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災害防救應該與時俱進

■吳豐山

一、

救災界有一句名言:「災害不是發生的,是造成的」。

一般講災害,分成天災與人禍二大類。上一句名言用以說明人禍,最為貼切;即使是天災,如果能做好事前防範和事後快速有效救援,也都能把災害大幅減少。

二、

高雄石化業市區地下傳輸管線氣爆,造成大量死傷以及財產損失,國人同悲,並且熱心捐助災區民眾,可是國人心裡一定也想著以下這些問題:

── 這些具危險性的傳輸管線,平時有沒有一套管理機制?

── 這些傳輸管線既然具有危險性,一旦出事,有沒有一套控制危險擴大的

標準作業程序?

── 一旦危險狀況已超出可控制範圍,造成市民死傷,對死傷者有沒有一套

可以立即付之實施的救助辦法?

── 當同胞大發慈悲,善款湧入的時候,有沒有一套辦理收取與發放的標準

作業程序?

── 最大一個問題是,這些傳輸管線一定非經過人煙稠密的市區不可嗎?當人口密集到什麼程度的時候,那一個政府機構有責任處理遷移繞道,以大幅降低危險?

三、

八月十四日,行政院長江宜樺做出了一個大決斷,就是要在高達港區填海造地四百公頃,把石化業遷移該新區。

筆者於認同這個決斷的同時,不免質疑:二十年前行政院是不是就應該做這件事了?

說二十年前,是因為那個時候,高雄人口就是那個數量,而且二十年前國家財政比現在好太多了!

然後,如果我們再檢視災後救援實況,前頭那幾個命題,答案其實也都非常不堪;可以說,城市不像一個現代城市,國家不像一個現代國家!

四、

本刊基於愛心,悲憫受難同胞,深感智慧和人力可以減少的災害,絕不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複,所以特在八月廿六日邀請各方專家學者,以「建立公共災害防救機制」為題舉辦座談會。

從六位參與座談會的學者專家口中,我們聽到更多的疑惑,也發現更多我們台灣在災害防救上的不足:

── 台大社工系教授林萬億和台大前生物產業機電學系教授謝志誠,對中央

政府和地方政府在災害防救上的責任劃分,提出嚴重質疑。他們看到當

中央政權與地方政府分屬不同政黨時,常有大量口水,深感不解。可是

真理大學法律系主任吳景欽教授坦言,現行「災害防救法」對此沒有明

確規範。從高雄氣爆的災後救援,我們看到國民黨的中央政府與民進黨

的高雄市政府,確實存在諸多爭執。

── 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研究室主任醫師石富元教授看到我國災難防救政出

多門。他認為目前從「管理」角度出發的體制設計,應改為從「應

變」角度著眼的更革。石教授並語重心長地指出,災害防救人才的培育

和政府晉用考試,都應與時俱進。

── 來自高雄海洋科大環境工程系的沈建全教授直指都市計劃大病。他不但

認為容許易生災變的工廠設在市區不對,也認為江宜樺院長倡議的填海

四百公頃石化專業區太靠近市中心,勢必引起新的抗爭。沈教授對災害

防救政出多門也同樣憂慮,因此建議設立事權統一的「救災總署」。

── 六位學人大量引用美、日經驗,來比對台灣現狀。來自台南的長榮大學

土地管理與開發學系的邵佩君教授就語重心長地指出,日本以國民價值

和生命尊嚴為第一考量的災害防救,最值得台灣學習效法。

綜合以上建言,可以看出,我國在災害防救的法制、體制、機制三個層面,都有很大的改進空間。座談會全記錄詳載本期「愛心世界」季刊。殷盼立法、行政二部門人士有以採擷。
(作者吳豐山 曾任監察委員 公共電視董事長 行政院政務委員 現任吳尊賢基金會董事)
※本文摘選自《愛心世界季刊‧2014秋季號030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吳尊賢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