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愛心人物】


保育英雄──珍古德(一)


侯忠貞 編譯


21世紀保育英雄──珍古德(Jane Goodall),從只憑滿腔對大自然的熱愛,完全未受學術研究訓練,以她過人的真誠和勇氣,自我要求、訓練、學習,將黑猩猩的生活史詳實而完整的介紹給世人。她的研究糾正了學術界對黑猩猩長期以來的錯誤認知,並揭開黑猩猩社群鮮為人知的秘密。一個嬌小的女子,史無前例地深入危險性極高的非洲叢林,她歷經疾疫和野獸的威脅,以無比的耐心和毅力,披荊斬棘,終於獲得黑猩猩的信任,將人類近親的神秘面紗,變成嚴謹的科學研究。她的研究一出版,就被美國「時代週刊」讚譽為「堪稱自然史上最具影響力的田野調查」,是動物學界的經典之作,是20世紀最感人的傳奇。


她更積極投入動物保育、教育推廣和地球環境的保護工作;推動青少年教育,使他關懷捍衛地球的理念生根發芽於世界的每個角落。她告訴年輕人,絕不要放棄這個世界,因為希望永遠存在,唯有採取行動,才能改變未來。她的愛心和奮鬥,可以說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動人的故事。


杜立德醫生的故事


「最親愛的所有家人……我畢竟居住在夢寐以求,不斷令我熱血奔騰的非洲!……」這是近代最著名女性生態保育專家珍古德1957年初抵肯亞時所寫的家書。


珍古德從小就喜歡動物和動物故事,除了非洲動物外,她同樣喜歡北美和加拿大的狼、熊和狼獾,南美洲的美洲虎、蟒蛇和樹獺,亞洲的猩猩,印度的大象和貘。她喜歡讀吉卜林的「叢林奇譚」,而影響她最深的應該是「杜立德醫生的故事」。


10歲左右,第2次世界大戰尚未結束,家裡買不起新書,母親凡安從當地圖書館借了一本書回來,這本書就是休洛夫丁的名著「杜立德醫生的故事」。杜立德是一個有特異功能的獸醫,能聽得懂動物之間的語言。書中有個非洲的場景,讓珍古德著迷,一口氣就讀完了,接著又讀了好幾遍,簡直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連晚上熄燈後,她還躲在被窩裡用手電筒照著讀。珍古德小小的心靈當時就下定決心:總有一天,要到非洲去。


動物對於珍古德似有強大無比的吸引力。她一面閱讀動物有關的書籍,一面在住家附近觀察松鼠、鳥兒和所有昆蟲,還和妹妹茱迪及兩位前來度假的女同伴成立了「鱷魚俱樂部」,記錄下她們所看到的東西。


雞窩看生蛋──首次觀察動物行為


193443,珍古德出生於英國倫敦。父親是工程師,是有名的賽車手。5歲時,珍古德隨父母搬到法國,但因第2次世界大戰爆發,不到半年又回到英國,定居於一座14世紀的老莊園。


莊園有一個圍起來的大養雞場,裡面有5個雞窩。珍古德小小年紀就在這裡進行了她的第一次動物行為觀察,演出一齣嚇壞家人的「失蹤事件」。


話說有一天下午,才5歲大的珍古德蹲在草堆裡,默不作聲地觀察母雞生蛋的過程。她從背後看到母雞抬起身體向前斜,這時一個渾圓的白色東西漸漸從母雞兩腿之間的羽毛中露出,突然「啪啦」一聲掉在草堆上。她之前曾多次跟在母雞背後擠進雞窩,但因母雞受到驚嚇老是衝出來厲聲尖叫;她只好先躲到窩裡等著,直到有母雞下蛋為止。


只為看母雞生蛋,竟然在雞窩裡待了5個小時,卻讓家人遍尋不著,還報警協尋。被找到時,她還驕傲地宣布:「我現在知道母雞是怎麼下蛋的了!」憶起這段往事,她說:「這是我生平第一次認真的觀察動物行為。」她也很慶幸有個能理解她的母親,沒有因找不到她而發怒,反而與女兒分享所觀察到的美妙事物。


