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封面人物】


讓貧農變富農的農業神醫


──專訪蔡東纂教授(1)


                               ■洪樹旺


他,農友們奉為「救命恩人」,他讓千百個農友由虧錢變為賺大錢。


他,農友們視為「植物神醫」,果園經過他的診治,採用他的管理模式,農藥肥料用量少了大半,成本大降,產量卻倍增,果實又大又好吃。


他,發明「蔡18菌」的益菌,農友稱為「樹木仙丹」,老樹吃了,恢復生機;新株灌了,樹根強壯,病毒減少,此一傑出的生技產品,為農業帶來生機。


他,外國生技公司出高價欲購其「蔡18菌」專利,他拒絕了,要把它留在國內。國內有9家公司要求技術轉移,願支付高額顧問費,他只取一家,且有但書,售價不得過高,否則收回,因為售價高增加農民的負擔。


他,建立了一套革命性的農業管理模式──「農藥肥料減量之安全高品質管理模式」,輔導農民使用「蔡18菌液」,為果園「坐月子」,然後清理果園再培肥,以預防重於治療的原理來管理農園,省肥料少農藥,省工省成本,農民因而獲利。尤其農藥肥料減量後,農民與消費者的健康與安全得到保障,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也減輕,達到三贏的目標。


他,號召中興大學專家成立經營團隊,並組成「台灣安全高品質農業推廣協會」,期待以團體組織的力量服務更多農民,在生產技術與行銷方面幫助農民,讓農民賺錢,讓農業興隆。


他,在學校做研究,教育學生,課餘則上山下田,全台「趴趴走」,捲起褲管,打著赤腳,教導農友們知識,希望他們成為智慧型農民,省工又多利,種田也能賺大錢。


他,免費提供「蔡18菌液」給八八水災受災果農,並呼籲農民共襄盛舉,幫助災農清理果園。


他就是 蔡東纂 博士,中興大學農學院植物病理學系教授兼主任,一個謙稱是書呆子的學者,卻又心懷農民,教導農民種蔬菜水果的技術,以菩薩心照顧農民,一個喜歡看到農友笑容的人。


八八風災過後的一天上午,本刊編輯與 蔡東纂 教授有約,來到中興大學 蔡 教授的研究室,室內已坐了78位台中大坑的果農,原來是 蔡 教授輔導的農友們,一大早就來請教 蔡 教授。這位「植物神醫」為他們的果樹看病,有的種柑橘,有的種甜柿,他們經過 蔡 教授的技術指導後,果粒大又多,都賺了錢。


教授一一詢問各家果樹的情況,災後落果如何,了解果園情況後,再一一開出藥方,要他們去「拿藥」,並提醒要注意的事項。由 蔡 教授與他們的幽默談話,可以看出他與這些農友已經打成一片,他的親切關懷,得到農友們的信任。臨走時, 蔡 教授還送他們果樹仙丹──「蔡18菌」,但見農友們感激滿懷,滿意而歸。


以下是 蔡東纂 教授接受本刊編輯的答問:


農業學者心繫農民


一、問: 蔡 教授長期在大學教書做研究,有傑出的成果,何以還常下鄉教農民種田,而且成立協會,推廣農業經營知識,建立行銷通路,幫農民賣水果?


答:我生長在台南的鄉下,父親種蔴和花生等作物,是個小農。我在嘉義高中畢業要升學時,聯考成績可以上醫學院,我卻選讀中興大學農學院,因為我家有一位哥哥已經就讀醫學院,我知道父親的經濟能力沒法再讓我上醫學院。我出身農家本身又學農,比較了解農民的疾苦,而興農(中興大學農學院)的目的也是在振興農業,服務農民。因此在興大做學術研究時,我比較注意到其實用性,希望研究成果能實際用在農民身上,對農民才有幫助。


在學校期間為了教學與研究,常下鄉跑果園與農友接觸,了解到台灣農民真的很辛苦,要看老天爺的臉色又要很多的投資,種出來的農產品又得由市場來決定價格。


農民那麼辛苦卻賺不到錢,其癥結在於普遍欠缺正確的農業經營管理知識。農園的管理不當,只知依照傳統的作法,守著錯誤的觀念,因此投入很多錢與人力都浪費了。例如農民種水果種蔬菜,只知道猛噴農藥、猛施肥料,不是過量就是施用時機不對,結果果樹沒有長好,收成不佳,農民本身的健康不但受影響,土壤生態也受破壞,消費者也吃不到安全又高品質的蔬果。再加上天候與颱風的災害,農民的收益普遍欠佳。據統計,農民種水果賺錢的,只有二、三成而已。看到農民這麼苦,實在於心不忍。


看到農友們的苦痛,我常想我們研究農業的,寫一大本學術報告,如果為的只是升教授、升等,沒有幾個農民看得懂,對農民是毫無幫助的。我常開玩笑說這些學術報告只能當枕頭用,不然農民為何還是過得那麼苦?


