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氣發電垃圾變綠金  養豬場環保創新猷

回收污水再利用成環保表率  中央畜牧場場長蘇鵬獲神農獎表揚

洪樹旺

從8頭母豬開始飼養,如今養了25,000頭肉豬,中央畜牧場場長蘇鵬、哥哥蘇增及姊姊蘇秀招三人,為了養豬事業的永續發展,5年前斥資4,000萬元設立回收沼氣發電等環保設備,做到綠能資源回收再利用的目標。不但將養豬場的廢污水做了妥善處理,更解決了長期以來,惱人的「豬屎味」問題,而成為養豬業廢污水回收再利用的環保示範區。

由於沼氣發電成功,環保效益彰顯,這家位於屏東縣麟洛鄉的養豬場聲名大噪,訪客絡繹不絕,包括世界各相關的產官學界都來取經,對岸有一家養了20萬隻豬的業者,甚至邀請蘇鵬去為他們的養豬場做沼氣發電。

節能減碳環保行動  引起注目效應擴大

前年環保署頒發「節能減碳行動標章」給中央畜牧場,成為全台第一家取得該環保標章的養豬場。長久以來,養豬業為人詬病的廢水及空氣污染等造成的惡劣觀感,總算爭回一點面子。

去年,農委會把「2015年全國十大神農獎」頒給蘇鵬,就是希望中央畜牧場的作為能引領示範作用,共同解決環保問題,讓養豬業給人的不良印象能翻轉過來。同時,進一步證明養豬產業等農業並非夕陽產業,而是事在人為。

這些後續的回應與效果,是蘇鵬始料未及的,當初只是想做好養豬場環保及資源回收工作而已。

他不惜成本,投資污水處理並利用沼氣發電,解決環保根本的問題,可見其對台灣這塊土地及人民,具有很濃厚的愛心與責任感。

養豬場佔地8公頃  飼養25,000頭豬

這座南台灣的養豬場佔地8公頃,位於大武山山下附近,由南二高404公里處俯瞰,可看到幾座豬舍的屋頂上有太陽能發電設備,還有700坪大的沼氣槽屋頂,這家豬場地處偏僻,在一大片農地中,自成一格。

進入場區,辦公室外前面走道上方的炮仗花盛開,非常燦爛耀眼。由於場區面積遼闊,所以騎鐵馬參觀,省時又方便,是一次新鮮的採訪經驗。

首先參觀的是沼氣發電區,沿途經過豬舍區,這裡有小豬哺乳、肉豬及種豬區,養了25,000頭的大小豬,這時有股淡淡的「豬屎味」,蘇鵬說,這裡是整個場區味道最濃的區域,因為豬舍裡的糞便尚未處理,一旦進入沼氣槽,味道就淡了。

接著來到沼氣池旁的發電區,這裡有三部容量65kw,由漢翔公司製造的渦輪發電機,漢翔是國內的飛機工廠,其生廠的發電機品質優良,每小時每部發電量為50度,24小時發電,目前電量僅供場區使用。

黃豆玉米自行進口  調配品質良好飼料

發電機雖是最新型的,但三部擺在一起,發出的聲音還是很大。往前走,經過高聳的飼料工廠區,這裡生產場區內大小豬隻所需的飼料。

這裡是中央畜牧場於2009年底設立的中央飼料廠。早先為提升競爭力,降低飼料成本,成立中興農畜有限公司,特地從美國進口玉米、黃豆。隨後因國際原物料價格大漲,為調配品質更佳、消化率更好的飼料,即著手興建飼料廠。

蘇鵬指出,自行進口黃豆、玉米原料後,經膨化機高溫、高壓、熟化,自己即可以高規格控管飲食來源,精算營養的比例,飼料中加上胜肽蛋白、乳酸菌、維他命、礦物質、麩皮等等營養品,讓小豬腸胃健康,不容易生病。如此調配成最適宜各種豬隻生長之飼料,牠們在生長中都有紀錄,做為改進的參考。例如肉豬用的飼料,如何以最佳的配料,讓牠們最快達到120公斤成熟的目標。