珍古德6歲時,英國對德宣戰不久,父親入伍從軍。母親帶著她和妹妹、外祖母,搬到位於英國南海岸伯恩茅斯的外婆家──樺園,珍古德在這裡度過了剩餘的童年和青少年時光。


喜歡戶外 懶得上學


戰爭期間,珍古德先後上了幼稚園、小學和中學。她在自傳「與牠為伴──非洲叢林30年」中說,她「從來就沒有真正喜歡過這些學校」。她不是討厭功課,只是恨透了每天早晨必須離家去上學;也討厭在想到外面玩時,不得不被關在教室裡。她渴望快點放學回家,渴望週末到來可以騎馬(11歲開始學騎馬)


她平常早上起不來,總要媽媽三喊四叫;而週末和假日卻能自動早起,置身於綠色的世界中,徜徉在松樹和金樹花的環繞裡,領略一望無際的大海風光。


外祖母丹妮把花園裡的一棵山毛櫸樹,送給珍古德當10歲的生日禮物。從此她高興時就爬到樹上聽小鳥唱歌,或做作業;憂傷的時候,她就帶一本書到樹上讀,因為媽媽告訴過她,這樣可以幫助忘掉那些不愉快的事。


高中畢業後,由於家庭經濟無法讓她上大學,只好結束學校生活。18歲的她,只想能去觀察和記錄那些自然界的動物。


踏入社會──等待幸運的時刻


離開學校後,珍古德進了一所秘書學校,學會了打字、速記和管理書籍。拿到了秘書證書後,她到姨媽的診所工作了半年,在這裡受益良多,讓她感到有個好身體比什麼都重要;且對身體有殘疾或失去某些機能的人,總會有一種特殊的親切感。接著她到牛津大學檔案室、電影製片廠工作,在製片廠學會了剪輯、錄音、合成以及影片製作全部相關的事。


雖然一直在做不同的工作,珍古德絕沒忘記她的非洲夢。她花很多時間漫遊在國家歷史博物館中,繼續閱讀動物的有關書籍。她喜歡她的工作,但這些都不過是「為了消磨時間而已」。她在「與牠為伴」傳記中說:「我一直在等待幸運時刻的到來。」


幸運的時刻終於來臨!而珍古德也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在一個星期三的早上,她收到已好幾年沒連絡的高中女同學克洛的來信,邀請她到肯亞去玩,因為克洛的父母剛在肯亞買下一個農場。珍古德當下決定:我一定要去。


為了賺點錢當旅費,珍古德忍痛辭去製片廠很好但工資較少的工作,在她家鄰近的飯店當女侍。她學會一手好托盤功夫,最高記錄每隻手能托起13個裝有小魚的盤子。工作了4個月後,珍古德已存有足夠的錢可買往返非洲的船票。


初探非洲 幸遇貴人


長頸鹿低頭看著我們,我望著這個高大的動物,終於感到我確實來到夢寐以求的非洲。


19573月,珍古德搭乘「肯亞城堡號」客輪,首次到非洲進行令她「終生難忘」的美妙之旅。23天後抵達肯亞首都奈洛比。


克洛開車前來接珍古德,她望著她在非洲大陸看到的第一隻長頸鹿,美麗的大眼睛有著長長的睫毛,終於感到她確實已來到夢寐以求的非洲──杜立德醫生和人猿泰山的非洲。


她在一家英國公司駐肯亞辦事處找到了工作,賺錢獨立生活,同時在找一個能和動物在一起的工作機會。


兩個月後,珍古德遇到一位使她夢想成真的貴人──路易士李基。李基是一位著名的人類學家和古生物學家,他因發現人類直接始祖──東非原人和巧人而名聞國際。珍古德對非洲動物的認識令李基印象深刻,因而得以在他的博物館當秘書。到博物館工作之前,李基夫婦帶珍古德到坦干伊喀的奧多瓦伊峽谷遠征探險考察,在那個遠離人類足跡的非洲野地,和動物共度夜晚,令珍古德感到「一切好像在作夢!」


