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會投資的富豪

股神華倫.巴菲特捐錢豪舉令人驚嘆

楊淑慧  整理

彼得30歲那年,已經是一對雙胞胎女兒的父親了,

一家四口住在一間不足100平方公尺的房子裡。

他很想讓妻子和女兒生活得更好些,

於是生平第一次開口跟父親借錢。

父親搖著頭說:

「金錢會將我們純潔的父子關係變得復雜。

你應該像其他美國人一樣貸款買房,

然後憑自己的能力把貸款還清。」

彼得在心裡告訴自己:

「我發誓,這是我最後一次向父親借錢。」

被公認是世上最會投資的人

說這些話的人不是泛泛之輩,是股神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之子彼得.巴菲特,他沒有繼承父業,反而靠自己努力,走上音樂之路。

華倫.巴菲特(以下簡稱巴菲特)被公認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資者。他是波克夏.海瑟威公司(Berkshire Hathaway)的最大股東、董事長及執行長。他在2008年全球富豪榜排名第一,2015年排行第三,今年2017年,富比士剛宣布的全球富豪榜,他則以756億美元名列第二。

當巴菲特在2006年宣布,他將逐步捐出所有財產的99%,身為世界數一數二的富豪之子,分不到父親的財產,彼得是如何看待這件事?他說:「儘管父親積聚了很多財富,但那些錢他最終都要用於做慈善。對他來說,越來越多的金錢,只是對他投資天分的一種肯定;而我的音樂被越來越多的人聽到,就是對我音樂才能的肯定。」

從小就有精明的生意頭腦

巴菲特1930年出生於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他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父親霍華.巴菲特是成功的商人,曾兩任美國國會議員。父親保守而正直,巴菲特和他非常親近。巴菲特有兩個姐妹,桃莉和柏蒂。祖父則在奧馬哈經營一家雜貨店。

幼年的巴菲特就展露精明的生意頭腦。五歲時,在祖父經營的雜貨店擺攤兜售口香糖。稍大以後,他和朋友到球場撿拾打過的高爾夫球,然後轉手倒賣回球場或客人。上中學時,除利用課餘做報童外,他還與夥伴合夥,將彈子球遊戲機出租給理髮店老闆們,賺取外快。

對數字敏感  熱愛計算機率

據說巴菲特遺傳了母親萊拉的數學天分,對數字敏感而有高度興趣,腦海中無時無刻不在計算。他尤其熱愛機率的計算,甚至研究過每個英文字母在聖經和報紙上出現的頻率。他擅長蒐集大量的資料來計算各種機率,這奠定了他日後分析投資對象的基礎,無往不利。

而且他有一目十行和過目不忘的驚人記憶力。小學五年級時,他得到一本世界年鑑,立刻把這本書讀完,還一一背下每個城市的人口數,然後找朋友競賽,看誰能將人口超過100萬的城市背出來。

靠晨起送報賺到人生第一桶金

巴菲特小時候,最珍貴的財產是一台自動換幣器,他總是隨身攜帶。10歲時,父親帶他去旅行,他竟要求去紐約證券交易所。不久之後,巴菲特讀到了一本名為《賺1000美元的1000招》的書,他對朋友說,他要在35歲前成為百萬富翁。他的友人施羅德說:「在1941年的世界大蕭條中,一個孩子敢說出這樣的話,可真是膽大包天,傻得透頂,但是他很肯定自己能夠實現這一夢想。」

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巴菲特每天早上5點20分起床送500份報紙,他會規劃送報路線,盡可能快一點、多送一點,因為每一份送出去的報紙,他都能抽成。光靠送報,14歲的時候他每個月就能收入175美元,15歲的時候他已經賺到人生第一桶金,1,200美元。

買土地租給佃農當包租公

在父親的建議下,他用這桶金買下了40英畝的土地,並且把這些土地轉租給佃農,當起包租公。65年後,巴菲特可以說用了這1,200美元替他賺進500億美元,這就是他一直相信價值投資要長期的緣故。