接著來到沼氣池的屋頂,這個佔地700坪的沼氣池是密閉式,裡面有32堀儲槽,空間寬闊。

蘇鵬表示,一般豬舍產生的糞便排入污水溝後,進入污水池,經過厭氧槽處理,污水會變得比較清澈,再經耗氧處理,回收有機質,一俟污水符合環保單位要求的標準時,即可排放到外面的河川。

設寬廣密閉沼氣池  並做好發電前功課

至於在污水池發酵產生的沼氣,是「豬屎味」的來源,因污染標準難訂,因此難以管理,致有養豬場的地方,不論有否做污水處理,其飄出來的豬屎味,令人掩鼻。

他指出,這是一般養豬場對污水處理的方式。至於有沼氣發電設備的養豬場,像中央畜牧場,其污水在經厭氧、耗氧處理後,排入沼氣池,再經過20至30天的天然發酵,將產生的沼氣透過管路,將氣中的水份分離脫乾,把水排出,沼氣進入脫硫槽設備,加以脫硫後導入發電機發電。

在沼氣池右邊階梯旁的兩個金屬筒就是脫硫設備,由台灣大學教授蘇忠楨指導脫硫技術,而另一旁的紅色袋子則是沼氣儲存袋。樓房上的塑膠管將沼氣槽內的沼氣送到脫硫筒脫硫後再送去發電。

民國80年農委會曾推廣沼氣發電,養豬業者紛紛響應。蘇鵬也投入10萬元買一部全新發電機,2萬元拉管線,政府補助20萬元,設置沼氣槽等設施。但是發電沒有多久,發電機就壞了,即是因沼氣內的硫化氫濃度過高,把發電機給腐蝕損壞了。另一個原因是,沼氣內的水份含量太高,發電的情況不佳而失敗。

數年前,蘇忠楨教授研發脫硫技術成功,技轉民間公司做成脫硫筒,該場的沼氣發電即由蘇教授技術指導,再配合引進漢翔公司研發的新式空氣渦輪發電機組,終於發電成功。

但蘇鵬說,沼氣發電尚需有前置作業搭配,即在解決沼氣含水過高的問題。他的前置作業是,將輸送沼氣的塑膠管以10至15度的傾斜配置,同時管子的規格由大而小,這就是屋頂上所看到的塑膠管的模樣。

這是利用氣體冷縮熱脹的原理而做的設備,另一頭則設有冷氣機,將冷氣灌入,沼氣遇冷,氣水分離,氣往上走,水往下流排出,沼氣脫水後,易於發電,也不會傷到機器。

污水回收充分利用  糟粕做成有機肥料

至於沼氣池內發酵後留下的污水則排入生態池,糟粕則烘乾做成有機肥料,回收再利用。而沼氣池樓頂上及其四周,已聞不到豬屎味,因為發酵後的沼氣都經妥善儲存,以便發電利用。

在沼氣池樓層上,蘇鵬指著靠近高速公路方向的一邊,說那是生態池,原來的污水池污泥一直堆積,空間越來越少,污水就不合格。經過改良後,變成生態池,新的設計可以把沈積的污泥清除,不影響其容納量,可長期使用,這也是養豬場要永續經營的考量。

而沼氣池的另一邊,則是一個種著小蕃茄的溫室菜園,蘇鵬表示,這裡正在進行糞粕製造有機肥料的試驗,溫室裡的有機小蕃茄特別香甜可口。試驗成功後,他計畫開闢1,500坪的網室蔬菜栽培區,用這些有機肥料種植有機蔬菜。

蘇鵬在內埔農工讀的是獸醫科,到屏東科大讀書時,副科修的也是獸醫,但主修卻是農藝,他對於休閒農業有所憧憬,計畫中的溫室蔬菜區,是他休閒農業夢想的初步實現。將來種的蔬菜,不是要銷售,而是親友們可以來這裡栽種、摘拔、煮食,偷得浮生半日閒,享受有趣的田園生活。

計劃開闢觀光農場  首先設養豬故事館

在返回辦公室的路上,旁邊有一塊兩、三公項的空地,正位於高速公路下方,蘇鵬計畫在這裡開闢一處觀光農場,蓋建養豬的故事舘,將他從養母豬開始,到繁殖小豬,一直到長成大豬的養豬經驗和故事都一一呈現,讓「吃過豬肉,沒看過豬走路」的小朋友增廣見聞。

