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豐山專欄】


「不做不該做的事」也是一種愛心


通常,我們講「愛心」、講「慈善」,大約是說有能力的人,分出部分金錢或心力,去照顧社會上需要被照顧的相對弱勢者。這是有能力的人做了好事,是一種廣被稱讚的人類行為。


 


五、六月間,有毒素塑化劑加到部分飲料和食品的新聞,鬧得沸沸揚揚,臺灣社會人心惶惶,甚至於醜聞還飄洋過海,貽羞國際。製造這種有毒添加物和使用這種有毒添加物的廠商,有的被收押,沒有被收押的也被罵得狗血淋頭。


筆者忝為監察委員,97年上任之前,自己立下一個心願:凡是那些讓台灣不像一個現代國家的現象,我要在6年任期中,善盡職責,逐一立案調查,以求匡正之效。


我第一個主動申請立案調查的案件就是食品衛生施政,因為我深知民眾對於不斷發生不良食品事件,怨聲載道。我敬邀來自行政院消保會的楊美鈴委員和來自消基會的程仁宏委員合作。花了半年時間才提出調查報告,直指台灣用於衛生管理的經費和人力嚴重不足,並對行政院提出糾正案。


第二個主動申請立案調查的案件是藥物管理施政。與我發願一起調查的是具醫療背景的尹祚芊委員 和錢林慧 君委員,這項調查從諮詢、約詢到履勘花了將近一年時間。調查發現偽、劣、禁藥流竄市面的情形已到令人怵目驚心的地步,原因除了管理經費和人力嚴重不足外,還包括立法怠惰和司法縱放,最後也對行政院提出糾正案。基於五權分立,對立法院,監察權無可置喙,司法部分則只能建請改善。


我們在二份調查報告中列表比較台灣與先進國家用於食品藥物管理的經費和人力。其實,政府不可能不知道我國食品藥物管理經費和人力只及先進國家的幾十分之一乃至於幾百分之一。可是去年剛成立的「食品藥物管理局」在經費和人力上仍然未見長進,即使明年衛生署改制為「衛生福利部」,管理局同步升格為署,按已公表的資料,經費和人力也「原原豆醬店」,仍未見改弦更張,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人類社會活動秩序之有效維護,依法家角度,重在管理;此所以人民納稅,組織政府,委託政府進行有效管理,以維護大眾公益;甲政府管理不好,而且立法權和監察權也監督不了,人民便可能經由選票,發出怒吼!


相對於法家角度,儒家比較強調人民的良知良能。良知良能不是空話,事實上人類之中的絕大多數都是善良男女,為非作歹的是少數當中的極少數。凡是生而為人,只要有一念之善,就不會做出泡製有毒添加物或者買有毒添加物來製造飲料或者食品,讓同胞兄弟姊妹吃了損壞身體、自己卻賺到黑心錢這種天地不容的勾當。


做一名監察委員可以懷抱「積功德」的心情憑良心去做,能夠促成多少善政,卻未可知。二件調查報告發表的時候,筆者與共同調查的委員召開記者會,建請媒體朋友共同推動國家進步,遺憾的是,幾乎沒有媒體願意刊播,據說是因為媒體不願得罪廣告廠商的緣故。


政府不知重視、媒體不願正視,所以筆者才說「不做不該做的事也是一種愛心」這種既無奈又痛徹心扉的話。



(作者吳豐山 現任監察委員曾任公共電視董事長 行政院政務委員 吳尊賢基金會董事)



本文摘選自《愛心世界季刊‧2011夏季號017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吳尊賢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