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電媒體必須動起來打假                            

                            胡元輝

    全球肆虐的假新聞究竟要如何解決?迄今為止仍然困擾各國。事實上,假新聞源遠流長,「打假」同樣會是漫漫長路,並無捷徑可由,但若不以具體行動壓制此波以新興傳播工具為主要傳播通路的假新聞,不僅魔高一丈的結果可以預期,最終甚至可能摧毀民主社會賴以運作的信任基礎。因此,許多歐美國家都已展開「打假」總動員,有意思的是,屬於傳統媒體的廣電組織業已變成總動員令下不可或缺的環節。

 

    毫無疑問,數位匯流已經是傳播生態的重要趨勢與既存事實,但傳統的廣電媒體仍然是重要的資訊傳播渠道,亦為主要的新聞產製機構。如果廣電媒體(包括其所屬新興媒體) 被假新聞耍得團團轉,不能為新聞的正確性把關,勢必擴大假新聞的影響力與破壞力。有鑑於此,不少歐美國家的廣電媒體多針對假新聞氾濫問題採取因應對策,其中尤以轉型為多平台服務的公共電視最為積極。

 

    反觀台灣的廣電媒體,面對假新聞的消極態度就相當令人擔憂。根據一份雜誌於去年10月所進行的調查統計顯示,台灣電視台採用所謂「三器新聞」的比率高達43.42%,而所謂「三器新聞」指的就是網路瀏覽器、行車紀錄器及街口監視器得來的新聞。在網路等新興傳播科技成為大眾生活的重要工具之後,台灣廣電媒體從網路取材本屬自然,亦未必皆無價值。但根據該雜誌進一步分析,其中約有四分之一的新聞屬於低度公共性,加上對網路上流竄的假新聞未盡甄別之責,「三器新聞」氾濫的現象便不容等閒視之。

 

    何況,從台灣廣電媒體的新聞產製流程來看,能否遏制假新聞確實值得憂慮。在高度競爭及節約成本的考量下,台灣頗多廣電媒體所播出的新聞,都僅經過助理編輯看過影帶後即行排播。儘管編採部門主管會先審閱記者的旁白稿,但時間壓力下的審核委實難以周延,希冀資淺的助理編輯能夠善盡新聞正確性的把關責任亦屬不切實際。更為根本的問題是,由於媒體所有者將博取收視率列為企業最高指導原則,商業媒體的「事實查證」作業在整個新聞室文化中已經居於次級或末端地位,期待此種狀態下的新聞工作者能夠有效壓制假新聞不啻緣木求魚。

 

    借鑒歐美國家優質廣電媒體已經採取的「打假」措施,我國廣電媒體可以強化的事實查核作業至少有以下數端:

 

一、          充實事實查核規範

許多歐美廣電媒體或相關專業組織均已將網路與社群媒體(social media)訊息查證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進行正確性查核列入其編採或製播規範。例如英國公視BBC除了在其製播準則(Editorial Guidelines)中就新聞正確性的基本原則加以提示外,並分別制訂了「新聞產出中的使用者貢獻」(User Contributions in News Output)與「使用社群媒體與第三方網站圖片」(Guidance Note on Use of Pictures from Social Media and Third Party Websites)等指引。其他如First DraftEuropean Journalism Centre等非營利組織,這兩年也都分別完成關於新聞工作者如何使用社群消息來源(social sources)的實用性手冊。

 

這些規範或手冊對於社群媒體訊息及使用者生產內容的運用,以及資料與訊息的核實都提出了許多具體可行的做法。例如如何與社群消息來源接觸與互動如何查證網路資訊產製者的可信度乃至如何辨識網路影片或圖片的真偽等等。反觀台灣新聞界目前的製播規範,則幾乎都停留在早期網路概念的思維,有關社群媒體的訊息查核乃至假新聞的甄別之道,可謂付諸闕如。為了因應不斷進化中的假新聞,並履行媒體應盡的查證責任,國內廣電媒體允宜參考國外規範及自身環境脈絡,訂定相關自律準則,以強化所有新聞工作者防範假新聞的專業意識與技能。

