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國際愛心人物】

巴斯德—打下人類第一針狂犬疫苗的微生物學之父(下)

侯忠貞 編譯

健康每況愈下

1868年10月19日吃過早餐後,巴斯德突然感到身體左半部疼痛,他不以為意。到了中午,他連走路都不能,感到一陣發冷而必須躺下來。晚上9點巴斯德就寢,還未上了床又全身發冷,說話結結巴巴,手腳也不能動彈了。家庭醫生發現他因腦出血中風,已半身不遂。

第3天,他還是到學校去,3位醫生在他耳後放置16條吸血蛭蟲,吸出他腦中的積血,可是當晚他就昏睡如死,半身癱瘓了。一星期後,他的病情大有好轉,頭腦邏輯清晰。

42天後,他第一次可以下床。12月,他的肢體逐漸恢復了功能。養病3個月後,巴斯德於1869年1月18日的隆冬,不顧所有人的反對,領著妻子兒女及助手,躺在馬車上奔向南部和西南部的養蠶場,推廣他的選卵法,希望春季孵卵期到來前,他能拯救這一季的蠶。巴斯德的助手們從各地帶回的報告,證明百分之百成功,蠶農的收入也已恢復正常了。

經由拿破崙的同意,巴斯德帶了家人和助手於11月到皇室位於奧地利南部的莊園休養了8個月,直到1870年6月。

1869年,巴斯德榮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愛國科學家

巴斯德一家人才從莊園回到巴黎不久,普法戰爭便於7月爆發。他們一家人於1870年法國第3共和成立的隔日,9月5日啟程返回老家阿波瓦市。

法國戰敗投降。面對普魯士軍隊的暴行,巴斯德憤慨地將德國波昂大學頒發給他的醫學博士學位證書退還,以示抗議。他說:「科學雖沒有國界,但科學家卻有自己的祖國。」戰爭毀壞了城市、學校,家鄉也給德國佔領了。這時義大利的大學願意給他一棟住宅,一個實驗室和豐厚的薪酬,請他當化學教授。巴斯德拒絕,他覺得國家在受難中,不能因為個人生活的舒適,便離開苦難的故鄉。

為了啤酒技術能超越普魯士,巴斯德把研究重心從蠶病轉回到發酵上。他1871年攜家帶眷去法國南部的庫列爾蒙,研究啤酒發酵。他從啤酒的酵母菌開始研究,他發現啤酒裡如果參雜有其他細菌,就會使啤酒變壞。原因找出後,法國的啤酒就做得比德國好。他並遠赴英國大啤酒廠推介他的理論。他用顯微鏡檢視每一批酵母菌的純度,驗證了產品的品質。他征服了英國啤酒界,更堅定他提升法國啤酒地位的信心。從英國回巴黎後,高等師範已修復好了。

巴斯德試圖探討一個醫學奧秘:人和動物的某些疾病,是否也與微生物有關。當時的醫學很落後,施行的外科手術,患者常因敗血症而死亡。醫生格蘭在戰爭末期開始用紗布包紮病患的傷口,使手術死亡率大為降低。懷疑傷口化膿與空氣中的微生物有關,格蘭邀請巴斯德一同研究。巴斯德用實驗證明傳染病和化膿症的真正原因是微生物。他建議將外科手術器具放在火焰上燒灼,以殺滅微生物。但當時大多數醫生仍不承認巴斯德的學說。

1873年,他被選為醫學科學院院士。巴斯德因對蠶病和發酵的研究而獲國民議會的國民獎,1876年9月,他代表法國出席在義大利米蘭舉行的國際養蠶大會,他的理論和實驗,得到大會的一致肯定。

發明雞瘟疫苗

看到眾多法國士兵在戰爭中傷亡,以及家人相繼病故,巴斯德將原因歸納為微生物的傳染。1873年起,他開始從事於人體病理及獸醫學的研究。

1879年法國流行雞瘟,雞農損失慘重。從蠶病的經驗,巴斯德再度懷疑微生物是雞瘟的元兇,他發現不同的微生物讓不同的動物產生不同的病。他用雞筋煮汁,成功培養出致病原,然後開始研究。這年夏天,巴斯德和助手相繼休假,菌株沒按時換種到新培養液上去,幾星期後培養液乾涸了。

巴斯德回來後眼瞪著乾掉的培養液,帶著助手到養雞室,把那些乾涸的菌株接種到雞身上,雞並沒有如以往得病而死;其後將致病力特強的新鮮菌株再注射到這些雞身上,雞奇蹟般的活下來。巴斯德就這樣發現了疫苗!

