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愛心人物】


窮人的救星──尤努斯


侯忠貞譯述


孟加拉的大學教授尤努斯(Muhammad Yunus),放棄美國教職和優渥生活,離開妻女,回到世上最貧窮、處處死屍的故國。他從借出27美元開始,到創辦專以小額貸款借給窮人的鄉村銀行。在保守的回教國家裡,不畏風雨,鍥而不捨,本著對窮人的關愛,顛覆銀行放款傳統,克服禮教束縛,提供貧窮婦女微額創業貸款,使全球一億戶家庭掙脫貧窮負債的深淵,並下定決心,要在2050年打造一個沒有貧窮的世界。去(2006)年11月更發下豪語,到2030年若有人能在孟加拉找到一個窮人,他將發給100萬盧比獎金。他的愛心和善舉,令諾貝爾獎委員會看到了這是一股穩定社會的力量,是持久和平的一大助力,而把2006年和平獎首度頒給經濟學領域的尤努斯。


飢荒與死亡──人生的轉折


1972年,32歲的尤努斯辭去美國教職,偕妻返回落後貧窮的祖國。他放棄富足舒適的生活,回到滿街乞丐餓莩的家鄉。


孟加拉1974年那時的景況,決定了尤努斯一生的轉折。這個國家在1971年底獨立,其後的3年裡,戰爭和飢荒造成超過400萬人死亡。無以數計的饑民像洶湧的浪濤般幾乎吞噬了市區,舉目所見者,盡是骨瘦如柴之人,死活難分,老人看起來像小孩,小孩則模樣一副蒼老。


其悲慘情況已嚴重到令人無法視而不見。災民餓得已無力乞討,只有等待死神的召喚。尤努斯回憶說,死亡有很多方式,在飢餓中慢慢死去,「是我最無法容忍的」。他說:「一切都發生得很快,生與死的界線越來越模糊。」


這一切,只因缺乏那一點點可裹腹的食物。這一幕一幕的慘景,深深撼動了當時擔任吉大港大學經濟系主任的尤努斯,他為此深感羞愧和憤怒。在課堂上,他教導學生經濟學理論可以解決各種社會問題;但是一走出校園,好人受苦,自尊被踐踏,一大堆窮人正在飢餓中死去。「窮人就在門外,但我們不曾問過,他們何以貧窮?」「世界的真實面到處都看得到,就是在教室看不到。」


尤努斯知道,他必須抽離學術界,才能真正面對貧窮的存在,以及減輕自己的羞愧感。


放下課本 走入鄉村


尤努斯決定不再以「鳥瞰」的宏觀態度來審視窮人世界,而改以「蟲視」角度,近距離透徹觀察事物。他要透過親自深入探訪,走入貧窮人的真正世界。


他決定再當學生,以鄰近的喬布拉村為學校,當地村民為導師,要求自己學習認識村裡的所有事物。1976年,尤努斯和同事走訪喬布拉村的窮苦人家。有一天,他們看到了一位名叫蘇菲亞的婦女,蹲在地上,用她熟練的技藝編織著竹凳。花了好幾天,好不容易破除蘇菲亞的心防,經一番聊談之後,終於發現她每天向大盤商借5塔卡(約22美分)買竹材,做成竹凳後只以5.5塔卡賣給大盤商(債主)。


尤努斯大吃一驚,這剩下的0.5塔卡(約台幣7角)只夠蘇菲亞一人勉強糊口,根本無法累積儲蓄一點錢,打破貧窮的輪迴,更談不上讓孩子上學受教育,當然沒有能力修繕房子,購買衣物,改善家人的生活。


尤努斯認為,借錢的人都很難擺脫債務的沉重負擔,經常要以債養債,最後債台越築越高,只有死路一條。蘇菲亞只因為沒有這區區5塔卡當本錢買竹材,就必須要忍受剝削,無法掙脫以債養債的惡性循環。她只要一天沒有5塔卡,就要淪為奴工,成為高利貸者的搖錢樹。他認為,只有信用貸款,才能提供這筆資本,讓她能選擇買主,以較好的價錢賣出自己勞力的產品,獲取較高的利潤,而不必受制於高利貸者。


尤努斯花了不到一個星期調查了喬布拉村,發現村裡有42個村民。跟蘇菲亞一樣,他們一共借了856塔卡(約27美元)。看到這樣的結果,尤努斯不禁驚呼:「天啊!42戶人家遭受這樣的磨難,就只因為沒有27美元。」他心中的憐憫與不平,油然而生。