事實上,11歲時的巴菲特就開始跟在父親身旁接觸證券經紀商,而且第一次買進股票。他以每股38美元,買進了Cities Services的優先股,但在股價達到40美元立即賣出,不料隨後股價一路上揚,幾年後竟站上200美元,這個切身經驗,讓他明瞭投資不是賭博,對績優企業應該長期持有的重要性。

成為班傑明.葛拉漢的得意門生

1947年,巴菲特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讀財務和商業管理。但他覺得教授們的空洞理論不過癮,兩年後便不告而別。因為崇拜投資大師班傑明葛拉漢,他輾轉考入哥倫比亞大學金融系,拜師於葛拉漢門下。葛拉漢反投機,主張通過分析企業的盈利情況、資產情況及未來前景等因素來評價股票,深獲巴菲特認同。他傾力教授巴菲特豐富的投資知識和訣竅,極具天分的巴菲特很快成了葛拉漢的得意門生,據說他的成績A+,是班上絕無僅有的。

1951年碩士畢業後,巴菲特想要進入葛拉漢創立葛拉漢-紐曼的投資公司(Graham-Newman)工作,起初被葛拉漢婉拒。於是他回到父親的證券公司上班,從事業務方面的工作。1954年,他終於如願以償,進入了葛拉漢的公司。葛拉漢是個嚴格的老闆與投資者,要求絕對遵行日後被稱為葛拉漢原則的價值投資法,1956年,葛拉漢退休並結束公司,此時巴菲特已存有174,000美元。

開始創業  執行價值投資哲學

1956年,巴菲特聯合有限公司(Buffett Associates, Ltd.)成立,這是巴菲特第一個投資合夥事業。巴菲特僅出資100美元,擔任一般合夥人,他請他的其中一位醫生合夥人,找到十位醫生各出10,000美元。最後十一人共出資105,000美元,成為有限合夥人。巴菲特後來又陸續創立了幾個合夥事業,最後一起合併成巴菲特合夥事業有限公司。

除了睡眠外,巴菲特的時間幾乎都花在經營事業上面,巴菲特徹底實踐葛拉漢的價值投資哲學,這些投資在1956到1969年間,每年平均以30%以上的巨大複利成長,而一般市場的常態只有7~11%。到了1962年1月,巴菲特有限合夥事業市值達到7,178,500美元,其中1,025,000美元屬於巴菲特所有。

收購波克夏  成為全球最大控股

巴菲特有限合夥事業在1962年開始購入波克夏.海瑟威公司的股權。波克夏是一家大型的紡織公司,由於產業日益沒落,使股票的市場交易價格,低於該公司的營運資本,巴菲特最後解散了合夥事業,全心投入波克夏的經營。

由於紡織產業的一蹶不振,波克夏副總裁查理.芒格,曾視此收購為一大敗筆。巴菲特也認為,若當時將所有資金直接購入保險事業,現在的價值會是兩倍以上。然而,他善加運用該公司多餘現金,用以收購私人企業及買進公開上市公司股權,波克夏成為全球最大的控股公司之一。

新投資哲學創造巨大成功

受到好友兼事業夥伴查理的影響,這時期巴菲特的投資風格,跳脫了原本恪守的葛拉漢原則(完全專注於價格低於價值),開始專注在一些具有持久性競爭優勢的優質企業上。雖然過去的作法得到很好的成效,但隨著資金越來越多,巴菲特發現這做法無法用於巨大的資金與長久的經營,查理的建議很有幫助。

巴菲特回憶:「查理給我的建議很簡單:忘記你過去用很好的價格買進普通的企業的作法,而應該用普通的價格買進很好的企業。」由於過去的成功,剛開始巴菲特並不想採納這作法,但在查理不斷的提醒與說服之下,這作法終於成為波克夏日後最重要的投資哲學。

