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元輝

                  一個城市如果有許多老舊工廠的殘破遺址,你會主張如何處理剷平後重新開發修建後回復原貌還是保留殘破狀態,但・・・・・・

國人泰半有出國旅行的經驗,即使不是以城市建設為遊覽重點,相信也會在走馬看花的觀光行程中,看到不同國家的城市風貌,其中尤以老城市或舊市區如何翻轉成現代容顏,特別引人注目。

    筆者因工作或休閒關係,曾經到過不少國家參訪,或許是受到國內城市發展爭議的觸發,碰到都市更新或城市再造的案例,總會多些流連。最近有機會遊訪美國中西部,若干城市改造的做法便印象深刻。

    美國明尼蘇達州的明尼亞波利斯(Minneapolis)與聖保羅是著名的雙子城,合起來係美國第14大都會區,分別而言,約有47萬餘人的明尼亞波利斯乃明州最大城市。在歐裔美國移民於19世紀初期開始大量移居之前,明尼亞波利斯主要居民是達科他蘇族人(Dakota Sioux)。一如美國中西部許多城市的開發,新移民的到來不只大大改變原住民的生活處境,亦重新塑造了城市的性格與角色。

    憑藉天時與地利,明尼亞波利斯在新移民的開發下,曾經是世界麵粉工業的重鎮,亦擁有繁盛的伐木業。但十年河東、十年河西,這些沿密西西比河岸興建起來的麵粉廠、木材廠、造紙廠、紡織廠、煉鐵廠,以及鐵路機械廠等各種工業場址,如今多因產業地位不再或是場址轉移,變成名副其實的無用武之地」,甚至淪為廢墟一片。

    明尼亞波利斯市政府曾經在195060年代以都市更新為名,夷平市中心區約40%地區內的200棟樓房,其中包括許多著名的歷史建築,而當時地方人士為保存歷史建築所做的抗爭,最終都宣告失敗。反諷的是,抗爭雖然無效,種子卻落地深耕,明尼亞波利斯現階段所進行的都市再生策略,反而是積極運用舊有遺址進行創新,包括原封不動地保留工廠廢墟,使之成為博物館的一部分,或是在廠房遺址上做些設計,讓它自然錯落地成為公園的一景。

    在友人的陪同下,我探索了這些沿密西西比河所進行的改造工程。包括在麵粉工廠舊址所建造的博物館(Mill City Museum),結合工廠遺跡所興建的河濱公園(Mill Ruins Park),以及河邊由知名建築師所設計的現代劇院(Guthrie Theater)等,誠可謂思古幽情與現代況味兼而有之。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結合新舊且仍持續進行中的城市改造工程,乃是由公共投資與企業資金所協力推動,若非公私協力,這個城市將無法擁有一個結合教育、娛樂等多功能的新地景、新巿區。

    城市改造當然不一定要立足於廢墟之上,只要用些巧思,一樣可以小兵立大功。美國南達科他州蘇瀑市(Sioux Falls)雖是人口不到20萬人的小城市,卻讓人留下深刻印象。這個南達科他州最大的城市擁有大蘇河(Big Sioux River)的瀑布美景,以及原住民文化遺產。為了樹立自己的特色,更特別在城市中心區主要街道規劃了雕塑巡禮(SculptureWalk),展示各方藝術家的雕塑作品,除供觀賞之外,並由民眾投票選出最佳人氣作品,供市政府購買收藏。

    有意思的是,這些題材多元、形式不一的雕塑作品不只可以增加城市的文化風采,還是藝術家另一個行銷作品的平台。因為所有展示的作品都可以出售,有興趣購買作品的人,可以從市政府放在街道角落的宣傳資料或政府網站看到作品標價並進行選購。我看了一下資料,這些雕塑作品的價格從美金五、六千到二、三萬元不等。當然,為了讓城市的特色可以被更多的遊客欣賞,市政府還提供遊城專車及專人解說,而這些做法其實都不需要花大錢。

    美國城市的改造經驗當然不只有上述兩個筆者遊歷之地。即以大家熟悉的舊金山為例,1970年代也曾步入衰頹,為振衰起敝,市府曾以都市更新名義大舉徵收土地、房舍,藉以改建高級公寓。但不只民眾不領情,所有更新計畫更在各方杯葛之下面臨停擺。若非SPUR等專業公益組織挺身而出,在產官民三方之間進行持續不懈的協調,更新計畫勢將難以取得共識,城市發展更將陷入停頓。而SPUR的協調之所以能夠奏效,一言以蔽之,就在於都市改造不以開發利益為主要準則,更重要的是,要能兼顧弱勢權益,達成產業轉型,並創造就業機會。

    我國公視曾製作城市的遠見」系列紀錄片,探討許多成功轉型的城市案例,其中包括以「城市針灸法」順利實現都市更新的西班牙巴塞隆納案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看看。巴塞隆納約從1980年代開始進行城市改造,他們同樣不把「剷平」老區作為都市更新的法則,而是盡量將廢棄不用的公共場域改造為市民舒適的公共活動空間,藉以提升住民的社區意識,並保有城市的歷史記憶。巴塞隆納如今已是著名的旅遊勝地,但能夠讓它不再是吳下阿蒙的原因,並非「去舊造新,而是由舊生新

    其實,台灣各城市的再生與改造不乏成功之處,許多國外的成功經驗亦經有心人士引進與鼓吹,但不可諱言的是,花大錢的失敗案例固然不少,不能記取經驗而重蹈覆輒者更不乏其例。究其原因,實與台灣政治文化中的諸多「迷思脫不了干係。城市再生與改造涉及諸多面向,例如永續科技、環保生態乃至公私協力、多元財務等。但未來在面對這項課題時,我們至少要對下列問題有著不同以往的想像

    ˙城市改造是否可以讓廢墟變成黃金?(打破開發主義迷思)

    ˙城市改造是否可以用時間換取空間?(打破速食主義迷思)

    ˙城市改造是否可以讓市民成為主體?(打破專家政治迷思)

    ˙城市改造是否可以讓弱勢脫離邊陲?(打破發展主義迷思)

    城市再生不只是物質建設,不單是經濟追求,它可以與歷史傳統的活化並行不悖,更應該與公平正義的實現常相左右。筆者在美國明尼亞波利斯遊歷時曾漫步於橫跨密西西比河的舊橋(Stonearch Bridge),並在這座古色古香只容人與自行車行走的橋上俯視密西西比河的聖安東尼瀑布(St. Anthony Fall)。此一密西西比河唯一的瀑布雖稱不上波瀾壯闊,仍有滾滾而來之勢。不知何故,站在舊石橋上觀賞川流不息的河水,我的腦海湧現的卻盡是台北的大稻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吳尊賢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