他認為,正規的金融機構不提供信用貸款給窮人,沒有了這條正規的金融管道,信用市場被地方上的高利貸業者所壟斷,使大批窮人陷於永難翻身的絕境。窮人絕不是因生性愚笨或好吃懶做才貧窮,他們辛勞終日,只因沒有金融機構願借錢給他們。尤努斯認為這是結構性的問題,與窮人本身無關。


於是,尤努斯自掏腰包,拿出27美元,借給這42戶人家,不計利息,等他們的產品賣到好價錢再還都不遲。


過了一個禮拜,尤努斯在難眠、羞怒之後,心情終於平靜下來。他大夢初醒認為自己借錢給村民創業自立,充其量只不過是個人的情緒性做法。根本之道,是要創造一個可靠的制度,讓這些窮人有借錢的正常管道,才能解決這個踐踏人們生存價值的貧窮。


創立銀行 嘉惠窮人


尤努斯翌日就開著金龜車,前往國營的賈納塔銀行吉大港大學分行洽談,希望該行能貸款給喬布拉村的貧民。儘管尤努斯一再苦口婆心,堅持窮人絕對會珍惜機會還錢,銀行經理則老是堅持窮人沒有擔保品,村民不會填寫貸款等理由,拒絕了尤努斯的要求,還揶揄他是個理想主義者,「恐怕還活在書本和理論當中吧!」


銀行的回絕,並沒有挫折尤努斯為窮人爭取貸款的決心。過了幾天,他拜訪該銀行吉大港區經理,這位經理起初也是搬出一大堆不信任窮人和婦女的藉口來擋駕,拒絕尤努斯。這些說辭諸如:窮人不會存錢;窮人眼光狹小,無意改變生活;信貸會消融窮人的革命精神;信貸會挑動窮人打擊富人;婦女不可能留住自己的借款,丈夫會因想奪取借來的錢而將她們折磨至死。


尤努斯所反對的,不只是賈納塔銀行,而是整個銀行體制。經過一個下午你來我往的爭辯,銀行同意由尤努斯親自作保,6個月後借出1萬塔卡,把錢撥給喬布拉村的窮人。有兩年的時間,即使窮人還款率百分之百,銀行還是要他擔保,依然一點也不想和窮人直接打交道。這讓他更下定決心,要讓這些被視為金融賤民的窮貸款人,在銀行面前抬頭挺胸,尊嚴不再遭踐踏掃地。


經與銀行親身多次周旋後,尤努斯發現當今銀行的放款方式,就是越有錢者可借到更多錢,沒有錢的人一毛也借不到。而這迂腐的觀念,也就約定成俗,很少有人提出質疑,讓它宰制著世世代代的窮苦大眾,永世不能超生。然而,尤努斯堅信窮人是有信用的,因為他們知道這是他們掙脫貧窮的唯一機會;把信用搞砸了,以後再也借不到錢,想翻身難上加難。


1977年,尤努斯說服了國營的孟加拉農業銀行,在該行架構之下成立一家「鄉村銀行」實驗分行,表面上由區經理負責監督,但私下完全聽命於尤努斯。「鄉村」源始於單字「gram」,其形容詞「grameen」,就是「鄉村的」之意。所以「鄉村銀行實驗分行」又稱為「葛拉敏銀行實驗分行」。尤努斯感慨,生命的進展是多麼難以預測和偶然,在對的時間碰到對的人,一切就水到渠成。想不到他在學校的一個小研究計畫,就因為遇到貴人,竟能成為全國矚目的實驗銀行。


與農業銀行的合作模式,確使葛拉敏獲得較快的進展。尤努斯也不必再為每筆貸款背書,但將近1年貸款客戶不到500人。


1978年,尤努斯應邀出席孟加拉中央銀行召開的「鄉村貧窮人口融資研討會」,他在會中力排眾議,堅持信用貸款門檻應該降低,才能鼓勵借款人還錢。他並告訴與會金融專家,葛拉敏計畫在喬布拉村借出的錢已經全部還清。當時有一位老銀行家起來反駁說,喬布拉村的經驗不算什麼,只不過在一個小村子實驗成功,有辦法的話,就在一整個地區實施看看。