在博物館工作了9個月,珍古德存夠了錢讓母親當旅費到非洲看她。母女討論珍古德的未來,她不希望一輩子跟死動物打交道,仍希望能研究活的動物。這樣,她就不適合留在博物館,或學習化石知識成為古生物學家。


她要觀察的是那些以牠們自己的生活方式,自由自在生活的野生動物,那些還沒受到人類干擾的動物。而她想要了解的是那些別人還不知道的東西,透過她細心的觀察和實踐,去發現自然界的奧秘。她要像杜立德醫生那樣,儘可能去接近動物並和牠們交談;也想要像人猿泰山那樣,毫不畏懼走到動物中間……。


從峽谷回來後,李基經常講起生活在坦干伊喀湖畔黑猩猩的事。他說,了解牠們的生活方式,可能有助於理解石器時代我們人類祖先是怎麼生活的。有一天,珍古德把她想接受這項任務的想法告訴了李基,李基眼裡閃著亮光說:「我一直在等妳告訴我,妳願意從事這項工作。」他說他就是要派一個頭腦沒被任何理論束縛的人,他需要的是一個「有耐心並且全力以赴的人」。


珍古德正是李基的理想人選。這是她多年一直在等待的時刻,也是到非洲後竭力追尋的事。由於坦干伊喀當局不讓珍古德隻身前去,她選擇由母親陪同,母女倆在坦干伊喀湖對岸比屬剛果(今薩伊)情勢穩定後,抵達岡貝野生自然保護區。


初識黑猩猩 山頂她獨眠


1960716,是珍古德「一輩子也忘不了的日子」。這一天,他首次踏上布滿砂子和卵石的湖灘──黑猩猩的家鄉,也就是岡貝自然保護區,第一次體驗獨自一人置身原始叢林的激動和驚奇。


2天一大早,珍古德在一名防偷獵警察的陪同下,上山尋找黑猩猩。他們看到兩隻黑猩猩在很高的樹上吃東西,牠們一看到人隨即跳下樹,消失在森林中。此後一星期,珍古德都沒再看到黑猩猩。


珍古德把營地搬移到山谷中視線最好的地方,這樣雖可看到很多黑猩猩,不過距離還是太遠,加上樹葉太茂密,也談不上有多少收穫。換了一位較勤快的警員帶路之後,她可以在很遠的地方就發現黑猩猩的蹤跡。


好幾個月過去了,黑猩猩們還是不習慣人的出現,只要他們一接近就很快跑掉。珍古德取得森林看守員的同意,獨自一人用她自己的方式和黑猩猩交朋友。


她每天的早餐是兩片麵包和一杯咖啡。吃完後就出發爬到山頂上,她從高處看到黑猩猩在樹上活動,聽到牠們的叫喊聲。雖然還是只能用望遠鏡從遠處觀察,但她已開始熟悉黑猩猩的家,也初步了解牠們怎樣生活。


她發現,黑猩猩不像狒狒那麼喜歡成群結隊行動,而是35成群,最多不超過6隻。一個小組的成員通常是母親和牠的孩子們,或是23隻成年雄黑猩猩。她終於弄清楚,她從山頂上觀察的那些黑猩猩是一個完整的卡薩克拉族,大約有50隻。


珍古德發現,黑猩猩主要是吃水果,也吃多種的葉子、花和莖;牠們也會獵殺一些動物,如昆蟲、小猴子等來吃,所以牠們是雜食動物,不是我們所認知的草食動物。


單是要走近到牠們周圍100公尺以內,就花了珍古德將近1年的時間,要是沒有耐心的人早就打了退堂鼓。她常在夜裡帶著一條毯子一個人上山頂,睡在黑猩猩附近,以便隔天早晨能離牠們更近一點。一個年輕女子,她曾連續在山頂上睡了1個月。這種勇氣和敬業精神,著實可佩。


