傳當遇見導盲犬時所須遵守的「四不一問」原則外,不久前還拍攝了一支宣導短片〈走在左邊的天使──導盲犬的故事〉。所謂遇見導盲犬時的「四不一問」原則是:不呼叫、不撫摸、不餵食、不拒絕(進出公共場所)及主動詢問視障者是否需要幫助。一般人見到可愛的狗,都會給予撫摸或給食物,但是見到執勤中的導盲犬則不可。


導盲犬可以合法進出公共場所


先進國家的法令規定,導盲犬可以合法進出所有公民營的場所,包括商店、大眾運輸系統、賣場、餐廳、醫院等。美國部分州及紐澳的法令甚至規定,拒絕導盲犬進入的商家,依法可處以罰鍰至勒令停業。我國遲至2004年才在修正通過的「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六十條明文規定,導盲犬擁有自由出入公共場所的權利。不過,還有不少公共場所拒絕犬隻的進入。


台灣的導盲犬制度的發展起步較晚,推動10多年才有寸進,但導盲犬對視障者確有很大的幫助,是值得推動及建立的制度。當民間在努力推動時,政府有責任加把勁,為視障的弱勢族群謀取應有的福利。



↑幼稚園小朋友參觀導盲犬訓練


本文摘選自《愛心世界季刊‧2011冬季號015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吳尊賢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