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核心在於敬人愛人

 詹火生

 

談正題前,先說一段旅遊小故事吧。去(2015)年秋季有趟九州行,專程到九州西南邊一個頗為偏僻的漁港-平戶(Hirado);日本交通雖然便利,但到平戶卻需從佐世堡搭地方鐵道(松浦西九州線)北行,每站必停,所以說長途跋涉不為過。平戶站號稱日本最西的車站,而平戶港則在北松浦半島的北端,在日本鎖國前為日本的主要國際貿易港。國人到九州旅遊眾多,但有機會一探平戶風景的,倒不多見,對平戶所悉不多。特地到平戶一遊,卻是一番機緣。

  歷史上,平戶與台灣有深厚的關係,明末鄭成功戌守台南安平,世人皆知鄭父鄭芝龍當時橫行海上,行船於大陸、台灣與日本九州之間,鄭成功即是鄭芝龍與日本女子田川松所出,7歲之前都是跟隨母親住在平戶。為紀念這段歷史,在平戶海濱立有鄭成功兒誕石,距兒誕石不遠處,則有鄭成功兒時故居,傍有由台南開台天后宮分靈設立的鄭成功廟。

  有了這層深厚的歷史連結,平戶當然是非去不可了。參觀了國姓爺鄭成功的幼年歷史古蹟後,已近中午時分,就在平戶公車站附近,一家約有20座位的小餐廳午膳。進門時已有約20位當地幼兒園的小朋友,在幾位老師指引下,坐在榻榻米座位上吃簡單午餐。餐後準備離去時,帶隊老師揮手要20餘位小朋友站立,一起面對小餐館廚師敬禮,再一起大聲喊出謝謝你

在小桌子上用餐的我,看到這一幕,內心起了莫名的感動。讓我回想起多年前,也是在九州佐賀鄉下旅行時,公共汽車上擠滿下課的國中生,每位學生下車時,逐一向駕駛伯伯道聲謝謝的深刻記憶。當時,自己內心聯想到的是教育就該如此,應該在每日生活中,培育學生敬人的行為和價值。

說這段自己親身經驗的往事,目的不是在歌頌日本小學教育成功與否,而是強調教育的重要目標,不只在於傳承文化、汲取新知而已,更重要的是學習如何尊敬社會上不同階層、不同行業的人。簡單地說,就是學習如何能夠敬人愛人。從社會工作的觀點來說,就是學習如何有同理心,如何尊敬社會不同職業的價值。

  社會缺乏同理心,不能設身處地從他人角度看事情,就易陷於各說各話、各持己見的衝突對立情境。因此,一個有文化素養與生活品質的社會,最核心的要素就是人人具有同理心。這種同理心,小至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大到不同種族、文化之間的接觸。

先從大的方面來說吧,歐洲社會最引為傲的,並不是經濟成就,而是社會對不同職業、不同種族、不同文化的高度尊重與克制歧視。因此2015年有超過150萬來自敘利亞等地的難民湧入歐盟,主要是進入德國與北歐,已經造成歐盟內在的經濟與社會壓力;但是,各國仍克制對難民的歧視,甚至伸出救援之手。假使換到不同的社會,不知道有那些國家或社會能夠如此人溺己溺,人飢己飢的伸出援手。

  再從微小的日常生活面來說吧,人與人相互尊重,培養同理心,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達到,必須透過教育的長期薰陶與實踐,日積月累逐漸內化到個人的心裡,自然而然形成個人身體力行的價值觀。因此,教育的使命,不只是在傳道授業而已,更重要的是教育人人具有同理心,從尊敬他人到尊敬大自然,古云敬天愛人,用現代語言來詮釋,大概就是如此。 

  「經營之聖」稻盛和夫去(2015)年3月來台分享人生與經營哲學,強調「利他行善、時時感謝」就是成功的祕訣,演講當天座無虛席。白手起家的稻盛和夫,出身貧困,沒有顯赫的家世背景或資源,敬天愛人就是他的人生哲學:敬畏上天,關愛眾人。所謂敬天,就是依循自然之理、堅持正確的做人之道,與人為善;所謂愛人,就是摒棄一己堅持,體恤他人,持利他之心。不論面對生活困境或是事業挑戰,堅持勇氣和信念,用不輕易屈服的強烈意志,感謝命運的考驗,加倍努力,產生良性循環;改變心態,人生便能出現轉機。

(作者詹火生現任台灣大學兼任教授、弘光科大講座教授、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董事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吳尊賢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