他的理論是,在惡劣的環境下生長的致病原失去了大部分的致病力,只能刺激動物體產生抵抗力而不能致病。也就是說,雞瘟病菌失去培養液環境而只在空氣中生長,它已沒有使雞生病的能力,反而刺激雞產生抵抗力。巴斯德再次化危機為轉機,發明了雞瘟疫苗,使雞瘟得到了控制。

這個成就,足以和金納使用牛痘對人的天花病產生免疫能力相媲美。

製造炭疽桿菌疫苗

1877年,法國東部炭疽病蔓延,巴斯德受到法國農業部長的請託,開始研究家畜的炭疽病。他親自到山野牧場收集可能的線索,偶然發現與空氣接觸的舊培養菌毒性會變弱,根據他的經驗,這種菌可能有免疫作用,可解決法國正在流行的炭疽病。

他於是在得炭疽病已死亡的動物身上,抽出這種細菌,在試管培養,使它們的毒性減得很弱。他嘗試著把這些毒性減弱的細菌注射到健康動物的身上。過些時候,又把毒性強的細菌注射到同一隻動物身上,結果發現,這隻動物居然沒有得病。而跟這隻動物同在一群的其他動物,卻有不少得到炭疽病死亡。這證明注射過的那隻動物得到了抵抗這種病的能力。

根據巴斯德的研究,炭疽桿菌可以活在雞的身上,但因其體溫攝氏42度,不適桿菌生長,因此雞不會生病而死,且桿菌可在雞身上一代一代活下去。但若把雞放在水槽裡,體溫降到攝氏38度,雞就會生病而死。巴斯德以攝氏42度為製造疫苗的方法,他把這種溫度處理過的菌液注射到牛羊身上,只會起輕微的發燒,牛羊就得到免疫力。他1881年成功製造出了炭疽桿菌疫苗。

巴斯德給牧民的實用指示是:一、避免牲口吃容易傷及口腔的草;二、避免在埋過屍體的地點放牧;三、病死畜生的屍體要慎選埋葬地點,最好是蚯蚓不易生活的地方。

為保證疫苗在實際環境中能有預期的效果。1881年5月在巴黎南方的米農小鎮農學會舉行盛大的展示會。有關團體捐贈50隻牛羊,分成2組。第1組由巴斯德的同事和助手注射疫苗,另一組不注射疫苗,過了二十幾天後全都注射新鮮的炭疽桿菌。兩天後,沒接種的另外25隻羊在注射病原菌後全部死亡,有接種的則全數安然無恙。見證委員會在 6 月 4 日宣布:實驗成功。牧場的歡呼聲很快傳遍全法國,巴斯德成為大家崇拜的英雄。能有意識地培養製造成功免疫疫苗,並廣泛應用於預防多種疾病,巴斯德堪稱第一人。

法國農民學會頒給他獎章,第三共和政府更頒發榮譽大十字勳章。巴斯德榮膺法蘭西學院院士的最高學術榮譽。他的門生們受到激勵,研究範疇亦由微生物學擴及於血清學與免疫學,甚至延伸到治療學的領域。

人類第一針狂犬病疫苗

巴斯德仍不滿足,因為他發明的疫苗迄未拯救過人類,乃決定研發狂犬病疫苗。

1880年底,一位獸醫帶著兩隻病犬來求助巴斯德,希望能製成狂犬疫苗。

巴斯德和助手安默尼˙羅發現狂犬病的病原菌太小了,顯微鏡下根本看不到,他們認為它是濾過性病毒而不是細菌。這種病毒會侵襲生物的中樞神經系統,無法用普通培養劑來培養,因此他們實驗時只能讓病毒活在活兔子身上,兔子死了再將病毒注射到另一隻兔子身上。