白鬍子來訪──製造使用工具曝光


母親凡安回英國不久的一個晚上,廚師多明尼克告訴珍古德,有一隻很大的雄黑猩猩曾在營地前的油棕樹上吃果子,然後走到珍古德的帳篷,拿走了她放在那兒要當晚餐的香蕉。


對珍古德來說,這真是天大的好消息!多少個月來,黑猩猩每見到她就跑開,如今竟有「一位」來拜訪她的營地。


她決定隔天留在帳篷裡等這隻黑猩猩。等了好久不見蹤影,下午突然有一個黑影出現,她立刻認出那隻帶有濃密白鬍鬚的雄猩猩,她早就把牠取名為「白鬍子大衛」。牠毫不客氣吞下她招待的香蕉。1個月後,大衛竟然敢從珍古德的手中拿走香蕉,這個動作令她簡直不敢相信。以後她再和大衛相遇,大衛會走到她身邊,看她口袋裡是否藏有香蕉。此後,威廉、歌利亞等黑猩猩相繼來訪。


從這些來訪黑猩猩之間的互動,珍古德研判歌利亞可能是這群黑猩猩的首領,後來證明她的判斷沒錯。


威廉若同時和歌利亞去拿1根香蕉,一定讓歌利亞先拿;歌利亞若在狹路上遇到另一隻黑猩猩,這隻黑猩猩總會讓歌利亞先通過。


白鬍子大衛提供許多令人振奮的素材給珍古德。有一天早上,珍古德看到牠拾起一根草伸進白蟻窩內,草抽出時黏滿了緊咬在上面的白蟻,然後牠用嘴唇把白蟻吸入嘴裡嚼碎吃掉。草折壞了,大衛就扔掉另換一根細枝,剝掉葉子,做新的釣蟻工具。這個場景使珍古德完全呆住。


在這次觀察之前,科學家一直認為只有人類才能製造工具。珍古德後來更進一步了解,黑猩猩是除人類之外最會使用工具的動物。她寫信告訴李基,李基認為這是「使他最震驚的一次發現」。黑猩猩製造工具的能力,珍古德認為是代代相傳而來。她在觀察過程中常看到,雌黑猩猩腹瀉時會用一把樹葉擦屁股,牠2歲的兒子看到了也有樣學樣起來;母黑猩猩用石頭敲碎油棕樹果核,小孩在旁看過幾次就學會了。小黑猩猩也跟母親學會築巢和把樹葉咬碎塞進樹洞吸水喝等技巧。


黑猩猩的成長──雜交動物


動物社會和人類一樣,嬰兒的出生是一件大事。成年雌黑猩猩每35年生1胎,因此13040隻黑猩猩組成的群體,大概每隔12年才會有新成員誕生。


根據珍古德的觀察,1歲左右的小寶寶,每小時得吃3分鐘的奶。小黑猩猩頭幾年極依賴母親,和母親一起睡;通常4歲時才會斷奶和自己築巢過夜,活動範圍離母親越來越遠。有的小黑猩猩在斷奶期很悲慘,常大發脾氣,甚至亂打亂咬母親,珍古德剛來就認識的雌黑猩猩菲洛,牠的兒子菲林特即是其中之一。因此老菲洛1972年(約43歲)過世時,已8歲大的菲林特有如失去整個世界,極度悲哀,不吃不喝,導致免疫系統衰弱,1個月後就死了。珍古德還跟蹤到河邊為菲洛守靈,以免牠的屍體被吃掉。菲洛之死,讓珍古德感到失去一位老朋友,令她哀傷不已。


23歲大的小黑猩猩,遊玩之外別無他事。遊戲可幫助牠們熟悉環境,知道哪些樹枝可跳來跳去,學會攀高擺盪。遊玩也可使牠們認識同伴,了解其他黑猩猩的社會地位。


進入童年,黑猩猩必須學習過著沒有母親照顧的日子。小雄黑猩猩比雌性早學會獨立,有的6歲就跟其他黑猩猩一起活動,一晃就是好幾天。


8歲大的雄黑猩猩正值青春期,會動情但還不算成熟,體重僅約18公斤(成年者重40公斤以上),起碼還要45年才算完全成熟。年輕的雄黑猩猩沒有父親在旁邊當學習的樣板,必須及早離開母親,到外學社群生活的基本事項,如巡邏、找食物、打獵等。