在接近辦公室前,有個兩人正在處理經過剪短的狼尾草堆,蘇場長指出,豬隻原來是吃野草長大的,經人圈養後改吃飼料,但為了讓豬品嚐原味,每天餵養一歇些狼尾草,雖然沒什麼營養,卻可增加其飼料餵養時的口感,有助於牠們的健康與成長。

一旁的蔬菜野草區都是用放流水灌溉的,植物長得茂盛青翠。蘇鵬曾經做過試驗,把污水池的放流水用來灌溉所種植的竹筍及香蕉,根本不用肥料,都長得很好。但業者都忽略這些資源,沒有充分運用,實在可惜。

他表示,現在養2、3萬隻豬,如果旁邊還有30至50甲農田,規劃成為一個綜合農場,可以充份運用其產生的糞便,不但充分利用資源,還可生產有機農作物,那會是很好的農業生產模式。不過,取得這麼大塊土地,談何容易?

密閉水濂溫控豬舍  確保豬隻安全健康

最後參觀的是小豬區,有數十隻母豬在這裡為牠的仔豬哺乳。進入豬舍區,穿上無菌裝是必要的,防止把外界的病菌帶進。但見一長條走廊,兩邊都用布幕遮住,裡面分為小豬、大豬和種豬區,雖然養二萬多頭豬,並未有濃烈的豬屎味。

蘇場長指出,他們的豬舍都採用密閉水濂式溫控,防止蚊蟲禽鳥進出,避免把外界病媒蚊傳入。同時維持豬舍內部的恆溫在25~30度之間。當天氣炎熱時,啟動水濂,加上送風設備,可把溫度降低5~6度;冬天時則採密閉式,隔絕冷空氣,如有寒流來襲,室內依然暖和,如此可避免豬隻體溫過高或過低。

他們還在豬舍上方鋪設太陽能板發電,為台灣最早有此設置的畜牧場,既環保又可降低成本。

在小豬區,四周用布幔圍住,入口設有可開關的門,門對面那邊牆有一座大大的抽風機,裡面一排排用不鏽鋼製作的豬欄,整齊畫一,這裡的豬都是白豬,有幾隻母豬在兩、三公尺見方的豬欄裡臥著,正在哺乳小豬。

飼養二千頭種母豬  進口優良種公豬

蘇鵬順手抓起一隻小豬,它才出生10天,卻活潑可愛。他說,中央畜牧場養的豬,都是由自己飼養的2,000頭種母豬生產的,種公豬則是自國外進口的優良種豬,在自己的種豬場配種,所抽的精蟲除自己牧場用外,並提供給有需要的養豬場。

現在都用人工授精,所以傳統的牽豬哥行業已經絕跡。人工授精是由種公豬的身上取精,由專業人士把取得的精蟲予以過濾,淘汰不良品,以提高受孕率與豬胎兒健康。

他指出,台灣現在飼養的豬種,大多是約克夏(耳朵樹起來的白豬)和藍瑞斯(耳朵垂下),這兩種交配生產的後代種再跟杜洛克種交配,這樣的豬種經試驗是目前最佳的品種,大約平均飼養7個半月,即可達120公斤的出售標準。

有獸醫證照的蘇鵬說,杜洛克豬腿部與胸肌很寬,瘦肉多,所以種豬取用杜洛克種,而藍瑞斯豬的肉較少,但它的母性佳,會帶小豬,奶水較多,所以母豬選用藍瑞斯種。每隻母豬大約生產9~12隻小豬,在科學管理飼養情況下,育成率很高。小豬的斷奶時間約為28天,剛斷奶時會有躁鬱現象,不過,幾個小時過後,吃到飼料就好了。

重視豬隻生長環境  根本降低患病機會

中央畜牧場豬舍的豬欄地板採取高架式,運用條狀的不鏽鋼材質,讓豬隻的排泄物自然落下,並在豬欄中用橫杆隔成廁所,訓練牠們上廁所。愛乾淨的豬隻,就會在乾的地方睡覺,在濕的地方排便,保持身體乾淨,而且不用每天用大量的水沖洗,降低糞便中的水份。