1個月後,在一次國營銀行執行董事全部出席的會議上,執行董事們指定距離首都達卡不遠的坦蓋爾做為第二實驗地區。這裡範圍相對較小,較易評估計畫產生的效益。


尤努斯向吉大港大學請了兩年假,1979年6月6日,正式參與葛拉敏銀行計畫。坦蓋爾環境惡劣,人民軍和毛派游擊隊在鄉村從事恐怖活動,殺人放火,無惡不作。尤努斯回憶說,每天往返村路,跨過屍體是稀鬆平常的事。然而,俗話說「惡馬惡人騎」,放下武器、改務正業的這些前人民軍少年戰士,最後卻成為葛拉敏的最佳工作夥伴。他們原想用槍桿子和革命解放國家,現在他們走在同一條村路上,提供微額貸款,幫助窮人,走的是另一條社會革命路線。


突破禮教 女性出頭天


尤努斯推展微額貸款,所遭遇的最大阻礙是傳統禮教的束縛和宗教上的抵制。


孟加拉的銀行傳統上有嚴重的性別歧視,不願借錢給女性。在葛拉敏銀行成立之前,孟加拉婦女貸款人數只占全國貸款總人數的1%,而這不到1%的女性,貸款時還必須由丈夫或父親簽同意書。


孟加拉篤信回教的人占83%,而回教教義並不鼓勵女性借貸。尤努斯看到婦女「受到如畜生般的待遇」,在挑戰「窮人沒有信用」的銀行借貸慣例後,他接下來要顛覆傳統,以婦女為放款對象。


他越來越了解,提供貸款給婦女,比男性更能為家庭帶來迅速的改變。他認為,飢餓與貧窮通常跟婦女的關聯比較大。如果家裡有人挨餓,第一個一定是母親;在大飢荒和食物奇缺的日子裡,母親常要經歷無法哺育嬰孩的深切之痛。


在孟加拉,受苦最深痛的莫過於貧窮婦女。尤努斯認為,如果有人給她們哪怕是絲毫能擺脫貧窮的機會,她們都會緊緊抓住。婦女可能隨時被趕出家門,文盲比率高更使她們缺乏安全感。她們願意做牛做馬辛苦工作,希望能早日脫離貧窮。她們比男人更想改善孩子的生活,一有賺錢能力,就會考慮添購物品以改善家境。有位借款的婦女,就希望訪客一定要看看她為家人添購的單人床。


尤努斯認為,過去經驗顯示,婦女會把錢用在家庭和孩子的教育上,丈夫會花在娛樂上,而做父親的如果收入增加,先想到的一定是自己。


絕大多數婦女,是社會經濟地位最低下的一群。婦女跟兒童最息息相關,尤努斯認為她們絕對是孟加拉未來的關鍵族群。


雖然葛拉敏銀行的研究調查,一再證實女性貸款人和男性貸款人的差異,然而對女性放款,率先反對的就是她們的丈夫,接下來是教士、專業人士和政府官員。借款的女性客戶說,她們的丈夫要求借來的錢要給他們,所借來的錢常被丈夫拿去亂花。


教士和地方上放高利貸者也把葛拉敏視為眼中釘,認為侵害到他們的地盤和既得利益。教士們不斷放話中傷恐嚇婦女,說加入葛拉敏銀行就等於變成基督徒,將來不得以回教(伊斯蘭教)葬禮安葬。


孟加拉的鄉村婦女有85%不識字,沒有丈夫陪同不會出門。因此剛開始,葛拉敏無法接近女性,一直招不到客戶。


更由於深閨制度的禮俗,婦女單獨在家,男性不能進去屋裡,甚至不可被至親以外的男性看見。尤努斯於是想出一套辦法,敲開直接與女性的直接對話之門。他常帶著一名女學生,他自己則站在廣場讓人看得到,由女學生代表他進到屋裡傳話,再把婦女的問題傳話給他。就這樣,每天來回傳話,但還是打動不了她們的心。


天候給了尤努斯機會。隨著雨季的到來,尤努斯和女學生經常在廣場上淋雨。有一天,有位婦女送一把傘讓尤努斯遮雨,還請他和學生進到隔壁屋裡躲雨。這一來,傳話改在屋內不同房間之中進行,不久有些婦女背對著尤努斯,開始用吉大港方言向他提問和表示意見。尤努斯說,這是他第一次跟一群喬布拉村婦女在屋子裡談話。這樣,一而再,再而三地嘗試,才逐漸突破婦女們的心理障礙。