小雌黑猩猩則留在母親身邊,學習日後過成年生活所需的技能。雌黑猩猩約7歲進入青少年期,要再過3年才能吸引異姓。菲洛的大女兒菲菲成熟的第1天,就向雄性展示性感臀部,幾乎來者不拒,大有乃母之風。而珍古德的研究團隊也觀察到菲洛年輕時,曾在12小時內與求歡者燕好50次;菲洛使珍古德知道雌黑猩猩不是只有1個配偶,而是雜交的動物,56年才有1個幼兒。


黑猩猩也會生雙胞胎,珍古德的團隊觀察到瑪莉莎於1977年生下吉爾和金波,這是岡貝已知歷史中的第1對雙胞胎。他們也是岡貝史上首次觀察黑猩猩生產的人,雄黑猩猩艾弗雷德帶著文柯遠走高飛度蜜月,8個月後生下文妲。雌黑猩猩每個月發情期約10天,懷孕期8個月,每次交媾時間1015秒。黑猩猩壽命約50歲。


兩度結婚 研究起飛


資助珍古德研究黑猩猩的美國國家地理學會,接受李基的推薦,1963年派遣攝影師雨果拉威克到岡貝拍攝電影。雨果出生於印尼,在荷蘭、英國受教育,非常喜愛與尊重動物,希望有一天能到非洲拍攝野生動物。他此行是應邀到奧多瓦伊峽谷拍李基的工作情形,作為教學影片。


李基一方面寫信告訴珍古德有關雨果這個人和能力,一方面告訴她的母親,他已替珍古德物色到一位夫婿。珍古德回到劍橋大學上第3學期課的聖誕節第2天,收到雨果求婚的電報,兩人於1964年結婚。翌年獲得博士學位後,她和雨果一起到岡貝。1967年,他們有了孩子,珍古德說這是她「一生最重要的一件事」。


兒子格魯伯7歲那年(1974年),珍古德和雨果離婚。因為雨果必須跑遍各地拍攝電影,居無定所,而珍古德最重要的工作是在岡貝做研究,兩人聚少離多。


1975年,珍古德再婚。她的第2任丈夫是坦尚尼亞國家公園的負責人德瑞克。他們是2年前在首都三蘭港認識的。


德瑞克在第2次世界大戰期間,擔任英國皇家空軍的戰鬥飛行官,飛機在中東被擊落,腰部以下幾乎完全癱瘓,當時才19歲。他憑著毅力,自學用柺杖走路,能動之後到劍橋大學修得農學士學位。


1951年到坦干伊喀經營農田,成為成功的麥農。結識坦干伊喀獨立建國領袖尼瑞爾後,德瑞克加入坦干伊喀非洲民族運動。1961年,坦尚尼亞獨立,尼瑞爾出任總統,德瑞克積極參與這個他歸化的國家之政務和建設。他擔任國會議員19年,農業部長10年,也當過衛生部長。他懂英語和當地的瓦希里語,加上制定農業政策,推展疾病防治計畫與改善人民營養水準有重大貢獻,受到幾乎全坦尚尼亞人的愛戴,這使珍古德在岡貝更受歡迎。他和珍古德結婚幾年後就因癌症去世。


1965年是研究的起飛期,國家地理學會撥款興建了一座鋁製建築,珍古德在這裡成立了「岡貝溪研究中心」。營地的黑猩猩也跟著搬家,很快就適應這兒的新食物供應站。


研究中心初具規模,有更多研究助理固定在岡貝工作,有他們的幫助,觀察和研究的面向更廣,也使珍古德不在時觀察不致中斷,有他們的記錄或事後口頭陳述可參考。珍古德也爭取到更多設備,研究領域逐步擴展到狒狒和紅疣豬。1967年,岡貝野生自然保護區升格為國家公園。到了1969年,珍古德手下的學生和助手已有12人。


...............續下篇...........



※本文摘選自《愛心世界季刊‧2008春季號004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吳尊賢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