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懷念】吳尊賢先生辭世十周年紀念



《吳尊賢回憶錄》補述(2)


                                                                                                     ■吳豐山


五、


尊賢先生擅於經營事業,其實很多人也擅於經營事業,而且各擅勝場。不過尊賢先生之擅於經營健康和家庭,就頗有不同尋常之處了。


如所週知,尊賢先生由於操勞事業,四十歲的時候就罹患糖尿病。尊賢先生在公眾場合出現的都是笑容滿面、雍容大方,私底下卻長期與病魔搏鬥,迄今越鬥越勇。八十六年和八十七年上半年,尊賢先生有一半的時間住在台大醫院,此期間他克服了淋巴腺瘤和惡性外耳炎病變。尊賢先生住院的時候,我每隔 一兩 天看他一次,你不問他,他不說住院治病的痛苦,只嘆塵世的紛亂。住院治病通常意謂大量的打針吃藥和折磨,尊賢先生笑臉以對,堅忍不拔,他常說:「生而為人一定會生病,生病就要看醫師,看醫師就要聽醫師的話。」因此他非常的合作,也因此台大醫院戴東原院長和醫療群都說要頒「模範病人」獎狀給他。


談到經營家庭,尊賢先生更是念茲在茲,他認為家庭美滿才是人生幸福的最終價值。尊賢先生身教言教並重,他們一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妯娌親睦,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充滿在家族每一個成員之間的禮儀和尊敬,是長期涵養的結果。有一年,尊賢先生 和 夫人到我在澳洲雪梨的住家休假,我親眼看到,每一天尊賢先生一定和散居各處的家人通一次電話,互道平安,表達關懷。在四、五十年代通話費較高的歲月,他們家族成員之間,家書往返不斷,我看過其中一部分,字裡行間流露的親情,實在無異人間情愫寶貴檔案。


六、


此外,如果要真正瞭 解尊賢 先生的人生全貌,也不可錯過他的人際關係的廣大內涵。筆者要說,從他親族之間以及友人之間的書信,可窺其梗概。這些信件之中,有數說不盡的家族親情,有令人熱淚盈眶的人間溫暖,有尊賢先生不欲人知的雪中送炭,有人情義理,還有各方人士對尊賢先生誠摯的禮敬;隨手打開一封信,都是一份人間最珍貴的緣分、一種人間最真誠的表達!


── 尊賢先生在台北東區住家的一位王姓大樓管理員,孤獨老人,生病住院,尊賢先生攜夫人及子女一起去醫院探視。 王老 先生從醫院寄來的信上說:我自十二歲離家流浪在外,也沒遇到什麼難事,這次生病住院真算是難事了。吳先生一家人到醫院來看我、濟助我,吳先生的恩情,我是永遠不會忘記的。吳先生一家人離開醫院後,我思前想後,流下了眼淚……。


── 一位住在美國的晚輩友人,被服務的單位降調。適在美訪問的尊賢先生力予慰勉,這位先生寫來的信上說:最近得知尊賢叔有早睡早起的習慣,不由使我憶起這次您們要離開美國返回台灣的前夕,因我降職遷調之事,居然為了慰勉我,而使您們過午夜十二時仍未能就寢。現在想起來,一陣陣的感激湧上心頭……。


── 一位旗下公司的主管受尊賢先生之託,就近協助尊賢先生在當地的某位親戚,未料這位主管卻因而產生私人財務損失。尊賢先生堅持補償,這位先生不得已和盤托出。他在來信上寫道:關於 和X 君借貸乙節,應已了結,請莫再提起。此事職係自動合夥投資,以期分享利潤。嗣因交款經月仍未見採購,同意改為借貸。次年償還部分,餘款支票銷毀結案。俗語講明「師父帶進門,修行在個人」,職年逾半百,應就自己經辦及決定結果,完全負責損益。「買賣算分,相請無論」,本案已結,吾心滿足。附陳者,小女兩人在台就讀大學期間,曾獲貴吳尊賢基金會獎學金,對於她們今日留美,助益頗大,學成之日仍盼有栽培之緣