為了鼓勵鄉村婦女做生意,尤努斯也常到鄉村與婦女們閒聊,建議她們販賣食物賺錢。他向她們說明,就是有人做東西賣,她們的丈夫才有東西買回家,一步一步讓她們心底裡有自食其力的想法。


家境富裕 留學美國


尤努斯1940年出生於吉大港,父親杜拉米亞經營珠寶店,在以印度人為主的金飾生意中,卻能成為金飾製造與販賣的一流商人。他本身強調生活儉樸,但從不吝惜孩子們在教育上的花費。


母親索菲亞,性情堅毅果斷,家中的秩序規矩由她一手維持。她做事條理井然,為人熱情仁慈,總會留點錢給鄉下來的窮親戚。尤努斯相信母親對窮人和可憐人的關懷和愛心,對他影響最深,讓他心底裡早就確定了未來的人生方向。不幸在尤努斯9歲那年,母親突然急躁易怒起來,得了精神躁鬱症,從此全家的生活就隨著她的病情起伏,直到她1982年去世。


尤努斯有14個兄弟姊妹,他排行老三。他從小喜歡閱讀,最愛懸疑推理小說,12歲時,還寫過一篇完整的偵探故事。1955年,尤努斯高中畢業,進入吉大港學院就讀,度過了人生最精采的兩年。兩年後就讀達卡大學,他在傳記裡形容這4年的生活是「既沉悶又無趣」。大學教育完成後,尤努斯隨即回到母校吉大港學院教了4年的經濟學,直到1965年。


這一年,尤努斯拿到了傅爾布萊特獎學金,赴美攻讀博士學位。這年夏季,他先到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校區就讀,讓他眼界大開。在那兒,開放的學風完全迥異於孟加拉,老師和學生打著赤腳躺在草坪上,一起吃東西、聊天、開玩笑,校園裡到處放著搖滾樂,女生脫著鞋在草地上行日光浴。


尤努斯一到美國,就迷上了電視。知性節目「六十分鐘」,喜劇影集「我愛露西」、「夢幻島」等都是他的最愛。那時正值越戰進入最高潮,反戰運動如火如荼,尤努斯也加入了外國學生的反戰遊行和集會。


過了夏季,他必須按照規定,轉到田納西州的范德堡大學。這裡的生活雖然枯燥了點,不過卻遇上了羅馬尼亞來的教授──前財政部長尼古拉斯‧喬治斯庫-羅簡,讓尤努斯覺得不虛此行。上了他的課,尤努斯領會了知識之美的奇妙。在其開導下,尤努斯方始明白根本不用死背公式,只要先把觀念融會貫通。尤努斯回憶說,這對他後來創辦葛拉敏銀行有「很大的助益」。擔任其助教時,尤努斯說,他教授身上學到:有些事並非想像中複雜,只是我們過於自大,才會用複雜的答案去解答其實是再簡單不過的問題。


憂國憂民 難顧妻女


在范德堡大學期間,尤努斯於1967年認識了出生於蘇聯的俄國文學碩士班研究生薇拉佛洛絲坦柯。兩年後兩人談論婚姻時,尤努斯告訴薇拉,孟加拉是熱帶國家,風土民情迥異,對待婦女的方式跟美國完全不同,這樣的婚姻會失敗的。薇拉聽不進尤努斯的話,翌年(1970年)他們就在美國結婚,當時尤努斯在田納西大學任教。後來薇拉隨尤努斯回孟加拉,1977年生下了女兒莫妮卡,因無法適應孟加拉的習俗和教育方式,薇拉帶著才剛4個月大的莫妮卡回到美國。尤努斯專心於窮人銀行,無法到美國陪伴薇拉母女,這段當初就不被看好的婚姻,終於在1977年12月劃下了句點。兩人同意離婚,尤努斯離開了妻女,1980年於孟加拉再婚。


1971年春,孟加拉爆發解放戰爭,尤努斯無法返國,於是投入了海外的建國事業。他在華府奔走於各國使館與美國國會之間,出版刊物,呼籲各國支持孟加拉脫離巴基斯坦而獨立。12月16日,獨立戰爭成功,尤努斯急於返國協助重建被戰爭蹂躪得已一無所有的孟加拉,安頓千百萬亟需幫助的同胞。