其實,農園經營要受風吹雨打,雖然辛苦,但只要接收更多知識,用對方法,要賺錢應該不難。於是我們研究了一套經營農業的模式,在經過實地試驗後,證明對農業經營有幫助,在技術成熟後,我們在農推中心推廣出來。


因此,我們在興農(興大農資學院)成立一個經營團隊,包括由作物生產技術,農園管理,及行銷通路等專家學者組成,多方面義務幫助農民。


我們的團隊包括 唐立正 教授,他是病蟲害專家,救過好多百年老樹,和千年神木, 王俊雄 博士是推廣專家, 張錦娟 小姐是行銷專家,由他們在前面帶頭衝,我在後面推動。我當推廣中心主任時,就結合這批專才,以所學在技術與行銷方面幫助農民,這是一個責任,教授不只是享受權利,也要盡義務啊。


在技術方面,我們建立了一套農園的經營管理方法,叫做「農藥肥料減量之安全高品質管理模式」,用最科學、最有效,又最省成本、省工的方法,教給農民。


叧外,我們也建立一個與農民溝通的平台,叫做「神農論壇」。農民有種植與生產技術方面的問題都可以提出來,由專家來解答。每月舉辦一次,每次都有一個主題。例如這個月是柑橘,就邀柑橘類農民來參加,其他類次之。我們希望利用這個機會為農友們提供正確的農業知識,慢慢改變觀念,否則觀念不改,永遠不會進步,來上課的也有遠自花蓮、台東的農友。現在論壇改名為「農民講堂」,方式一樣。


我們把輔導的農民依作物別分類,如:柑橘類組、葡萄類組等,並在各生產區成立產銷班,每班都有班長,每縣市則有一個隊長,把每個月要做的事告訴他們的核心農友,指導他們如何做省錢又有效的方法,再由這些核心農民向外擴展:即先由這些人做出效果來,其他農友看到了,就會來參加。我們也辦田間示範,做給他們看,讓他們眼見為憑,否則說太多沒有用。像今天下午我要去卓蘭講習,之後到葡萄園去實地示範。


興農雖然是農業學術教育單位,但也設有推廣中心,20多年來,我們輔導過的產銷班有數千個,接受指導過的農民少說也有一、兩萬人之多,目前在輔導的大約有一千個班。


今年我們興農的經營團隊又成立「台灣安全高品質農業推廣協會」,目的是推廣安全又高品質的農業,教導農民上述的生產模式,既能減少化學藥肥的用量,降低成本,又可產出高品質的農產品,以達到農民、消費者與生態均受益的三贏目標。


農民在我們的生產技術指導下,有了良好的成果,生產出又大又好吃的蔬果,為了能夠賣出去,又能賣到好價錢,我們把行銷也列入工作重點,由 王 博士與 張 小姐負責。過去有所謂「菜蟲」、「果蟲」剝削農民,現在少了,但是其間有大、中、小盤商,銷售過程太長,農產品都被壓低價格。我們要減少中間的剝削,建立直接賣到消費者手中的通路,或者賣到高價的超市等通路。


通路是無限的寬廣,我們已建立幾個管道。例如:舖貨到高級產品的「裕毛屋」超市,把高品質的梨子、甜柿、甜椒、小黃瓜、蕃茄等都賣到高價。梨子產地價一斤25元,我們幫忙賣到50元;東勢農會保証價格收購每斤35元,我們到高級賣場可賣到50元。我們也在泰安、古坑等幾個高速公路休息站設專櫃,把高品質的蔬果直接賣給消費者。有一次一位開車南下的朋友買1盒葡萄,覺得很好吃,回程要再買10盒,卻已賣光了。現在我們要把專櫃的設置擴大,同時也在進行網路團購,也幫農民做宅配,直接向消費者推銷。


我們義務幫農民行銷,但是一定要在我們的通路上銷售,因為我們規定銷售前必須先做農藥檢測,合格後貼上標籤,保證沒有農藥或農藥在安全標準內,以保護消費者的安全。


我們的經營團隊常到田間去指導農友,或者請農友們來學校或上論壇。產銷班的農民果園有了問題,例如果樹枯萎了,就請我們過去。我們經常開車到處跑,有一次利用假日當天來回開了17個小時的車,到花蓮去看原住民農友的果園,後來他種的彩椒長得又大又美,賣得很搶手,讓我覺得這樣做,雖辛苦但很值得。台灣的農民是弱勢者,需要我們的幫助,我們教他們知道怎麼種田才能省成本賺錢,讓他們自己能夠站起來,生活能夠改善。


我們下鄉為農民作技術指導,又要幫他們推銷產品,需要幫助的人是那麼多,但是我們的資源與能力都非常有限,所以經常要與時間賽跑,就像「千江有水千江月」,天上月亮只有一個,但是只要湖面有清淨的水,千百個江河湖面就會映照千百個月亮。我們不放棄任何機會,至於對農民有多少幫助,就看機緣。這樣做正是書呆子情懷,對事情的執著吧。


         (待續)......



※本文摘選自《愛心世界季刊‧2009秋季號010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吳尊賢基金會 的頭像
    吳尊賢基金會

    吳尊賢文教公益基金會的部落格

    吳尊賢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