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重度心智障礙朋友站起來

賴美智創辦第一社福基金會 37年有成 

                                                           洪樹旺

數年前,一位重度智障兼自閉症青年在「第一兒童發展中心」(以下簡稱「第一」)接受訓練服務,有一天回家時,向他的父母親說:「我明天起有了工作,要出門去做清潔工,請幫我準備工人的衣服和工具。」他的父母親大吃一驚,20多年來,這位傻小子在家可是要人服務、不會做家事的人,如今居然有了工作,他的父母親從來沒有這麼高興過。

另外,一位唐氏症的女生,也在「第一」接受訓練,學習烘焙、做餅乾糕點。有一年中秋節前夕,老師帶著她們出去推銷月餅,在捷運車站旁,她請人試吃月餅,說這是她親手做的,親切的態度感動了路人。一位上班族試吃後,就給她一張訂單,讓她感激又興奮。她的母親知道後,心中有著無比的喜悅,立即告知親友,並發動親友訂購。

身為「第一」的執行長,賴美智老師說,這是她在「第一」30年多年來,經常感動的事之一。成千上萬的智障孩子因著「第一」的訓練輔導,由癱在床上而能站了起來,甚至走向社區大學上課;由無法自理生活或不會表達意見,進步到能與人溝通、可以做便當、餅乾及環境清潔,甚至可以到一般職場工作,在人生旅途中站了起來。許多家長把心智有缺陷的孩子往「第一」送,就因它帶給這些家庭希望,期待孩子將來情況變好。

37年前,賴美智、張培士和曹愛蘭三位老師,與幾位朋友創辦了「第一兒童發展中心」,想為重度的心智障礙兒童「做點事」,讓他們能快樂的成長。那時民智未開,家有智障、自閉症、腦麻…等身心障礙的孩子,被認為是罪過、不吉利且無望的,甚至還有家長帶著自己的憨兒自殺呢!

現在這些孩子經過訓練,也可以像正常人一樣成長,甚至可以去工作。誠如賴美智老師所說,再嚴重的身心障礙者都可以加以教育,只是教育的內容不一樣而已。更何況,凡人都有生存權、受教權和工作權。

創辦第一兒童發展中心  為智障孩子「做點事」

「第一」成立之初,賴美智老師等幾個創辦人並沒有什麼資金,共籌款60萬元就開辦了,當時租用一個60坪的地下室當教室,首期租金還是向親友借貸呢,自己油漆佈置,很克難。而賴美智、張培士兩位老師原本在大學任教,卻因想要為智障孩子「做點事」,而辭去原來穩定的工作。

開辦時,第一批招收15個學員,都是中重度心智障礙的孩子。那時,家長對於這種孩子的教育都束手無策,只能躲在家裡暗自哭泣。因此在得知,「第一」是由國外回來的特教老師設立的訓練機構時,紛紛抱著唐氏症兒、腦麻孩子、自閉兒童…等來接受教育訓練。

在賴美智等幾位老師帶領下,「第一」建立3P—熱忱、陪伴、專業的服務精神,加上訓練成果顯著,其規模迅速擴張,於1997年變更登記為「財團法人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

提供全方位關懷服務  照顧萬餘心智障礙者

如今,「第一」擁有的規模包括:七個日間型的幼兒及成人發展中心、兩個全日型的成人發展中心、三個夜間住宿型的團體家庭、十二個社區支持服務方案、兩個輔具資源中心、一個僱佣90多名身心障礙員工、500多名弱勢就業族群的社會企業及一個福利學苑(每年培訓數千名為心智障礙者服務的專業人員)。

「第一」已成為心智障礙朋友們的大家庭,它提供全方位、全人關懷的熱心服務。它每年訓練照顧心智障礙者約一千人,37年來接受訓練照顧的超過一萬餘人,身心障礙者的家庭因此重拾歡笑。

最初,賴美智在「第一」擔任指導老師,並任專業總監,負責基金會專業服務內容及品質之提升。六年前,賴美智老師出任執行長,統籌整體會務。她為心智障礙者的成長奉獻一生,至今仍然孜孜不倦,她始終保持著微笑,堅持服務初衷。