1972年,尤努斯回到睽違7年的祖國,擔任母校吉大港大學經濟系主任。任教期間,他就常到山腳下的喬布拉村探訪,了解當地農民所遇到的諸多問題。他認為,大學不應只注重高深的知識,不將所知與社區分享,將只成一座孤島。他領導之下的經濟系,開始調查喬布拉村,諸如:多少人享有多少耕地;種植什麼作物;靠什麼維生;有哪些窮人;村民有什麼技術。尤努斯說,他從特定族群的人口為何處於貧窮線下的角度,分析貧窮的原因。他花了20年深入探討飢饉的真正緣由,他認為,如果世人都認可消除貧窮是重要且嚴肅的工作,我們就可創造出一個我們感到自豪,而不是像現在令人感到慚愧的世界。


1974年的大飢荒,情況越形惡劣,尤努斯代表學校撰寫措辭強硬的聲明稿,呼籲全國人民和各界領袖,盡全力結束這場人間浩劫。


成功有撇步 主動上門找客戶


葛拉敏採取顛覆世界的還款機制:貸款期限一年;撥款後一週開始還款;每週還2%,連續50週;年利率20%。尤努斯秉持「信貸」就是「信賴」的觀念,從未採取法律措施追討貸款。不到1%的壞帳,證明他對客戶(會員)的信賴是正確的。


還款率一直維持99%,其關鍵在於能了解借款人的心理。還款日若訂在取得貸款後的半年或一年,借款人即使有現金,就會捨不得或猶豫是否還款。尤其在政變頻仍的孟加拉,人們會期待新政府上台後把債務一筆勾銷。


尤努斯說,了解借款人的心理很重要,所以把每期還款金額訂得低到「他們的心魔不會出現」。這種漸進方式,比一次還清來得務實可行,一有無法還錢的情況,馬上就發現。


尤努斯在自傳「窮人的銀行家」一書中提到,早期獲致成功的關鍵,在於耐心、創意、穩定中求發展,以及改正錯誤的決心與能力。1984年的全國會議,把兩年前訂定的10項守則增為16項,有助於葛拉敏成員明白生命的真諦與目的。例如:要使家庭興旺;不住破房屋,早日蓋新房;妥善照顧子女,供其上學;要修建並使用糞坑式廁所;要喝井水;兒子結婚不收嫁妝,嫁女兒不送陪嫁。


葛拉敏銀行的運作原則,就是人們不上銀行,銀行人員主動到客戶家門。尤努斯說:「我們觀察傳統銀行的作為,反其道而行就是了。」他說,在孟加拉這樣保守的國家,要吸引女性客戶,更要如此。工作人員若被發現待在辦公室裡,則視為違反規定。


葛拉敏的服務,以改善借款人及其家人的生活為目標,因此客戶不用證明自己財力雄厚,反而要證明自己很窮,存款很少。它藉著每週和每月的家戶訪視,持續關心借款人的經濟狀況,了解能否按時還款,其家人是否蒙受貸款之惠。


尤努斯不只希望人民能早日越過貧窮線,也希望被視為二等公民的女性,能得到主宰自己和家人命運的力量。


葛拉敏「慢慢來」的穩定中求發展策略,強調緩慢而踏實的前進,把事情做對最要緊。靠著這種經營手法,1979年還不到500名客戶,1982年11月就劇增至2萬8千人,其中婦女有1萬1千人。尤努斯說,葛拉敏只想幫助有能力為自己創造更好生活的人,不去勉強他人。


當葛拉敏選中一個村落設立分行,銀行經理便先帶著副理前去了解並紀錄該地的所有資料。在那兒,沒有認識的人,自己負擔住宿,只能暫住廢棄的房屋或學校宿舍;自己煮飯,自備粗糙食物,不論晴天或雨天,不斷拜訪窮人。他們最後總是能以實際行動打動村民,為即將設立的分行廣結善緣,打下良好基礎。


獨立運作的窮人銀行


葛拉敏計畫在尤努斯不斷力爭和金融人脈的奧援下,終於在1983年10月2日,取得政府執照,正式成為一家獨立銀行。


31歲的喬莉曼也應邀出席當天的開幕典禮,她的際遇是眾多孟加拉苦命婦女的典型,代表著葛拉敏銀行幫助窮人脫貧的典範。她10歲就嫁給大她12歲的長工,丈夫常揚言要休她,夫妻總是過著痛苦和三餐不繼的日子。