顯然這樣的作法成功了。1990年5月29日,波克夏股價達到7,175美元,巴菲特身價達到十億美元。

大手筆捐出波克夏股票做慈善

2006年6月,巴菲特宣布將一千萬股左右的波克夏公司的B股,捐贈給比爾蓋茲的基金會(以2007年10月18日的股價來計算,價值大約為433.5億美元),給他們做慈善運用,這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慈善捐款。自2006年開始,該基金會將在未來的每年七月,收到全部款項的5%。

同時,巴菲特也宣布,計畫將其餘價值約67億美元的波克夏股票,分別捐贈給巴菲特基金會以及他三名子女所成立的基金會。

不想財產多到讓子女一事無成

如此一來,巴菲特的子女只能繼承他少部份的財產,這與巴菲特過去一再表示,不願意讓大量財富代代相傳的想法,是相當一致的。巴菲特曾表示:「我想給子女的,是足以讓他們能夠一展抱負,而不是多到讓他們最後一事無成。

巴菲特的兒子彼得,是傑出的音樂創作者,他曾說過父親是個小氣鬼—除了做慈善之外。他記得父親在他兩歲時,花3萬美元買了一棟建於20世紀初、沒有圍牆的老房子,和其他普通美國家庭沒什麼不同,直到現在父親還住在這裡。他和哥哥、姐姐為了得到一點零用錢,總是搶著做家事,像掃地、擦窗戶、給花草施肥澆水等等,因為父親說:「我的錢都是工作賺來的,所以不會白白送給你們。」

不能白白把錢給孩子花

那時候,他家的後門全天敞開,鄰居們可以隨時進出,因為母親熱情好客,朋友遍布整個小鎮,女人們有什麼心事,都喜歡來找她傾訴。彼得小時候不知道爸爸是做什麼的,看他每天早上8點準時出門上班,無論多晚都會回到家裡來,沒有變化。直到有一天,他突然發現,幾乎所有人都在議論父親,走在路上,會有人對他指指點點。

彼得覺得非常奇怪,因為家裡生活還是跟以前一樣,電視機、冰箱和沙發用了多年沒換,父親依然穿得普普通通,而母親還是那麼熱情開朗。當彼得問父親,為什麼別的小孩不用打工就有錢時,得到的答案總是說,因為你的父親是華倫.巴菲特。

用自己賺的錢去做更大的夢

彼得原本在史丹福大學念商科,但因為懷有音樂夢而輟學投身音樂創作,祖父曾經給了他9萬美元,被父親拿去變成了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股份。巴菲特跟兒子說:「再過10年,這些錢至少能變成900萬美元。」彼得卻很快就賣了股票,拿著這筆錢搬到舊金山,租了一套小房子,成立了自己的音樂工作室。

他為人們提供錄音服務,每小時35美元。一個星期錄幾個小時,賺點小錢勉強度日,巴菲特卻不時地提醒兒子:「要學會用自己賺的錢去做更大的夢。」

終於機會來了,有一天,鄰居介紹彼得一份工作,為一個新成立的有線電視頻道做10秒鐘的插播廣告,報酬為1,000美元。很快地,那個電視頻道紅起來,它就是著名的MTV音樂頻道。從那之後,彼得可以靠作曲維生了,他擴大音樂工作室規模、租房子、結婚,購買參加活動的西裝。這些用的都是自己賺的錢。

父親的愛不是金錢而是信任

這時彼得貸款買了大房子,每個月要還幾萬美元的貸款。幾年之後,他不堪還貸款的壓力,又將大房子賣掉換了小公寓。那一刻,他突然明白了父親不肯借錢給他,只不過是想讓他自己去經歷和懂得生活。父親的愛不是金錢而是信任。

後來,彼得出了數張專輯,憑著講述印第安原住民的劇集《500部落》的配樂,獲得美國電視界最高榮譽「艾美獎」。他靠自己的努力,為妻子和女兒在密歇根湖湖畔買了別墅,也終於有了專業的音樂工作室。