巴斯德把帶有病毒的兔子脊髓懸掛在玻璃瓶裡,保持乾燥和稍高的溫度,14天後病毒失去了致病力,他們便將之注射到狗身上,狗果然沒有發病。第2天,他們再注射致病力稍強的病毒,如此逐步提升的致病力,導致狗身上產生越來越強的免疫力。為了證明在實驗室外也同樣有效,當局設立委員會主持大量的動物實驗。

經過無數次實驗,狂犬病疫苗終於研發成功。1885年7月6日,一位幾乎絕望的母親,帶著2天前被狂犬咬傷的9歲小男孩約瑟夫˙梅斯特,坐火車來到了巴斯德實驗室門口,哀求巴斯德救救她的孩子,這恰好意外的解決了苦無實驗對象的難題。在這之前,巴斯德只在11隻狗身上注射過疫苗,還不曾在任何人體上做過實驗,這個狂犬病疫苗還未經安全核可,不得用在人類身上。然而眼看小男孩命在旦夕,天人交戰的巴斯德不顧同僚勸阻,毅然決然的為梅斯特打下人類的第一針狂犬病疫苗。巴斯德把梅斯特帶回家治療,隨後的10天裡又注射了12次。3個月後,梅斯特仍沒出現發病的徵兆,巴斯德向科學研究所報告,疫苗的效果至此已不容置疑!

一個月後,巴斯德又治好一位搶救被瘋狗襲擊的同伴時被嚴重咬傷的15歲牧童。接著,他治好4位美國少年,以及12位被患狂犬病的狼咬傷的俄羅斯人。俄國沙皇特別派了大公爵贈與巴斯德一枚聖安尼鑽十字勳章,以示酬賞,並撥10萬法郎作為響應法國籌建巴斯德研究所的經費。

1886年,巴斯德給科學研究所的報告總結,他治療過的350人中只有一位小女孩不幸死亡。消息傳出,傷患不斷湧來,實驗室無法容納,巴斯德於是租更多地方治療病患。

狂犬病疫苗,幫助人獲得了該病的免疫力。按照巴斯德免疫法,醫學科學家們創造了防止若干種危險疾病的疫苗,免除了斑疹傷寒、小兒麻痺等疾病的威脅。

狂犬病疫苗開發成功,開創了醫學的新猷,是巴斯德一生最卓越的成就,給他的研究生涯畫下了完美的句點。

長年的過度工作,嚴重損害巴斯德的健康。1887年10月23日上午,他腦溢血又發作了,一個星期後他又突然嚴重中風,從此他的言語只剩沙啞微弱的耳語了。醫生格蘭發覺巴斯德的心臟有點問題,建議他多休息。他乃到法國南部一個小村落過冬。

研究所落成 

為了報答巴斯德對化學工業以及醫學的無比貢獻,法國政府建立了巴斯德研究所,以達成巴斯德一心要把法國變成全世界研究傳染病中心的願望。美國、俄國、巴西、土耳其等國紛紛加入。研究所籌建時,全國人民踴躍捐輸,建築師拒不收費,營造商也只肯接受材料費,建築工人賣力加班趕工。

1888年11月14日,巴斯德研究所落成,巴斯德擔任第一任所長,各界來賓、巴斯德的家屬、同事、學生,擠滿了大圖書館。望著寬敞的實驗室和良好的設備,夢寐以求的願望終於實現了,不能言語的巴斯德感到莫大的喜悅。

巴斯德在落成典禮致詞,由他的兒子代為宣讀。他說:「人類有兩條路可走,我們必須選擇其一。一條是千方百計準備發動戰爭,一心要彼此殺害的流血和死亡之路;另一條是防止浩劫,追求和平與福祉……後者是置人的生命於一切勝利之上。」他最後期許法國科學界應在人道力量的領導下,不斷擴張生命的境界。

