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封面人物】


誓言消滅國病的許金川醫師


 


投入「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14年來,許金川每天早出晚歸,


超時、超量工作,時時以國人健康為念,卻在不知不覺中賠上自己的健康,


罹患了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病,但他總是吝於談論自己。


「保肝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成了許金川此生最重要的使命,


他要繼續奮力不懈,打贏這場保肝聖戰


                                                                                                                                          洪樹旺


 


「肝若好,人生是彩色的;肝若不好,人生是黑白的。」這句廣告詞,人人都能朗朗上口,提醒國人保肝的重要。可惜,大多數國人對保肝認識不足,疏於防範,因而坐失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契機;待感覺倦怠、不適而就醫,通常為時晚矣!


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許金川行醫30年來,每天門診的肝病病人總是多得看不完。他們有些漏夜搭車自中南部趕來,也有人專程搭機返國;絕大多數已經其他醫院診斷為肝癌末期,因無法接受事實,輾轉來到台大。許金川從這些年紀不同、出身互異、張張愁苦的臉上,卻讀出相同的心聲:在打擊及絕望中,仍忍不住對生命的期盼;盼眼前的「白衣大士」,能妙手回春,挽救他們一命。


面對這些肝癌病人及家屬哀苦、期盼的眼神,許金川常感到難以承受之重。但即使陪伴病人歷經檢查、穿刺、開刀、化療等艱辛的抗癌奮鬥,多數病人由於坐失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先機,最終仍不免魂歸離恨天。行醫就是為了救命解痛,許金川說,眼看這麼多生命在眼前流失,帶給他的挫折,其實,遠遠大過成就。


尤其是,肝癌病人以中、壯年男性居多;他們多半打拚了半輩子,家庭的重擔還未卸下,人生的願望尚未達成,卻從此飲恨告別。許金川從這一幕幕肝病悲劇看到的,不只是一個家庭支柱的傾圯,還有一家子的淚影與悲歎。


許金川強調,肝病並非絕症,有一定形成過程,臨床上肝病治療也有一定的成效;儘管帶原,只要正確認知、早日追蹤、早日治療,就足以阻擋這些悲劇重複上演。許多人不知道自己是B肝、C肝帶原者,又漠視定期追蹤的意義;以為肝炎只是火氣大,有了肝病,不信醫師,寧信偏方。待診斷確定有了肝硬化、肝癌,再多追悔也無濟於事。因此,要說肝病的最大威脅,並不是來自病毒的強悍或醫學的束手無策,而是國人對肝病的認識不足。


內斂、甚而有點害羞的教授,在成立「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後,為基金會設定兩大使命必達:一是加強肝病研究,以醫學實力拯救肝病患者於倒懸;二是向民眾積極宣導肝病防治教育;14年來,他憑一張嘴和一雙腿行遍台灣,到處開講,四處為人群做肝炎篩檢,教育民眾以「保肝三步曲」自救,希望中止「國病」肆虐,還給國人一個彩色的人生。


全台走透透之際,許金川發現,台灣民眾的衛生教育程度,仍有相當城鄉差距。除了保肝知識不足,一般健康知識也普遍缺乏。多少肝病來源,不是病毒的荼毒,而是基於祛病養生,卻無知地吞下太多來源不明、藥效不明的藥草、偏方,終致肝臟負荷不了。


所謂的愛,就是在有需要的地方,看見自己的責任。許金川知道,要消滅國病,卻不從這最基礎的衛生教育著手,終究事倍功半。於是,他去年著手成立了另一個「全民健康基金會」,目的在宣導要「人人好健康,人人保平安」,向肝病宣戰,提升全民健康。這是許金川實現大愛的承諾,也以此重塑現代醫者的社會責任風範。


◎◎◎◎◎◎◎◎◎◎


金川,1948年出生屏東東港,有7個兄弟姐妹;排行老四的他,從小家境清苦,但自知只有認真努力,才有機會出人頭地。因此,他從小就手不釋卷,一本英文字典都翻爛了;成績出類拔萃,一路從台南一中,唸到台大醫學院。


台大醫學院是台灣所有莘莘學子的夢幻學府,許金川在學醫過程中,目睹許多研究、教學有成的老教授們,待人處世謙卑有禮,處處以病人為中心;他們甘於清貧,最大的富足來自患者真誠的感謝;鎮日埋首研究,將學問與知識的追求,視為一生最大的目標;這樣的言教、身教,深深觸動許金川的心靈。


其中,影響許金川最深也是牽引他走向今日獻身舞台的,正是台灣肝病研究鼻祖──現任「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宋瑞樓教授。許金川說,教授為人「溫、良、恭、儉、讓」,一生獻身臨床、研究、教學的沈默身影,成了他樂於追隨的典範。