蘇鵬表示,疾病是養豬業最怕發生的,預防重於治療,改善豬隻的飼養環境是預防重要的一環,例如採用密閉式水濂空調豬舍,不但改進了牠們生長的環境,更阻擋可能發生傳染的病媒蚊。在豬舍管理方面,則採取統進統出的飼養方式,同一棟豬舍在整批豬隻售出後,進行清潔、消毒,並靜置十天左右,才讓新進豬隻入駐,就有乾淨衛生的成長環境。就像稻田休耕一樣,有利農作物的生長,因此豬隻能保持健康而不需投藥。

在參觀牧場設施後,蘇鵬接受本刊記者專訪,暢談他的養豬經驗和台灣養豬產業的未來。以下是訪談內容摘要:

沼氣已可脫硫脫水  發電條件臻於成熟

問:沼氣發電設備投資不菲,回收又慢,且曾經有過失敗收場的經驗,為何想再做呢?

答:我們的養豬場於78年所做的污水槽,由於設計錯誤,裡面的廢污泥無法清除,在越堆越高的情況下,已經無法負荷污水的排入,為符合環保單位的要求,必須重做。

在重新打造污水池之際,我們也考量到豬糞所產生的沼氣回收利用的問題,因為依照傳統的做法,就是把廢污水處理後排掉即可,但想到將它所產生的資源白白浪費,未免可惜,何不將它回收,做成綠能呢?也可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同時,20年多年前沼氣發電失敗原因,是技術上的問題,例如,糞便發酵後產生的沼氣,水量含量太高,發電效果不好以及沼氣含硫化氫成份太高,造成發電機故障的問題,現在都有新的技術可以克服。前者,可用斜放的管路,將冷縮熱脹的沼氣由上送出,產生的水則往下流走,予以排出,並將沼氣中的水脫乾,發電效果可以發揮。

至於後者,台灣大學教授蘇忠楨研發的脫硫技術,使用脫硫桶設備,可以將硫化氫脫掉,免於傷害到發電機。

而在96、97年間,我們提供處所,供崑山大學教授林龍富指導的學生研究沼氣,看到他們收集的沼氣相當多,如此豐富的資源應該好好利用。

基於多方的考量,我們於100年決定投資沼氣發電設備,在台大蘇忠楨教授指道下,終於成功發展沼氣發電。

沼氣發電投資額高  綜合效益相當划算

問:沼氣發電設備投資及效益情況如何?

答:我們於100年引進30kw發電設備,次年再度引進漢翔公司研發的新式空氣渦輪發電機組,3部機組並聯發電,每個小時共可發電150度,24小時全力運轉發電,供場區內使用。

脫硫設備則向祥瑞科技公司購進兩台脫硫筒,達到完全脫硫效果。

至於沼氣槽則是兩層樓高的水泥建築,是豬糞發酵的地方,池內有32堀供儲存,空間夠大,達到完全發酵的目的。

這些設備,我們投下約4,000萬元,光發電機就花了1,500萬元。現在的發電量,僅供我們場區使用,每個月可節省20多萬元電費,一年省下300萬元,大約10多年才能回本,雖然把回收的時間拉長了,但也沒有損失啊!

有同業私下向我反應,投資成本這麼高,是錢多嗎?但是,我們省下污水處理的錢,還降低「豬屎味」,減少空氣污染,達到敦親睦鄰的效果,可謂一舉數得,相當划算。

世界養豬大國丹麥  值得我們效法

問:丹麥是世界養豬大國,飼養數千萬頭豬,他們是怎麼辦到的?他們的沼氣發電做得如何?

答:我認為養豬能夠像丹麥那麼成功,其關鍵在疾病的控制。丹麥國民很守法,配合政府的衛生要求,加上他們的豬隻傳染病較少,減少對養豬業的威脅,所以他們養豬的育成率很高。

事實上,我國的養豬產業也曾蓬勃發展過,80年代飼養頭數曾經超過1,200萬頭,豬肉也有外銷,但是86年台灣爆發口蹄疫,豬隻被撲殺,外銷也被禁止,導致養豬產業衰退,目前飼養500多萬隻,不到全盛時期的一半。

在口蹄疫前,有甲性狂犬病、豬瘟等疾病,卻一直沒有撲滅,而之後增加的藍耳病、環狀病毒、PTE流行病和口蹄疫,這四種病毒未能撲滅,豬隻的育成率怎可能提升呢?究其原因是業者良莠不齊,守法精神不夠,以及政府執法不力所致。