健康惡化致使他已不能再從事新的研究了,但他眼見研究所的蓬勃發展,心中充滿感激。他和瑪莉從高等師範住處搬到研究所為他預備的公寓,他終於可以把時間全部獻給為他犧牲40多年的妻子瑪莉,共享含貽弄孫的天倫之樂。

我已盡了本分  

1892年10月,巴斯德70歲生日,法國舉行了盛大的慶祝會,許多國家代表前來慶賀,巴黎大學大禮堂座無虛席。英國著名外科醫師約瑟夫‧李斯特上前向巴斯德道賀,兩位老朋友緊抱在一起。巴斯德由法國總統攙扶,在熱烈掌聲中走向主席台,來賓搖動著鮮花,高呼:「巴斯德!巴斯德!」許多人在會上頌揚他:「為人類揭開傳染病的黑幕,現在被您解救的人不計其數,後世受您恩惠的人更是無窮無盡!」 大會送給他一枚紀念章,上面刻著:「紀念巴斯德70歲的生日,一個感謝你的法蘭西,一個感謝你的人類。」

他致詞勉勵大家,將來我們人類若能攜手合作,追求真理,向「解救人類的痛苦」及「建設世界永久和平」大目標邁進,定可造福人類。

1895年秋天,巴斯德在指導後續研究人員時又病倒了。9月28日,在瑪莉及家人的環繞中,安詳的離開這個他偉大奉獻的世界。在隆重的國葬後,遺體長眠在巴斯德研究所地下室的禮拜堂內。墓碑上刻有一句他臨終時的話:「我已經盡了本分。」瑪莉後來也被厚葬於此地。

功業萬古流芳

巴斯德被認為是醫學史上首屈一指的重要人物,他的貢獻涉及到幾個學科,卻以倡導疾病細菌學說、發明預防接種方法而最為聞名。巴斯德並不是病菌的最早發現者,但他敢提出關於病菌的理論,而且通過大量實驗,證明了他的理論的正確性,令科學界信服,這是他的主要的重大貢獻。

尤其難能可貴和值得欽佩的是,巴斯德許多重要研究的實驗和成果,都是在46歲那年半身不遂後30年中所完成。他孜孜不倦的研究精神,不但奠定了微生物學的基礎,外科學和公共衛生學也因此改觀,使整個醫學的發展導向於科學與實驗之途。

世人感念巴斯德的偉大精神和貢獻,在他去世後,仍不斷給他肯定和褒揚。

1995年是巴斯德逝世百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法國巴斯德研究所共同發起舉辦全球性的紀念活動,並將1995年稱為「巴斯德年」。

2005年,法國舉行了「最偉大的法國人」評選活動,結果巴斯德名列第二位,僅次於二戰英雄戴高樂。

2007年,由國際狂犬病控制聯盟倡議,世界衛生組織、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共同決定以巴斯德的逝世紀念日9月28日作為世界狂犬病日,

美國《大西洋月刊》2013年邀請了12位科學家、技術史學家、工程師、企業高管等組成專家團,遴選出了自車輪6000年前問世後50個最偉大的發明,巴氏殺菌法名列第33。

美國學者麥克˙哈特2009年所著的《歷史上最有影響的100人》,巴斯德排名第12。

書中評述指出,自從19世紀中葉以來,世界大多數地區的人口預期壽命大約翻倍成長。人類壽命的顯著延長,對每一個人產生的巨大影響,很可能超過了整個人類歷史上任何其他發展對人的影響。這一現代科學和醫學的發展,幾乎為我們每個人提供了第二次生命。儘管延長生命的功勞並非全部歸功於巴斯德,但他的貢獻是如此的重要,以致毫無疑問的是,降低人類死亡率的大部分榮譽應歸功於他。巴斯德不僅是人類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也是最值得尊敬的人。

他的德業,永垂人間。

※本文摘選自《愛心世界季刊‧2014春季號028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吳尊賢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