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協力強化社會安全網

                        林萬億

過去8年臺灣發生7起隨機殺人事件,造成9死29傷。加害者幾乎都是社會挫敗男、無婚姻、獨居、缺乏親密朋友、人際關係不佳、失業、收入少,有些曾被通報家暴、吸食毒品、精神違常。但是,社會福利服務、家庭暴力防治、精神醫療、就業服務、治安維護等單位,缺乏橫向聯繫,導致這些加害者未接受應有協助,而潛藏在社會邊緣,因積累的挫敗而殺人。

 

多重脆弱家庭風險高

另外,近5年來,臺灣平均每年有22.6名兒童或少年因為父母或主要照顧者嚴重虐待,或是舉家自殺而死亡。進而,精神疾病或智能障礙家庭乏人照顧致病死家中被群鼠肯咬、父母無力照顧身障兒將其掐死、孝子無力照顧失智母將其勒死、逆子要不到錢買毒砍殺父母、少女懷孕廁所產子、少女離家與網友同居、貧女下海養家皮肉錢被剝削等的事件也偶而佔據媒體的醒目版面,這些案例並非都是突發,他們大多生活在脆弱家庭中一段時日,其風險因子也極易辨識,但未被相關服務單位列入高風險案例;或即使已是高風險家庭服務在案,但仍因案例具有多重脆弱性,包括:物質、生理、心理、環境的脆弱,需要跨體系的多重支持與服務介入。然而,當前跨領域、跨專業、跨部會服務缺乏整合,效能不彰,或在遲疑中錯失挽救先機。

 

有通報無服務沒效果

除了社會工作人員較有「以家庭為中心、以社區為基礎」的思考外,心理諮商、精神醫療、自殺防治、毒品戒治、就業服務大多還是「以個人為中心」來提供服務,忽略有效降低多重家庭風險因子才可能提升個人的福祉。

一旦學校知悉學童家庭有高風險之虞,要不要通報?通報後誰要負責提供服務?如果通報後服務責任歸於學校,學校通常隱匿不報,減少麻煩?又如果通報後社福中心接手服務,但是學校卻無從獲悉學童如何被服務,學校必然抱怨,因為學童還是學生,不會因成為社會局的「案主」而其學生身分即消失,學校仍然必須善盡保障其受教權的責任。因此,社福中心與學校輔導團隊必須持續合作,協力幫助該學童。進而,如何協力?會不會因工作方法不一、立場不同而滋生紛爭。這些問題重複在第一線服務提供者身上看到。至於,因高風險家庭方案外包給民間社福團體之後,衍生出來的公、私部門權責分工的爭議,更是屢見不鮮。

 

接案而無支持系統也沒用

又倘若社會局(處)、衛生局(處)、勞工局(處)不積極開發各種支持方案或安置資源,例如寄養家庭、兒童或少年短期安置機構、鄰里親職支持、未成年親職家庭支持、藥酒癮戒治服務、青年就業服務、自立脫貧服務等,社福中心仍然難以施展,以致個案停滯、待機、塞案、積壓的情形不時發生。例如,家中有精神疾病或身心障礙的低收入家庭只提供現金補助無助於解決多重家庭問題,必須有充足的支持性服務作為靠山。

即使社福中心與家防中心、社會福利行政科室、高風險家庭服務、學校輔導團隊等不同單位的社會工作人員與社會行政人員若不能明確區分服務對象、服務功能,且發揮團隊工作,必然造成多位社會工作人員重複服務同一個案,或各單位因評估篩案造成服務網絡割裂漏接、不連續、片段化、推諉卸責的情事將不斷發生。

再加上,社福中心受限於人力配置、資源建構能力與經驗不足,執行跨體系協力有其困難。目前社福中心對於公私部門與跨體系協力,大多因人而異,流於單兵作戰或各自經營發展,易因人力異動而影響社區合作基礎,社區網絡平臺的建構仍有待強化。

 

人民期待強化社會安全網

蔡總統於選前探視「小燈泡」劉小妹的父母時,覺察到全國人民普遍對社會安全網的破洞感到不安,將建構社會安全網納入競選政見;並在就職演說中,宣示將從治安、教育、心理健康、社會工作等各個面向強化社會安全網,讓臺灣未來的世代,生活在一個安全、沒有暴力威脅的環境中。蔡總統希望維護國人在家庭與社區生活的安全與保障,不僅是要從民眾的日常生活場域著手,確保個人、家庭及社區生活無虞,且不受暴力威脅;更要重新構築社區鄰里間的互助與信任,強化社會網絡連結成跨體系合作機制,打造一個安全的環境。

據此,行政院於今年二月底核定「強化社會安全網計畫」,將衛福部主管的家庭暴力防治、高風險家庭服務、社會福利服務、社會救助、社會工作制度、社區心理衛生、自殺防治整合,進而結合教育部的學生輔導、勞動部的就業服務、內政部的治安維護等體系,建構一個完整的社會安全網。擴增社會福利服務中心、增加人力配置、整合服務資源、進行團隊協力,期使各自為政、零碎片段的服務能整合成為一個「以家庭為中心」、「以社區為基礎」的綿密社會安全網。

 

                             作者林萬億 現任行政院政務委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吳尊賢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