至於丹麥的沼氣發電做得很好,應該是與政府的政策推動有關。丹麥地處寒冷地區,沼氣不容易發酵,甚至會結冰,如此一來,沼氣槽就要加溫,耗掉不少能源,所以政府有補助。台灣地處亞熱帶地區,氣溫較高,沼氣可以自然發酵,沼氣發電條件會比較好。

至於養豬業的永續發展,不能只靠政府,業者自己也要團結自救,我們曾提議設立養豬產業發展基金,豬價好的時候,抽取每隻20~50元的基金存下來,一旦豬價跌時,利用基金,加上政府的相對補貼,將市場多餘的豬肉買進冷凍或加工,減輕業者的損失,但是很多人反對,只好作罷,真是可惜。

設立養豬戶專業區  集中管理環保事宜

問:你是國內養豬達人,建立起自己的養豬王國,對於台灣設立養豬專業區的看法如何?

答:台灣養豬產業要能永續發展下去,必須朝向設立養豬戶專業區發展,要養豬就在專業區內飼養,因為養豬業產生的環境污染問題,可以集中做最好的處理,減少對附近居民生活環境的傷害。

在專業區內,養豬產生的污水有專業人士處理,沼氣可做發電,糞粕可做肥料,流放水可灌溉附近農田,不但減少對環境的破壞,還可以把污水資源回收做充份利用。

養豬業者在專業區內養多少豬,就繳多少的污染防治費,不必個別為環保問題大傷腦筋。

大約20年前,蘇貞昌擔任屏東縣長時,曾有養豬專業區的規畫,但他做一任就下台,計畫因此中斷。到前任縣長曹啟鴻時,標榜做環保縣長,我曾提出開闢養豬專業區的建議,他說困難重重。

其中一個原因是疫病的問題,因為有官員認為,專業區一旦豬隻發生疾病,不容易控制,如果傳染開來,影響甚鉅。但現在養豬業分散各地,像一盤散沙不好管理,一旦有疫病不是更不好處理嗎?

以目前情況而言,養豬業的污水環保問題很多,一有民眾投書或檢舉,環保局就派人來檢查開單,常造成民間業者與官員間的對立。

其實疾病的預防重於治療,疾病是可以控制的,業者只要把環境整理乾淨,預防針按時施打。豬舍採用密閉式水濂溫控設備,它有SOP可遵行,要把可能的疫病隔離,就是從根本防治做起。

競爭立足點不平等  美豬以不進口為宜

問:國人對於美國豬肉的進口有不同的看法,站在養豬業者立場,你的看法如何?

答:以養豬業者立場來說,我認為不讓美國豬肉進口是最好的選擇,並不是怕美豬來競爭,而是因為兩者競爭條件的立足點是不平等的。

第一,               美國、澳、紐等國的畜牧業可合法使用瘦肉精,台灣則禁止。據研究,使用瘦肉精養豬,可增加18%~20%的飼料效益,也就是說用80公斤的飼料,即可達到100公斤飼料所生產瘦肉的效果,同時產生的糞便較少,瘦肉較多,且肉色更亮麗鮮紅、賣相佳。可以說,兩者的飼養成本與產生的效果,差很多。

第二,               美國人不吃豬的肉臟,台灣人則需求很多,美豬進口,內臟一定大量進來。台灣養豬業,當然不是對手。雖然瘦肉精殘留在內臟的比率很高,有害健康,但是價格便宜,抵過一切。

第三,               台灣養豬業所使用的飼料為黃豆及玉米,都向美國進口,飼料運輸成本就高於美方養豬業。

另外據稱,向美國進口含有瘦肉精的豬肉,不能標示出來,否則就被視為有貿易歧視。果真這樣的話,消費者無從分辨豬肉有無瘦肉精,要消費者如何明確選擇?美國進口含有瘦肉精的豬肉,一旦魚目混珠,我們的養豬業勢必無法生存。

使用瘦肉精之豬肉  就像基因改造一樣

問:美國是一個重視人民健康的先進國家,卻可以合法使用瘦肉精,究竞吃了含瘦肉精的豬肉,對健康是否有影響?