1979年底,喬莉曼和另4個人組成一個貸款小組(5人一組,相互連保),加入葛拉敏計畫,次年1月貸了600塔卡。她用這筆資金買榖做打穀生意,不到一年就還清了貸款。借款的第一年起,她和家人就沒再挨餓過,給家人買衣服,還買了一頭牛,蓋了房子。就這樣,一筆一筆的借,一筆一筆的還,日子一天一天的好過。


她回憶說:「以前常接連好幾天挨餓,在別人家工作,有如奴隸。我們沒有自己的家,總是被人看不起。今天,真主終於用銀行貸款,指引我們一條通往幸福人生之路。」


政府的股份逐漸降低,借款人(葛拉敏稱借款人為會員)的股權增加到75%,目前則已高達94%,成為窮人真正擁有的銀行。如今貸款餘額達到60億美元,是孟加拉最大的銀行。員工超過2萬1千人,全國有2千3百多家分行,據點遍布7萬5千多個村莊,行員每週都主動上門和690多萬借款人面對面洽談。葛拉敏銀行每年協助5%的借款人脫離貧窮,逾8成孟加拉貧戶受惠。目前每個月的微額貸款超過6千萬美元,值得驕傲的是,每月還款總額也差不多是這個數字。


社會良知 企業動力


尤努斯認為,對窮人提供失業救濟,並不能解決問題,只會害他們失去上進的動力,損傷個人尊嚴。他強調,窮人其實也有能力改善生活,只要提供他們財務支持,不論金額大小;窮人大多具備工作技能,只是缺少資本。


有了葛拉敏20多年的成功經驗,尤努斯接下來倡導「社會企業」的理念與行動。他強調,社會目標可以完全取代貪婪,成為推動企業的驅使力,讓以關懷社會為宗旨的企業得以立足。他認為,資本家追求個人利益極大化,企業家在追求利潤極大化的同時,心裡也要考慮到社會報酬。


基於此,葛拉敏致力達成社會目標:消除貧窮,提供教育、健保、就業,藉由女性達到性別平權,確保老年安適。它的理想是沒有貧窮,沒有施捨的世界,希望創造出具有強烈社會良知的企業。


尤努斯對發展的定義是,社會底層25%的人生活品質有提升,才算是實質上的發展。他形容微額貸款就是在生鏽的車廂中,啟動每位乘客的引擎,使列車後端經濟充滿活力。微額貸款啟動了遭到社會排拒的微小經濟引擎,這些小引擎合力起來,就可以產生更大的改變。他說:「成千上萬的小人物發展成千上萬的小生意,合起來能夠創造可觀的經濟奇蹟。」


他創辦葛拉敏電話公司,為窮人提供通話網遍布全國的行動電話服務,讓借款人取得更多資訊,提高買賣產品的優勢,增進生意;葛拉敏網路公司,提供網路服務,把全球的就業市場資訊帶到偏遠的村落,使窮人子弟享有平等的資訊;葛拉敏格紋布公司,將孟加拉婦女用手搖紡織機精巧織出的棉布,賣到歐洲;葛拉敏能源公司,將太陽能技術引進到電力網達不到的地方,並幫助窮人擁有且經營小型電力公司。


尤努斯的努力,終於使孟加拉的經濟得以告別絕望的深淵,最近5年的國民所得成長了20%,2005年的平均國民所得是470美元。尤努斯也改寫了資本主義的定義,使經濟學更貼近人性。


得獎榮耀  期許無貧


為拯救全球2億極貧人口,在總部設於華府的國際遊說組織RESULTS執行長山姆達利哈里斯1995年的提議下,尤努斯積極籌備,於1997年2月在華府召開第一屆微額貸款高峰會。有來自137個國家的3千多名人士參加,美國第一夫人希拉蕊、西班牙皇后蘇菲亞、日本前首相羽田孜3人擔任大會主席。


原本一文不值的微額貸款借款人,在會中受到肯定,一下子被視為促進全球經濟發展的偉大英雄。當初發起會議的目標,是要在2005年結束前幫助一億個家庭脫貧,結果到了2005年12月31日,全球3,133個微額貸款機構,共幫助了1億1千3百萬個極貧家庭脫離貧窮。