許金川台大醫學院畢業後,進入內科當住院醫師,接受進一步的臨床訓練。在第2年之文獻抄讀會中,許金川選超音波為題做報告,在研讀過程中他發現超音波如同「天眼」一般,竟然可以不必開腸剖肚,就能一窺腹部乾坤,讓他大為著迷。從此,下班之後就帶著病人暗中摸索,將它運用到肝膽疾病檢查上,不眠不休地鑽研。


在台大臨床研究所攻讀博士時期,鎮日埋首其間,並帶領幾位志同道合的醫師共同研究,一連串小型肝癌研究的相關論文發表於國際一流雜誌,證明肝癌可以早期發現,因而引起國際重視;不但挽救許多寶貴的生命,也讓他坐上了小型肝癌診斷的第一把交椅。


許金川改變了肝癌病人的宿命與預後,很快地,隨著知名度的提升,越來越多肝癌病人從各地慕名前來求助;許多人由中、南部專程北上,甚至離島、國外回來漏夜排隊,為的就是掛許金川一號。許金川很清楚:他們本來都有和肝病放手一搏的機會,可惜因缺乏對肝病的正確認知,延誤了病情;但為了最後一線希望,便不惜千里而來求治。


事實上,許金川明知門診量有限,但面對這些遠地而來的病患,他總是不忍拒絕;遺憾的是,多數病患求診為時已晚,多無法醫治;有些幸而開刀切除,不久卻肝癌復發;在歷經一連串治療的折磨後,還是走了。眼看病患懷抱無限希望,卻還是難敵不治的宿命,許金川實有說不出的挫折與無力感;尤其是,肝癌末期病人及家屬痛哭流涕、甚至不惜跪求他救命的情景,午夜夢迴,常讓他輾轉反側。


許金川說,他很不服氣也不甘心,為什麼好好的肝會一再長出肝癌?「人定勝天」,許金川說自己不信邪,在38歲的「高齡」,決定赴笈他鄉深造學功夫。他到美國國立癌症中心,學習癌症基礎研究,回國後開始建立實驗室,帶領一批有志一同的新秀,不分日夜,從事基礎肝病研究,試圖解開肝病病因之謎。


一頭栽進實驗室的許金川,全神貫注在研究工作上,全然不管世事;但實驗愈做愈多,研究經費卻經常短缺甚至債台高築,每年到了年底,都要躲起來避債。一次,也是為了肝炎研究計畫,他欠下廠商200多萬元,無力償還,廠商討債無門,寄來存證信函警示;這時,「許大國手」還是初次目睹存證信函,渾然不知它的作用呢!


為了研究經費,搞得焦頭爛額的許金川,這時看到「時代雜誌」報導:法國一位父親為罹患肌肉萎縮症的兒子四處奔走,籌募研究基金,希望早日為愛兒找到治療方法。這份父愛感動了許多人,紛紛捐款贊助,最後成立基金會,並建立基因研究中心,專事肌肉萎縮症的基因遺傳研究,其成果成為生物科技界極大的突破。


這個故事給許金川很大的啟發:個人力量有限,社會的資源無窮,只要真心做事,一定可以得到有心人支持;這樣不僅可解決研究經費的窘境,更可聚集眾人力量,為肝病患者做更多的事。因此,在45歲那年,他決定走出醫學象牙塔,迎向人群,成立「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他希望透過基金會的力量,宣導民眾最缺乏的肝病知識,以挽救無辜生命的損失;同時募集充沛的研究經費,讓有志於肝病研究的學者、專家無後顧之憂,以早日獲得肝病治療的突破。


他的想法獲得恩師宋瑞樓教授的支持,於是他組織籌備會,開始四處募集基金。募款,得向人開口,對從來不求人、也不願麻煩人的許金川來說,比起看病、做研究不知困難多少倍?剛開始,他從自己親友和周圍熟識者募起,但努力了1、2年,卻只湊集了2、3百萬,距離成立基金會所需的1千萬元目標仍差得遠。這時他看到他的兩位病友,永豐餘集團總裁何壽川和東帝士集團總裁陳由豪捐款給遠哲科學教育基金會的報導,給了他一點靈感:或許他們也願為民眾的衛生教育盡點力?