2006年,全世界見證了華倫.巴菲特的善舉,他宣布把大部分財產捐給比爾蓋茲基金會。在捐贈的3個月前,巴菲特給彼得打了電話,告訴他自己的想法。彼得真誠地對父親說:「爸爸,我真為你驕傲!」

從不表揚兒子,在兒子眼中也不可能有時間關注自己音樂的巴菲特,在電話裡跟則跟兒子說:「孩子,我也為你驕傲。」

長子受父親影響助人不怕困難

  巴菲特的長子霍華德(Howard Graham Buffett)身為約克夏海瑟威公司的董事之一,身價也不凡,但他一方面鍾情務農,一方面和爸爸一樣也熱衷於慈善事業,不久前慷慨解囊,豪捐31.7億美元(約新台幣975.1億)給四個慈善基金會。現年62歲的霍華德透過自己的基金會,斥資數百萬美元幫助改善全球飢餓議題與動物保護。擁有農場的他,對推動發展中國家的農業研究,提供糧食供給不遺餘力,曾不畏辛勞親自深入非洲國家,例如剛果。

最特別的是,霍華德於2012年擔任警察志工職務,並於2014年開始擔任副警長,在警政單位服務期間,他從基金會陸續撥出155萬美元資助查緝毒品及更新設備、添購彈藥、武器及警車等等,就在2017年,他更被推舉為伊利諾州梅肯郡的臨時警長,可以想見他的為人受到地方人士肯定。霍華德坦言受父親的身教影響很深,從小被要求搭公車上下學的他,感謝父親讓他成為樂於幫助而不怕困難的人。

兒眼中的父親平凡而簡樸

巴菲特的女兒蘇珊在接受《Business Insider》訪問時則親口說,她在家中看到的爸爸每日都上班,下班後回家吃飯,然後到樓上坐下來讀書。常常都是待在家,而不是出去應酬,就和一般尋常父親一樣。家裡也沒有值錢的東西。蘇珊現在是兒童慈善組織Sherwood Foundation的創辦人,之所以做兒童慈善工作,應該是受父母的影響。因為她在讀高中的時候,就看到媽媽成立一個助學金,一年資助兩名學童讀書。

巴菲特捐錢的豪舉令人驚嘆,然而他個人私底下生活節儉到超乎想像,舉例來說,儘管當他身價已經數十萬美金時,仍不許家裡的衣服送洗;跟書報攤說好用折扣價買過期雜誌看;不買車,跟鄰居借車用;自己買車後從不洗車,只利用雨天時的雨水洗車等等。

不過,蘇珊特別釐清外界對巴菲特的一些傳聞,指出他並不像批評者所說的小氣。蘇珊透露巴菲特喜歡喝汽水及可樂,而且絕對會掏腰包買,不會喝別人送的或者趁大拍賣時購買囤積,因為他是可口可樂公司的最大股東。

感恩社會是他累積財富的功臣

2010年6月16日,巴菲特在《財富》雜誌網站上為自己捐出個人99%的財産發表了一份聲明,聲明中,他認為他的財富主要拜以下三點所賜:1、生在美國2、一點兒幸運基因3、廣泛的興趣。擅長機率計算的他認為,他和他的孩子都有幸贏得了「卵巢彩票」,以他為例,20世紀30年代,能夠出生在美國的概率是30:1,加上生為一名白人男性,得以規避當時社會許多人不可逾越的障礙。而生活在一個區間或産生扭曲結果的市場經濟體系,不得不說正好讓他發揮專長創造出財富。

巴菲特認為在個人財富的累積上,社會才是真正的幕後功臣。如果他身在孟加拉或秘魯這類國家,所有的才智都將是毫無用武之地。因此,他說:「我的家人和我不會為我們的非凡好運感到罪惡,相反地,我們充滿感恩。假使我們把多於1%的財富花在自己身上,我們的幸福感和成就感並不會因此加強。然而,剩下的99%的財富卻能對他人的健康與福祉産生莫大影響。這一現實為我和我的家人指明了道路,我們只要留下夠花的財富即可,其餘則贈與社會,去滿足更多需求。」這份捐贈誓言,就是巴菲特宣告踏上慈善之路的開始。

