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手機與高鐵談起

                                              詹火生

  手機和高鐵幾乎已經成了現代國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這兩樣東西到底有何連結?有何共同可談的地方?有那些可供啟發之處?

  首先,手機是現代社會人際溝通的重要工具,人手一機(或二機)已是生活的新常態;至於高鐵,從2007年通車以來,已然是南來北往最迅速便捷的交通工具,商務洽公經常是非高鐵不可,探親訪友也常利用高鐵的方便性。

  如果說兩者之間有何連結?兩者都是現代科技的產物,應用通訊技術的發展與鐵道運輸的創新,它縮短了人與人之間彼此互動的時間和距離,拜科技創新之賜,藉由手機和高鐵,天涯若比鄰,人與人之間成了幾乎是零距離的關係。

    手機與高鐵在資訊科技時代成為一種親民、新興社會系統的網絡介質,兩者相較於以往電腦和飛機的商務性、高價性或是繁複性,可說是一種覆蓋率極高的溝通工具了,人際之間或是地域之間,都因4G網路與磁浮運輸科技而產生快速的鏈結關係,漸漸發展出新世代社會文化。

    以國人的春節等三個重要節日來說,10年前,遠在他鄉求學就業的遊子,可能必須狂打電話預訂火車或飛機票;或是開車遇到塞車就轉道,總是大費周章才能回家擁抱父母親。然而高鐵通車後,台北高雄已經不是遊子心中的距離,智慧手機的上市,不斷翻新的網路商品更是帶來許多生活上的便利,當然包括滑動手指,即可上網訂車票甚至以手機取代票證通行。

  這些科技創新的產品或技術進步的工具,在現代生活中可說屢見不鮮,本文所引的手機和高鐵只是社會大眾所熟悉的例證。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任何一項新技術或新產品,都具有社會的新功能,例如提升生活的方便性、促進資源利用的效率性等,不過社會學家也告訴我們,如何適當使用新的技術產品,就必須要具備使用這些科技產品的規範或規矩。

  以一個大家所熟悉的汽車為例,汽車工廠可以在短短的幾個月或甚至幾天內產出一輛汽車,個人也很容易花錢買到一部可以代步的汽車,但是要如何開車?不只是學會開車技術而已,更重要的是改變自己去適應開車的規則和規矩。社會學家告訴我們,買到一部汽車,不只是擁有一部汽車而已;更重要的是,還要懂得交通法規與遵守,否則會造成更多交通事故的公共危害。     

  話題拉得有點遠了,社會學家要告訴我們的是,新科技新工具可以在一夕之間成為改變人類社會的物質生活或賴以維持生活品質,例如汽車、冷氣機、網際網路等,但人們使用這些新產品或新器物的正確觀念習慣,卻可能需要數月甚或數年才能改變,社會學家把這些現象稱為文化失調(cultural lag)

  台灣大學前校長孫震先生也從經濟學家的角度提出類似的觀點,他認為,工具等器物可以在短短一年內改變人類的生活,但規範使用這些器物的社會制度可能需要數年的功夫,例如制訂駕駛汽車的法律,至於改變個人使用器物的觀念和行為,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但是某些價值或觀念的改變,必須透過長久的社會改革動力,才能成功提升。

  讓我們應用文化失調的觀念,回過頭來談談我們經常觀察到使用手機,或搭乘高鐵時的一些文化失調行為:在高鐵車廂裡,拿著手機高談闊論,旁若無人,剝奪其他乘客的清靜。在公車或捷運上也經常看到類似情形,乘客們被迫知道講手機乘客的家務事。

  再舉一例,走在斑馬線上的行人,自得其樂地享受行動通訊,緩步在十字路虎口,無視左右等待通過的汽車;開車的駕駛則一心多用,使用手機處理公事,或以車內導航器尋找店家、車位而罔顧道路安全,這些場景觸目可見。

  擁有手機是一回事,如何使用手機則是文化和價值觀念的表現,在公共場所中,有文化的人講手機輕聲細語、長話短說,只是仍有一些民眾無視他人存在,肆無忌憚地高聲交談,這就是文化失調

  科技發達改變了現代人知識汲取、價值思考的方式,即使手機網路的無遠弗屆、高鐵捷運網絡的發達帶來不少的好處,然而以網路的隱匿性而言,透過短文、表情符號或片斷影音方式來認識彼此,也創造出虛擬世界與真實社會的兩種生活極端,不難理解為何北捷盲目殺人事件等社會問題引起國人普遍恐慌,一種對他人不友善、不信任的社會疏離感正在蔓延。

  一個進步的社會,會運用法律規範來改正這些文化失調的行為,例如騎機車戴安全帽、超速罰款、違規停車等,這些是大家已經習以為常的規定。至於在高鐵上以手機講話,國外某些地區要求到車廂外邊走道或甚至禁止、處以罰則。我們可以說,從在高鐵、捷運或公車上的使用手機禮節,可以看出一個社會進步的水準。

  換個角度來看,社會生活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先求有,次求品質,再求品味。擁有新的器物是求有的層次,而如何使用則是追求品質,甚至於品味的層次。

  古語說,衣食足而後知榮辱,倉廩實而後知禮節,我們的社會大致上已脫離貧窮的歲月,衣食已足,倉廩亦滿,但邁向知榮辱、達禮節的品味社會,仍有一段距離,有待國人共同努力。

(作者詹火生 現任台灣大學兼任教授、弘光科大講座教授、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董事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吳尊賢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