賴老師的愛心滿滿,愛心事蹟不勝枚舉,茲舉犖犖大者說明如下:

  1. 處處為學員著想,受學員愛戴

賴美智老師有一次帶著「第一」的孩子們外出教學,有一個孩子卻走丟了,賴老師發現後,沒有要求工作人員去找,而是一馬當先,跑著追上去,當時她急著把孩子找回來,並未顧及自己有孕在身。

她處處為學員們著想,因而廣受愛戴,每次遊走各中心時,總是受到孩子們的圍繞歡迎,不停地叫著「賴老師」。

  1. 因應家長的需要,給予充分的支持

「第一」成立時,只收嬰幼兒童,再延伸至青少年,隨著孩子長大,也接受中高齡及老人學員的進駐,讓老憨兒有個家。服務方案也由早療、生活訓練、職前訓練到就業服務,並設立社會企業,自聘身障員工。如此一條龍式和全方位的服務體系,讓「第一」成為這些孩子永遠的避風港,也是他們的第二個家。

  1. 因材施教,遇到問題馬上適當處理

每位心智障礙者身心狀況各異,訓練內容必須量身訂做,因應個人之所需,給予個別化訓練,希望他們能擁有較佳的生活品質。

一旦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她都立即向專家請教或求助,像台大醫院的專業治療師就是請教的對象,也因此建立了良好的互動關係。

她甚至向國外的專家求教,例如有的孩子個性衝動、容易暴衝或滿場亂跑,甚至有暴力行為,工作人員往往因此受傷,她就請來國外專家,協助成立「第一行為工作室」,針對孩子情緒的問題予以輔導,並成為中央與地方政府所仰賴的行為情緒輔導資源。

  1. 看到需要,就想辦法達成

孩子長大了,需要做事,她就設立職業訓練課程,訓練他們做清潔工作,或做便當、餅乾…。而為了讓他們有工作,賺錢養活自己,需要輔導他們就業。於是她協助政府,引進國外的支持性就業技術方案,輔導學員們進入企業就業。甚至由「第一」自己設立社會企業,成立清潔公司,專門聘用身心障礙者,提供工作機會。

30多年過去了,當初的小孩子學員逐漸老了,身體退化,原有工作的,也自職場退休,而照顧他們的父母親更老了,無力再繼續照顧,於是「第一」就成立團體家庭和住宿機構。雖然政府有提供補助,卻遠遠不足所需,她仍咬緊牙關承辦,讓家長有喘息機會。

  1. 協助政府制定社會福利政策

她數度擔任中央與地方政府的權益促進委員會、早療推動委員會等委員,提出建言,並協助制定法規與政策。例如,中重度的心智障礙學生,原被排除在國小體系之外,但賴老師認為這些孩子也應該享有受教權,堅持6~12歲孩子都應到國小接受特殊教育,最後成功地把這些學齡兒童送進學校。

  1. 創辦「第一」,也締創數個第一,成為台灣心智障礙服務界的楷模

例如:讓心智障礙青年進入社大修課;第一個引進支持性就業服務模式,打開身心障礙者就業大門;設立「第一福利學苑」積極培訓專業人才,成為特教老師的搖籃而不藏私,甚至將觸角延伸到海外;出版20多套專業書籍,推廣專業訓練課程。

  1. 樂於分享

儘管「第一」的規模已經成為台灣第一大,但仍無法滿足全台灣心智障礙孩子的需求,因此賴美智老師帶領「第一」,以「分享」來彌補其為善之不足。

例如,派出專業人員協助其他機構,輔導深具挑戰的個案,或做實務經驗的講習,成為其他機構支持的力量,協助他們成長茁壯,如此讓「第一」的力量得以廣為擴散。

已經當外祖母的賴美智老師至今仍然堅守崗位,雖然每天工作繁忙,臉上卻總是堆滿笑容,樂於付出的她,不忘「做點事」的初衷,為服務身心障礙者而努力不輟。

05.社會服務獎-賴美智.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吳尊賢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