答:瘦肉精存在豬隻體內,長大後肌肉的部份代謝很快,沒多久就驗不出來,如驗出有瘦肉精,那一定是使用劑量很重的。為了不被檢驗出來,可能會進口一些含量較低的豬肉,但是如果檢驗毛髮的話,可以追蹤到六個月內是否使用。

究竟含瘦肉精的豬肉吃多了,對人體有沒有影響,至今並沒有科學數據。可以說,這就像一個是用基因改變生產的,一個是非基因生產的一樣,是好是壞很難說,是消費者自己選擇的問題。

有美國的教授告訴我,他們使用瘦肉精是科學養豬,其飼料效益很高,瘦肉多了近20%,為何不用呢?但是我的立場是,我的老祖宗吃什麼東西,我就吃什麼東西,才是最好的。

美豬進口恐難避免  台灣業者要創品牌

問:你認為美豬會進口嗎?台灣的養豬業要如何因應?

答:針對美豬進口與否的問題,美國在台協會(AIT)曾派人來訪問過,我告訴他們:「台灣每月採購美國飼料原料,如黃豆、玉米,約有40~50噸,不是小數目,如果美豬進來,台灣養豬業全倒了,就沒有人向你們買了。尤其,你們豬肉銷台灣,產值也不大,為什麼要在這個議題上如此堅持呢?」

在目前這種政治環境下,美豬進口一定會開放的,因為我們要和美國繼續做生意,為了國家整體利益,恐怕我們養豬業者會被犧牲掉。一旦美豬進口,價格一定比台灣豬便宜,生意人在有利可圖的情況下,加工業一定會用進口的豬肉。

因此,站在業者的立場,我們要向政府農政單位建議,政府一定要有配套措施,並嚴格把關,強烈要求標示為進口貨,銷到那裡?數量多少?都要清楚掌握,絕對不能隨便矇混。如此,才能讓消費者做明確的選擇。

另外,台灣生產的優良豬肉,應趁這個時候創立自己的品牌。我兩、三年前就急著出來賣豬肉,建立自己的豬肉品牌,就是讓國人吃到健康、品質好的豬肉。我們得到產銷履歷認證,「從農場到餐桌」完成一貫化作業,品質得到保證,讓消費者吃了安心,這是業者的生存之道。

大農經營時勢所趨  土地取得是關鍵

問:你剛才提到現在經營農場,需要有大面積的土地,政府鼓勵青年下鄉務農,農地的取得即是一大問題,你的看法又是如何?

答:我和哥哥繼承父親的兩甲農地用來養豬,現在牧場場區擴大到8甲多,我們的豬舍、飼料工廠、飼料草區、沼氣發電廠、辦公室,甚至我們的住家都在這裡。因為大面積農地才好運用與管理,零碎分散的地不好整合。

在擴充牧場面積時,購買鄰地並不容易,不是有錢就可以,還要用盡方法。其中有幾塊地是地主不耕作也不想賣,卻是我們擴充牧場所迫切需要的鄰地,於是就找另一塊位於路旁,交通方便且地價高的農地,和地主交換而取得。

民國72年,時任省府主席的李登輝推出8萬農業大軍的政策,我加入養豬計畫行列,借了400萬元做較大規模養豬。當時政府要以8萬從農業大軍從事產值超過10萬農戶的生產規模,就是要以大面積農地去耕作生產,為了擴大農場面積,訂有低利貸款等辦法,鼓勵業者購買鄰地。至今來看,他的農業政策是對的。

但是其後農發條例修改後,大家都變成小農,農地取得更不容易,這樣的小農不是真正的農業。

政府的政策朝令夕改,讓人無所適從。再以養豬業的生產履歷政策來說,它是蘇嘉全當農委會主委時推出來的,我認為是對的方向,它在確保豬肉的安全與品質,所以我就加入該政策行列。但他卸任後,換陳武雄上台,就不推了;如今陳保基上來,他認為生產履歷政策不錯,對業者的補助回復一半。做生產履歷要繳6至8萬元的認證費用,蘇嘉全時代是全額補助。

未來面臨國際競爭  養豬業唯有創品牌

問:你有30多年的養豬經驗,對於台灣養豬產業的未來看法如何?