致富之道是習慣的力量

至於如何致富,當今微軟公司董事會主席比爾蓋茲與巴菲特,長期穩坐富豪排行榜前端的兩人,曾聯袂到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做演講,當有商學院學生請他們談談致富之道時,巴菲特說:「是習慣的力量!」

他將自己今日的成就歸功他的三個好習慣:

1、不斷學習專注,練習精進

巴菲特只做幾件事,但絕對專注,並且持續50年,這樣的做法令人驚豔。他認為閱讀並且思考,這樣比較不會貿然下決定。

2、耐心

巴菲特非常有耐心。他曾說:「去年我們買了一些富國銀行集團的股票,除此之外,我們6檔主要持股幾乎沒動過。我們只分別在1994、1998、1989、1973和2000調整了可口可樂、美國運通、吉列公司、華盛頓郵報和穆迪的持股,所以理專不喜歡我們。」

3、適時給好處

巴菲特從不吝於讚美身邊的人。他曾經說:「如果查理、我和阿吉特(外傳為他的接班人選)在同一艘船上,船要沉了,你只能救一個人,那就救阿吉特。」

2013年,巴菲特在給股東的信中,鼓勵各自負責管理一檔大型股票投資組合的康姆斯和韋斯勒,「這兩個人還為你們帶來許多和投資組合無關的價值,現在你們看到的貢獻只是個開始,這兩個男人都流著波克夏的血液。」

他也曾誇獎蓋可產險執行長Tony說:「他為我們帶來好成績。如果你喜獲麟兒或是小孫子,就取名Tony吧!」

類似這樣的公開讚美不勝枚舉。巴菲特這個身價七百億美元的男人,深知成功不只靠自己,還得仰賴其他人的幫助,所以不管如何,都要花時間好好感謝一路相挺的夥伴們。

熱愛閱讀是工作神力的來源

巴菲特被公認為股神,大家都想知道他買賣股票的秘訣,他說,他只想到資產能為他帶來什麼,並不在乎價格的變動。「如果周末能不在乎股價的變動,就可以享受美好的周末」,換句話說,他的投資都是著眼於未來,他常說:「比賽會贏的球員只專注在球場上,而不是計分板上的分數。」他更說:「你不需要是一位厲害的投資專家,應該要知道自己的能力範圍,而且讓事情變得簡單。」

巴菲特熱愛閱讀,把閱讀當作日常工作,還說:「我的工作是閱讀。」巴菲特神力的泉源應該是來自閱讀。《贏》(傑克.韋爾奇著)是他最愛的一本書。《贏》及《女總裁告訴你》、《影響力》這類書都是以觀點結合實例的方法敘述,書中那些真實的案例以及作者的人生經驗是精華所在。巴菲特認為,技巧誰都可以掌握,但是經歷卻人人不同,如果你願意花時間閱讀書中的每一個例子,相信你會得到很多寶貴的東西。

2000年開始,巴菲特透過網路拍賣方式為格萊德基金會募款,底價2.5萬美元起標,得標者可獲得與巴菲特吃晚餐的機會。到2008年7月止,華人中最高的成交價是某中國人的211萬美元。而在2006年巴菲特拍賣了他福特林肯座車,由e-bay以73,200美元得標,全數交給格羅斯公司用於慈善活動。

不久前,比爾蓋茲已經宣佈,他將在兩年內逐步移交他在微軟的日常管理職責,以便全心投入蓋茲基金會的工作。該基金會的總財產目前已達300億美元,主要致力於幫助開發中國家的醫療事業以及發展美國的教育,在可預期的未來,巴菲特也將步上這條道路,後人或許會忘了他股神的封號,但他的善行將名留千古。

國際愛心人士-巴菲特.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吳尊賢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