―― 一位郭姓醫生來信寫道:昨日由美抵家,發現莊親家轉送的《人生七十》一書,驚喜之餘,立即閱讀…二伯公不但才智雙全,而且謙誠自持…古今成功之士,染淫侈賭飲者不少,而二伯公不但生活嚴謹規律,修身齊家,並且奉獻社會……晚輩雖已耳順,拜讀之餘,不禁嘆贈書之遲來……。


―― 最多的信件是表達感恩之至意,七十七年八月二十五日,某先生來信說:「千言萬語也難以表達弟對您在弟陷入困境時的雪中送炭的感激之心意。……隨函附上支票乙張請查收,……但願您能笑納以了弟心意於萬一,讓弟再一次謝謝您。」信的左上角有「支票乙紙已寄還 郭 先生,昭男 八月二十七日 」的字樣。昭男是尊賢先生的長子,一定是他奉父命,辦妥寄還支票之事後寫的註記。


尊賢先生做的許多善事,令人感戴一生,下面照抄一位吳先生來信全文:「尊賢吾兄鈞鑒:敬啟者,這次家母逝世,承蒙吾兄來電慰問,繼而惠賜罐頭、花籃、花圈、輓聯及甚多的香奠,隆情盛意,深為感激,尤其是出葬日天氣雖甚炎熱,承蒙賢伉儷遠路撥駕光臨寒舍參加告別式,家母在天之靈及弟等全體遺族甚感哀榮,深為感謝。家母能得在世九十二年,也是過去數十年來承蒙吾兄及親戚朋友愛顧所賜。尤其是弟二十八年前患著肺病在清風莊住院療養近一年。在這期間,承蒙吾兄經濟上的莫大援助,使得經濟上免予掛慮。家母當時也因有吾兄這種慈悲援助,使得她免予煩心,才有今日能得到她的長壽極大的因素之一。弟痊癒後,再承蒙吾兄的提拔來公司服務,仍是繼續承蒙吾兄甚多的栽培,使得弟的家境有今天。家母也為此一切都放心,過著免掛慮的生活,才有今日的長壽,完全是承蒙吾兄的恩賜所賜。您的大恩大德,俟日後有機會時一定要報答,絕對不能忘卻。家母後事大部分已辦理完竣,今天再來公司上班。簡單呈奉本函深表謝意。並祝金安。弟XX敬上。六十五年四月二十六日寄


信紙上有尊賢先生如下字跡:「是您們對她的孝順使她長壽的。我於 四月二十三日 返北, 四月二十五日 去東南亞,至今 五月四日 才回北。」依尊賢先生的習慣,他一定是回信或回電的時候,說了這些話。


七、


如所週知,尊賢先生在四十歲的時候得了糖尿病。四十年來能保健康,固然係得自醫生的照料和自己善做「模範病人」,不過我們 從尊賢 先生的家人信件往返上發現,充滿在家族成員間的無限關懷和無限幸福氣氛,應該是第三個因素。


―― 吳氏伉儷的女兒姿秀女士註明一九七五年(民國六十四年) 六月四日 從台南寫的一封家書上有這麼一段:早上我去對面洗頭,順便幫媽媽買了瓶日本染髮劑,明早將去郵局寄。用法(1)第一劑、第二劑各倒一格出來,混在一起。(2)頭髮洗淨、吹乾。(3)抹上染劑後三十分鐘再洗去。染後顏色自然有光澤,且有利於髮質。有位小姐頭髮分叉,染後居然好了。染後顏色不易脫落,若再長出點新白髮時,以噴劑噴之補救可也。給美 容院的 小姐染當然很好,但大嫂更細心,大嫂染也不錯呢!看您們方便了……


―― 同年 六月九日 的家書上,姿秀女士寫道:爸爸 六月五日 的信接到了。還有,以爸爸照片做封面的工商月刊也收到了,謝謝。爸爸那張照片顯得神采奕奕呢!爸爸再打球後情形如何?念念。看來馬偕醫院的黃主任很有一套,也很有自信的樣子,他的判斷大概沒錯吧,手麻和頭暈眼轉居然是同一個病因。如此也好,只要治療一樣。陳漢廷醫生是骨科權威,懇望爸爸耐心又有恆心地去治療。沒有什麼比健康更重要了。爸爸身體一有不適,我們就覺得很難受,心裡總會一直惦著……


