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老邁貧困成為台灣另幅圖像

                                                             吳豐山

一、

現代社會的特徵之一是貨品講究包裝,之二是各類宣傳品之充斥,其結果是每個家庭都會生出一大堆廢紙、廢盒、廢袋。

把廢紙、廢盒、廢袋放到分類垃圾桶後,每隔幾天會有人來收取。聽說這些可回收物拿去出售,一斤可以賣個三兩塊錢,一個月下來可以得到幾千元的收入;這幾千元可以買到一些食物,維持貧困的生存。

到我家來收取這些可回收物的是一個駝背的老婦,她衣衫襤褸,滿面皺紋。每隔一段時間,也許一個月,也許兩個月,我太太會另外給她幾百塊錢。據太太說,每一次另外給她錢的時候,這個老婦人會一再感謝,有時候會淚流滿面。

二、

我家住內湖,住家不遠處有個碧湖,市政府在湖邊舖設了平整美觀的步道,太太每天清晨會去湖邊步道散步幾十分鐘。

太太說每天散步後神清氣爽,可是散步的時候沿途看到事情,常常令人難過。

看了令人難過的事,包括湖邊有些無家可歸的流浪漢,這些流浪漢蓬頭垢面,衣衫破爛,湖邊的長座椅、涼亭下或廁所的某個角落便是他們過夜的地方。

最近還看到一個老人,手裏拿著一把雨傘,卻淋雨走路。太太問她,何以不把雨傘打開?失智的老人堅稱:「這是柺杖,我沒帶傘。」

三、

台灣號稱寶島,政府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喜歡宣揚台灣人人豐衣足食。事實是很多人不止豐衣足食,而且浪費奢侈;可是也有為數不少的同胞,生活無依,沒有任何尊嚴的苟活著。

前面所提到的,是兩個老人,這就可以看出貧窮如果加上老邁的話,是雪上加霜,是人間悲劇。

四、

根據最近發表的數字,台灣人的平均壽命,男性已近77歲,女性高達83歲。另據統計,人口老化的情形逐年加劇,到2060年,65歲以上人口和14歲以下人口是一比一。

人口結構牽涉到經濟發展,本短文不討論經濟發展,只談在這種人口老化大趨勢下,政府和民間有能力的個人和團體,如何發揮愛心和力量,不使貧困老邁變成台灣另一幅明顯的圖像。

據各方研究,這其中包括三個大面向:

一、不再憑工作付出獲取生活所需的老人,政府應該有完善的社會福利政策,去照顧這批資深國民的起碼生活。

二、禮運大同篇講「幼有所養,壯有所用,老有所終」,根據的是兩千年前的壽命。今天情況不一樣,6、70歲乃至80歲時如果仍然健步如飛,仍要「老有所用」,政府和民間應該可以設計出一套機制,讓仍有貢獻社會能力的老人發揮生命價值。

三、不過,人終究會有一死,死前幾年的照護,成為一種絕對的必要,一個國家進步到什麼程度,老人的生前照護是一個衡量的指標。

五、

台灣假如像半個世紀以前那般經濟落後,以上三個問題的處理都是奢談,可是今天國家的實力不一樣了,這三個問題是應該處理也能夠處理的問題;假如視若無睹,或者不願面對,那是典型的無知加無能。

筆者淺談這個問題,著眼點是同胞生命的尊嚴、是國家建設的理想、是天地之間的正道;希望大家有志一同,互惕互勉。
(作者吳豐山 現任監察委員 曾任公共電視董事長 行政院政務委員 吳尊賢基金會董事)

※本文摘選自《愛心世界季刊‧2014春季號028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吳尊賢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