 

二、          落實新聞人員教育訓練

國內廣電媒體現行的教育訓練多只是虛應故事,較佳者或許還會不定期的辦幾場專家演講,就相關製播規範進行探討,但多數都只有在「出事」或外界壓力下才會進行訓練,平常時期則了不起透過線上資料的提供,做點形式性的提醒而已。再理想的製播規範都必須內化為新聞工作者的日常行為準則,才能發生真正的作用。台灣電視台記者流動率高,教育訓練若不能有效落實,更容易使相關規範淪為聊備一格的具文。假新聞變化多端、影響深遠,電視台即使落實定期訓練,都未必能夠逃脫假新聞的擺弄,何況是將教育訓練敷衍處理的媒體機構?

 

三、          強化編輯台審核作業

台灣電視台的第一線記者年資普遍短淺,加上假新聞的亂真度愈來愈高,台灣廣電媒體現行的影帶審核制度顯然已無法因應新聞品質的需求。電視台新聞部門除了在網路資料蒐集階段即可進行假新聞的辨識外,亦應研究如何強化編輯台的審核作業。無論是改派資深編輯進行新聞完成帶的審核,或是規定具高度敏感性、重大影響性的新聞必須提報專責主管審核等,都是電視台新聞部門可以思考的強化方向。

 

四、          設置事實查核專責人員

魔高一尺,道就要高一丈才行。為了因應假新聞橫行所可能造成的危害,國外廣電媒體頗多自設事實查核人員,並將查核結果以新聞方式發布。例如美國ABC電視台在2016美國總統大選期間,即設立一個臨時性的6人小組進行事實查核,大選之後更將該小組正式納為常態性編制。除了商業媒體,許多公共電視如英國BBCChannel 4,德國公視ZDF、法國公視FTV、澳洲公視ABC,更是先後設立事實查核小組,有系統、有規模的處理網路的新聞材料。以英國BBC為例,該電視台於今年一月將近年來針對選舉等事務所設立的專案性真實查核(Reality Check)機制常態化,而其主要任務即是揭露社群媒體廣泛流傳的假新聞。我國迄今尚無電視台設置事實查核人員或專責小組,此一有助於樹立新聞信譽,並獲得長期收視效益的做法,顯然值得電視台主事者三思。

 

    假新聞的處理已經愈來愈受到歐美國家廣電媒體的高度關注,並投入實際行動以尋求解決。美國ABC電視台新聞部總裁James Goldston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表示,他們將假新聞的處理視為電視台「公共服務的核心宗旨」,他個人雖不認為目前的做法可以讓假新聞議題很快落幕,但經過一段時間努力,相信仍有可能產生顯著效果。英國BBC電視台新聞部負責人James Harding更進一步指出,他們要讓事實查核不只是一項公共服務,還能成為大眾歡迎的產品,亦即「要讓事實比假新聞更為迷人與受到渴望。足見不分公共或商業媒體皆以遏制假新聞為己任,並存在強烈使命感。

 

    台灣電視專業文化薄弱,加上政治對立嚴重,整個社會往往在重大議題上形成嚴重分裂,因此,面對混淆事實、攪亂人心的假新聞課題,台灣其實比歐美國家更具處理上的迫切性。弔詭的是,台灣媒體的積極度正好相反。美國商業媒體尚且將揭露假新聞當作公共服務,身處於假新聞影響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台灣,媒體還能置處理假新聞的責任於不顧嗎

 美國非營利組織First Draft所編寫之新聞工作者處理社群消息指南.jpg

▲ 圖一、美國非營利組織First Draft所編寫之新聞工作者處理社群消息指南

 

英國公視BBC於網站設置專屬網頁,刊播其所揭露的在社群媒體廣泛流傳的假新聞。.jpg

圖二、英國公視BBC於網站設置專屬網頁,刊播其所揭露的在社群媒體廣泛流傳的假新聞。


作者胡元輝  曾任台視總經理及公視總經理,現任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
※本文摘選自《愛心世界季刊‧2017夏季號041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吳尊賢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