姿秀女士的夫婿是台大耳鼻喉科權威 林凱南 博士,所以對醫道也耳濡目染。吳家每一成員,從老大昭男夫婦、老二貞良夫婦、老三亮宏夫婦、老四春甫夫婦到老么英辰夫婦,對父母親健康的關懷不分軒輊;連初識人間的孫兒女來信,寫得歪歪扭扭的字體之中,也一樣充滿了對爺爺奶奶健康的無限祝福。旅居美國的二子貞良先生,在一九八二年(民國七十一年)九月二十三日寄回的一封家書,竟然是他去找一位叫布里斯那罕的醫生,問答父親的健康和用藥之道,中英文對照,文長七頁:(1)爸爸不整脈。(2)每天用藥八十MGINDERAL之下,脈搏每分鐘六十三下。(3)……。


很可惜的是,在《吳尊賢回憶錄》中,大家看不到這些寶貴的書信往返。


八、


我從小喜愛傳記文學,至今樂此不疲。我家三個書房中傳記文學佔了很大比例。不過在人生的每一階段,閱讀傳記文學的感受和體會,都有很大的差別。有些在我年輕歲月認為成功的人物,在中年重讀的時候,卻發現他是失敗者;有些我曾經視為「有為者亦若是」的人物,後來卻毫不猶豫地判定他是人類的害蟲;當然也有一些人物,我曾經少不更事的認為他們乏善可陳,卻在後來驚覺到他們是真正的人間瑰寶。


坦白說,作為人類史料,古今中外的傳記文學,都必須再判定其中真偽與虛實。人類的發展進步固然主要依賴各路英雄豪傑和先行者、開拓者的引領,呈現在傳記文學上的故事,卻恐怕都與歷史的事實,難免有各種不同程度的偏離。


尊賢先生的回憶錄所取的撰寫方法,是讓自己最難不依事實的記帳式寫法,他的撰寫心態尤其最忌誇大,我參與《人生七十》、《人生八十》二書的全部編印過程,尊賢先生不止一再修改自己的文句,連別人寫他的文章,也是字斟句酌,照改不誤,改什麼?一改錯誤的時日和數字,二改讚賞他的詞句。尊賢先生以最誠懇的心情,希望所有牽涉到他的文章,都不要「膨風」,不要「吹雞歸」(台語字典寫為「歕雞)。我必須常常提醒他:「這是別人的文章」、「這是別人的認定」,「您不是本文的作者」,可是十次有九次,尊賢先生堅持那些他認為「過當」的字句,必須修改。像這篇文章第三節第五行,原來的「一飛衝天」四字被刪除了;第四節第十行原來的「調兵遣將」被改成「鼓勵同仁」。理由只有一個:他堅持謙沖自牧,希望一以貫之,這篇《補述》,原先準備的撰寫資料還有尊賢先生異於一般商賈的政治觀,以及諸多私下拯救他人危困的財貨觀,都因為我深知必被尊賢先生全數刪掉而未著一墨。


筆者有幸,忝為台南幫的一員,又蒙尊賢先生的厚愛,長期視如家人子弟,日久也許不免老王賣瓜,因此本短文只就尊賢先生在回憶錄中某些略而不提或輕輕一筆帶過的重要想法或作為加以記述,以《補述》為題,附在卷末,藉供讀友參考。我要再一次強調的是,尊賢先生一再謙稱他「只是一個非常非常平凡的人,只是來到世間把他應該做的事情做好而已」;我寫這篇補述的目的,是希望大家不要被尊賢先生的這種謙卑誤導,各位讀者尤其是青年朋友,宜乎在回憶錄的字裡行間再三品味,從當中體會人生的艱難和豐富。


※本文摘選自《愛心世界季刊‧2009秋季號010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吳尊賢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