尤努斯在高峰會發表談話,他說:「貧窮不屬於文明的人類社會,應該被放在博物館。」高峰會就是開啟把貧窮送進博物館的過程。他又說,萊特兄弟飛行12秒後的65年,人類登上月球;這場高峰會65年後,「我們將創造無貧世界」。


第一屆高峰會的10年後(2007年11月),尤努斯在印度再發下豪語,要在2030年完全消滅孟加拉的貧窮。還大登廣告表示,到那時候,如果有人能在他正遭受超級氣旋侵襲造成數千人喪生慘劇的國家找到一個窮人,他將發給100萬盧比獎金。按照他的規劃,到2015年,孟加拉將有一半的人生活在貧窮線之上;而以目前的比例每年減少2%估算,到2030年,就可告別貧窮。到時候,他還要蓋一座「貧窮博物館」,讓後代子孫了解飢餓和貧苦的慘痛,並實現他10年前說過的「貧窮應被放在博物館」。


葛拉敏銀行把錢借給極貧的窮人,讓他們靠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改善生活和改變命運,換來人格尊嚴和自我實現。


尤努斯致力消除貧窮的努力,得到了諾貝爾獎委員會的肯定,2006年把諾貝爾和平獎史無前例地頒給經濟學領域的他。該委員會指出,尤努斯的願望是消除世界貧窮,他和鄉村銀行已向世人展現,長期不懈的努力將會達到這個目標,微額貸款一定會在其中扮演主要的角色。在此之前,尤努斯得過日內瓦的建築學阿卡汗獎、美國的世界糧食獎、孟加拉最高榮譽的獨立日獎、印度英地拉甘地國家和平獎、日內瓦世界資訊社會獎等大獎。


2006年12月10日頒獎這一天,對尤努斯意義深重。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特別安排他和前妻薇拉離婚那年所生的女兒──莫妮卡,在奧斯陸的頒獎典禮中演唱。他因獻身消除貧窮而阻隔近30年的父女親情,在世人的掌聲中,總算得到了些許撫慰。莫妮卡畢業於知名的紐約茱莉亞音樂學院,目前擔任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女高音。


微額貸款不但使窮人不必挨餓受辱,更掙脫被政治奴役的境地。1991年的國會大選,尤努斯規定葛拉敏所有行員都要讓旗下的會員登記為選民;1996年的選舉,投票率高達73%,女性多於男性,也由於大批婦女的踴躍投票,使保守的伊斯蘭教黨慘遭敗績,議席由17席掉到只剩3席。


尤努斯說,參與民主過程是這群窮人最大的資產。他藉著銀行的力量,將民主注入村民腦海中。婦女不只為了選代表,更為了確保生活品質和穩定收入而投票。


尤努斯學的是經濟,但熱衷政治,留美期間積極參與孟加拉獨立運動。2007年1月,他在接受法國新聞社專訪時,抨擊孟加拉政客只想撈錢,但他沒表示是否有意爭取總統大位。言猶在耳,他在2月22日宣布將進入政壇,誓言將盡力協助「改變國家的命運」。這麼一來,他勢必要切斷他與葛拉敏銀行的關係。其實,他在孟加拉的民間聲望早就凌駕總統之上,若真的角逐總統,當選希望很高。


尤努斯憑著愛心和堅持,造就了全球1億多個家庭擺脫貧窮。他正在寫歷史,盼望2050年貧窮能絕跡於世,他的名字和功業,將永留在孟加拉人和許多世人的心中。



尤努斯去(2006)年11月17日參加印度普恩農業展覽開幕典禮和農業學院50週年校慶。當天他向婦女自助團體發表演說,矢言要在2030年之前完全消滅孟加拉的貧窮。他還大登廣告,表示到那時候若有人在孟加拉找到窮人,他願發給獎金100萬盧比。屆時他還要蓋一座「窮人博物館」,把「貧窮放進博物館」,讓後代子孫了解飢餓和貧寒的慘痛(法新社)




尤努斯在得知獲諾貝爾獎後的第3天,回到故鄉吉大港附近的喬布拉村,受到村民的英雄式歡迎。這裡是全世界微額貸款的搖籃,尤努斯30幾年前自掏腰包借給42戶村民27美元,從而開啟了他震撼全球的微貸事業,讓上億窮人獲得生機(法新社)


※本文摘選自《愛心世界季刊‧2008冬季號003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吳尊賢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