答:台灣養豬產業發展以民國86年發生口蹄疫時候為分水嶺,口蹄疫之前,即70年至86年間,養豬產業造就台灣農村經濟的蓬勃發展,使養豬產業達到農業總產值的第一名,並且外銷賺取大量的外匯。高峰時全國養豬頭數達1,200餘萬頭,但發生口蹄疫之後可以說豬羊變色,外銷也被禁了,養豬產業節節敗退。至今將近20年過去了,養豬頭數僅為500餘萬頭,可見養豬業現在經營非常困難。

養豬產業在口蹄疫之後面臨的挑戰更多,首先是疫病問題。例如PRRS、環狀病毒和不久前爆發的PED流行性下痢,更多的病毒傳入,讓豬隻的免疫力下降。

其次是,消費大眾對肉品衛生的要求越來越高,所以未來抗生素在經濟動物的使用管制絕對會越來越多,甚至禁止使用。

再者,社會大眾的環保意識越來越高,對水和空氣污染方面的要求更嚴苛。

地球溫室效應使氣候越來越熱,也造成豬隻緊迫、繁殖障礙的問題越來越多。

另外,傳統養豬業都是中小規模,獲利少工作又辛苦,員工難找,相關科系畢業生及一般年輕人不願投入,業者面臨傳承問題。至於現代化養豬業,因投資金額大,成本高獲利低,加上農場土地取得不易,也令投資者裹足不前。

而最嚴峻的挑戰是,因全球貿易自由化影響,豬肉進口必然開放,我們養豬業者除面對國內的競爭外,更要面對國際整個產業的衝擊,因為國際的豬肉價格低,國外的豬肉馬上大舉來台,尤其是對岸的豬肉可能會大量進來,業者生存備受威脅。

雖然面臨這麼多的挑戰,我認為業者尚有可為,因為豬肉為生活必需品,養豬業者如果好好經營,還有微薄利潤。但要立足在這個產業上,唯有自己創立品牌,因為有品牌的豬肉是品質的保證,才會得到消費者的青睞,才會有市場。

自創品牌行銷豬肉  因應市場應走之路

問:養豬業要怎樣做到自創品牌行銷?

答:將來貿易自由化後,外國豬肉可以進口,台灣肉品也一定可以外銷,為找台灣豬肉未來的出路,我們認為有品牌才有競爭,才能搶市場。於是3年前就開始自創品牌行銷,首先於屏東市開門市,嘗試在市場推出自有品牌的豬肉。

我們的豬隻有生產履歷,產銷一貫化作業,肉品「從牧場到餐桌」,經過嚴格篩選、層層把關,就是要讓民眾吃到健康、安全的豬肉。我們的目標是希望在國內賣場通路,就能輕鬆買到我們中央畜牧場的豬肉,並進而行銷國外市場。

自創品牌行銷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首先是要有良好品質的豬肉,為了達到豬隻的健康與肉質的優良,我們從飼養技術的提升開始做起,與農業科技研究院、屏科大產學合作及畜產試驗所牧草技轉合作,引進現代化科學養豬技術。

接著自行興建飼料廠,進口玉米、黃豆等食品級原料來調配飼料,並自己種牧草提供豬隻食用,增加豬隻的抵抗力以及選擇優良品種肉豬飼養,增加豬隻的育成率。同時,改善飼養環境,減少疾病的傳染,讓豬隻健康成長。

為了讓豬隻更健康,我參加豬隻生產履歷驗證行列,每隻豬都擁有身分證(生產履歷),從源頭開始品質管控,並透過有系統的管理與紀錄,才能讓下游的客戶買得心安、吃得放心。

對於養豬業來說,飼養不是問題,是做與不做的選擇而已,但是自創品牌的行銷則是大問題,我們做了兩、三年,也還是在摸索嘗試中。我們賣的豬肉敢提出四大保證:1.保證絕無使用瘦肉精。2.保證絕無藥物殘留。3.保證豬肉絕無腥味。4.保證安全、健康美味。雖然漸漸獲得消費者的認同,但是價格較貴一些,銷售進度就不如預期,只是緩慢上升中。有消費者反應是知名度還不夠,有待加強宣傳。固然行銷是一大問題,但是自創品牌是條必走的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吳尊賢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