許金川猶記得,當時好不容易鼓足勇氣,決定打電話求援,但拿起電話筒來卻有如千斤重,待了半晌,仍開不了口;最後,他決定改以寫信表白心願,希望他們能贊助。2位企業家幾乎是毫無猶豫地答應了,且一出手就各贊助5百萬,「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也因而於民國83年正式誕生。


基金會的成立,是許金川的人生轉捩點;他在研究、臨床之餘,接下基金會執行長的重擔。對他來說,這也是他初從象牙塔探出頭來看世界。從小,家人只要求他把書讀好;進了醫院,他要求只要把病人看好,根本不知白袍以外的世界。直到接手管理基金會,他才發現:自己要學的事真不少!這也才明白:何壽川夫人,也是信誼基金會執行長張杏如所說的:「成立基金會不難,做好才難」。從此,他把自己當成海綿,努力吸收新知,學習如何經營基金會、如何和別人分享、如何傳播肝病知識、如何整合資源,做更多對社會有義意的事。


多年下來,他不再只是肝病權威,還是國家公益獎的得主,也是知名的醫藥專欄作家,而且他更克服了害羞,成為宣導肝病知識的「名嘴」。


為了走入人群,害羞的許金川開始自我磨練;他買來1、20本有關演講的書來讀;每逢選舉或立法院質詢,一向沒空看電視的他,認真地觀看人家唇槍舌劍,希望學習他們流利的口才和無礙的辯才;為了要把生硬的肝病知識說得生動有趣,許金川不但到處收集笑話,還練就了幽默的技巧,不時翻新點子,視場合、時間,結合名人、時事、流行,創作一張張有趣的幻燈片,讓演講不再枯燥無味。民眾在歡笑之餘,也記住了許金川苦口婆心要傳播的肝病知識內容。


不少成功企業家、名人都有肝病問題,隨著許金川名氣越來越大,找他看病的名流也越來越多;許多人對他專業服務感激之餘,更為他獻身服務社會的行止所感動,開始捐款給基金會。好學的許金川除了感謝他們的付出,也不放過向他們學習管理、領導及各專業領域的知識。


許金川說,這些在各行各業的基金會貴人,同時也是他的人生導師,從此擴展他的心胸與視野,也幫助基金會的運作更得心應手。他舉南台灣鋼鐵大王林義守為例,他患肝硬化合併肝癌,在生死一線間,企業卻也面臨倒閉的危機;但是,他以自己的靭性挺過危機,不但讓事業死而復生,自己也安然渡過健康風暴。許金川說,從此只要看到林義守,他就覺得人生充滿希望。


14年來,許金川帶領基金會同仁與義工,在各地舉辦過上百場肝病防治講座,也為數十萬民眾做過免費肝炎、肝癌篩檢;但是,相對於國內3百萬B肝與30萬C肝帶原人口,他說,基金會所做的,不過滄海一粟,仍然有太多事還沒做;而且多年宣導下來,他也發現,國人肝病知識極為貧乏,就連知識份子也不例外。


要矯正國人對肝病的錯誤觀念,許金川指出,比他預期要難得多;特別是國人受傳統醫學影響極深,總認為中藥較溫和沒有副作用,也搞不清楚中醫所指的肝火旺與肝臟有什麼關係。許多人更誤信來路不明的偏方草藥及各式各樣的保肝藥丸,不明就裡地胡亂買來進補,反而加重了肝的負擔,甚至造成猛爆性肝炎危及生命;加上肝臟是名符其實的「沈默殺手」,肝臟內部沒有神經,早期肝病往往沒有症狀預警,因而讓多數人錯失了早期診治時機。


許金川因而常感歎:國內誇大不實的養肝、保肝藥品廣告,遠比正確肝病知識宣導還多。


為了推展肝病防治的工作,去年底,基金會成立了全台第1家以愛心為出發點的「肝病健康中心」,為民眾及團體進行肝病篩檢及衛教服務,並提供病友及家屬心理諮商,希望建立完善的肝病衛教及療護系統。未來他還計畫在10年內,成立「肝病醫學中心」,包括專科肝病醫院及肝病研究中心。他說,近年來,台灣的醫療體系由於健保制度的缺失以及財團的介入,已失去了醫療應以病人為中心的理想,扭曲了醫療原來應有的面貌。他心目中的肝病醫院,要能像「肝病健康中心」一樣,完全以愛心關懷為出發點,民眾以自由回饋的方式讓基金會永續成長、永續經營。


多年來,許金川為了肝病防治,隨著篩檢列車全台走透透,有感於鄉下地區民眾不僅肝病知識不足,健康知識和衛生教育也同樣缺乏,為了傳播正確的醫學觀念,去年他發了一個更大的願:成立了另一個「全民健康基金會」,希望進一步為國人健康盡心力,要全民都健康,人人保平安!


         諷刺的是,投入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14年來,許金川每天早出晚歸,超時、超量工作,時時以國人健康為念,卻在不知不覺中賠上自己的健康,罹患了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病,但他總是吝於談論自己。在「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位於台北市公園路的辦公室,門口掛著一幅醒目的對聯,改寫自因肝疾往生的國父孫中山先生的遺言:「保肝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現在則成了許金川此生最重要的使命。他每天提醒自己,要奮力不懈,繼續完成這場保肝聖戰。



※本文摘選自《愛心世界季刊‧2008春季號004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吳尊賢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