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拿的鈔票是偽鈔?

詹火生

  日前搭車南下,在購票時,拿出2張千元大鈔,只見票務人員拿起千元大鈔往上照著燈光,看看是否真鈔?這個簡單的檢驗動作,多年前偽鈔猖獗時,在便利商店、路邊小吃店或百貨公司的收銀櫃台,經常可以看到。在一些鄰近國家的百貨公司或路邊攤販,販賣者當著觀光客面前檢查鈔票是否真偽,也是習以為常的動作。

從社會心理學身體語言的解釋,這個動作所傳播的訊息,是對拿鈔票付錢的不信任。近年來,國內偽鈔漸漸匿跡,隨手檢視鈔票的動作已不常見。因此,當天票務人員這個看似熟悉的動作,讓我驚覺,難道偽鈔又開始猖獗了嗎?

偶而跟朋友提到這件事,想提出來跟大家分享一些看法,大家都認為這是一件小事,何必小題大作,又有什麼看法可以分享?但我有從小處看社會百態的習慣,所謂「見微知著」吧!當著消費者面前,檢視鈔票是否真偽的這個動作,至少有下列三種社會意義:

第一,從鉅視面來分析,偽鈔橫行,不得不每張現鈔都檢驗一下。這種現象在歐美先進國家幾乎很少看過;換句話說,先進國家的貨幣防偽設計複雜,以致難以製造偽鈔,貨幣流通根本不必擔心是否有真偽問題。這也顯示這些國家貨幣穩定,社會治安良好,使不法之徒不敢鋌而走險。

第二,從微視面而言,當面檢查鈔票真偽的動作,降低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似乎把消費者持現鈔付款,當成潛在的持偽鈔者,社會就難有共同的信任意識。更重要的是,國人對政府發行的鈔票,竟然還要一張一張去檢查其真偽,豈非矛盾?

第三,從企業經營的觀點來看,如果企業經營者要求現場服務人員或收費員必須臨場檢梘現鈔的真偽,不僅增加服務時間,更凸顯這家企業對顧客持現鈔付款的不信任。在講究以客為尊的企業文化時代,這個動作對顧客來說,是略有不尊重的感覺。

天下雜誌324期(2011年6月)有篇「失去信任的人生,就像斷線風箏,孤獨又危險!」,其中提到一則80多歲老太太和50多歲女兒相偕要出門的溫馨小故事。老太太覺得「身上沒帶錢怎能出門」,女兒拿出幾張彩色影印的千元假鈔遞給媽媽,老人家開心收進口袋最深處。

有天老太太獨自出門,抽出一張千元「大鈔」買顆芝麻球,擺攤的年輕婦人堆著笑,夾了芝麻球給她,還請她坐下來吃。頭髮花白的女兒緊跟而來,說:「一轉眼就不見人,原來想吃芝麻球…」隨即轉身向婦人鞠躬說:「老闆娘多謝了,我欠你多少錢?」

不知這樣的故事,是否以各種不同型式和假鈔一樣常常發生在生活中,親人的信託、陌生人的善意,才逐漸共同累積成我們的社會資本。

文中又說,「信任是一種社會資本,信任度愈高,社會愈和諧,經濟活動愈順暢,生活也愈安樂」,因為信任該像空氣陽光水一樣,人們依靠著它行走、作息。我同意除了和錢之間的安全感外,和人之間的「信任」是一種無形資本,老太太沒帶著它就出不了門;商業間沒有它就成不了交易。如果張張驗鈔、事事疑心,就真的失去對陌生人的信任、對整個社會的信任。

大量偽鈔在市面流通,除造成民眾財物損失外,可能導致一些經濟問題,像是惡性通貨膨脹。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於2016年11月8日,無預警地宣布500 盧比及 1,000 盧比兩種面額(折台幣約 243元與 486元)的紙鈔將回收作廢,並且在他演講後的隔日零時即刻生效。據外媒報導,印度僅有3%的人在繳納個人所得稅,多數人家裡面都藏了很多沒有報稅的黑金,有貪污、有收入也有其他不得見光的錢。印度經濟成長率一方面為世界之冠,但在政府清廉度卻是只在第100名(最近進步到第76名)的位置。

莫迪這項貨幣政策能不能有效打擊黑金,還有待觀察,但首當其衝,影響最大的,莫過於每天操持家用的婆婆媽媽們,除照顧家庭外,多數未有在外全職工作,有人長期從生活費中省下一些錢作為女兒嫁妝、救急金或私房錢。現在莫迪為了掃貪下重手,印度先生們才知家裡藏了多少「黑錢」,而這些婦女以往勤儉的儲蓄都成了一場空,這凸顯了社會對盧比的不信任,如沒有重建貨幣的公信力,經濟高成長終究不會持續帶給人民幸福。

說了這些微言大義之後,再回到國內市井社會的交易與信任,針對類似當著顧客面前檢驗鈔票真偽動作,提出下列三點思考:

一、建議政府參考外國的經驗,鼓勵國人在購物時使用電子錢包,減少使用現鈔,就能避免當面驗鈔的動作。

二、政府加強鈔票防偽功能,同時對製造偽鈔者處以重罰。同時加強取締偽鈔製造與流通,違者嚴懲,當可遏止偽鈔橫行,樹立貨幣流通秩序,建立鈔票的社會公信力。

三、面對消費者以現鈔交易時,改以不傷害消費者尊嚴的方式,例如以觸摸方式即可鑑定真偽。如某些國家的貨幣,設計凹凸標誌,易於以手觸摸辨識真偽,減少當面對消費者不信任的行為。

(作者詹火生 現任台灣大學兼任教授、弘光科大講座教授、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董事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吳尊賢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