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愛心人物】


愛佛雷‧諾貝爾


──創立諾貝爾獎 點燃人間大愛(1)


                                    ■侯忠貞 編譯


愛佛雷諾貝爾(Alfred Nobel 1833~1896)是一位劃時代的發明家。他最偉大的發明──炸藥,透過他獨特的爆破技術,為採礦和開山闢路帶來革命性的改革。這種改革,即使到了後世,也在各種領域有著驚人的影響。


他身體羸弱,卻以敏銳的洞察力和百折不撓的精神,將極具危險性的炸藥,不斷改良其安全性,終於獲得成功。


他最令人尊敬的是,他立下遺囑,用龐大的全部遺產創設諾貝爾獎,促進了人類科學、文明的進步,以及世界的和平,點燃了人間大愛。炸藥、文化與和平的要素,在諾貝爾身上合而為一。


10月上旬,又是舉世矚目的諾貝爾獎公佈得獎人的熱季。欣逢此際,讓我們重溫這位多才而自學,謙虛而有果斷精神的偉大人物的故事。


祖先學養豐富


諾貝爾的高祖父貝德爾歐魯夫遜,17世紀後半畢業於瑞典著名的烏普薩拉大學法學院,擔任地方推事。歐魯夫遜的岳父盧德貝克曾任烏普薩拉大學校長,在該校教授天文學、數學、物理學、工學、化學、植物學、動物學、解剖學、建築學等課程,可謂博學多才。盧德貝克因發現淋巴組織而留名後世。


歐魯夫遜順應大學的習慣,將其在家鄉諾貝魯爾的姓名訛音為貝德魯斯諾貝留斯。他的孫子英曼紐諾貝留斯,也就是諾貝爾的祖父,在軍中服役時,把他的姓改為Nobell」,1785年再縮為沿用至今的「Nobel」。他在芬蘭和瑞典參戰回國後,獲得瑞典王室的獎金,完成大學教育。1807年,在聖維列一家醫院當外科醫生,並在當地推廣接種牛痘而名聞遐邇。他的兒子英曼紐諾貝爾(Immanuel Nobel)二世,就是諾貝爾的父親。


父才子 母賢慧


諾貝爾的父親是一位天生的才子,具備各種才能,體魄結實,堅毅不屈,執行力超乎常人。他健全的常識、傑出的理解力及豐富的想像力,足以彌補基礎教育之缺乏。


英曼紐一生波濤起伏,多采多姿。因對讀書沒興趣,14歲就去當了三年的船員。回鄉後,1819年進入斯德哥爾摩的藝術學院學習建築工程,三度獲得學院的建築獎。1825年,更獲頒建築方面最高榮譽的「哲真獎」。成為建築師後,他從事許多新建及改建工程,並實驗其可移動的木造房屋,造浮橋,及組織各種工作母機。1828年,他獲得「諾貝爾式動力連機」的專利,而以發明家的身分活躍於世。


1827年,英曼紐娶安得麗塔亞瑟爾為妻。安得麗塔聰慧幽默,老實可靠,在家庭遭逢巨變時發揮了安定全家的作用。婚後,大兒子羅伯特、次子路德維格相繼誕生。


1832年,丈夫不在家時發生火災。勇敢的安得麗塔什麼東西都沒搶救,她鎮靜的將兩個孩子從容救出了火海。她認為,只要留得性命在,家園還可以重建。火災加上建築業失敗,使英曼紐負了大筆的債務,不得不宣布破產。


就在家境下沉的時候,愛佛雷諾貝爾於18331021日來到了人間。他比羅伯特小四歲,比路德維格小二歲。


幼年體弱多病


諾貝爾生下來就體弱多病,氣若游絲,哭的聲音小得幾乎聽不見。他的背脊骨太軟,呼吸困難;消化道也不健全,連吸收營養都有困難。他誕生後的八年內,全靠母親的悉心照顧長大。


諾貝爾18歲時曾以「謎」為題,用英文寫了長達419行的自傳式長詩,開頭幾行深深表達了當時的情境:


我的搖籃像一具棺材,


母親不斷懸望而守護著,


為挽救我那風燭殘輝,


長年劬勞而憂愁。


剛掙扎著吮乾她的乳汁,


驚風卻隨後侵害著我,


………


我和死神惡鬥。


為了躲避債主的逼討,以及開展自己發明的前途,英曼紐於1837年隻身離開祖國。安得麗塔獲得哥哥等親友的援助,在住宅附近開了一家賣蔬菜和牛奶的雜貨店,在丈夫離家的五年間養活自己和小孩。


英曼紐離鄉後首先在芬蘭工作,沒有什麼進展。由於認識一為俄國軍人,就跟他到俄國首都聖彼得堡去碰碰運氣。


諾貝爾8歲那年,跟兩位哥哥在同一所窮困兒童受教育的學校就讀,他每門功課都是第一名。諾貝爾所受的學校教育,也只有這段1841年至42年之間的幾個學期。日後他有廣博的學養和傑出的語言造詣,都出自於家庭教師的教導和他的自我學習。


父親英曼紐早在瑞典的時候,即用粉末火藥從事發明「從遙遠的水上或陸上擊退敵人的武器」,這種爆炸物不受瑞典軍部的重視,令他很灰心。來到聖彼得堡後,他重拾炸藥的實驗,由於獲得有力人士的支援,在軍部大官面前公開實驗成功。俄國政府頒發獎金給他,他以這筆鉅額獎金繼續努力,終於成為他自己1842年打下良好基礎的「歐加列夫──諾貝爾鑄造及車輪工廠」的經營者之一。該工廠製造水雷、地雷、砲車、工作母機等軍需用品。


移居俄國


走運的英曼紐已有相當的經濟基礎,他買下一棟很好的房子,並寫信請安得麗塔帶兒子們前來團聚。安得麗塔立即帶著老二和老三到聖彼得堡,老大則去當了半年船員後才到聖彼得堡與家人團圓。諾貝爾就在異鄉度過寶貴的少年時光。1843年,諾貝爾的弟弟愛彌爾出世了。


這個時期,英曼紐的工廠生產量與產品種類不斷增加,工廠裝設輾軋機,大規模生產蒸汽機、鐵管、鐵製品,業務蒸蒸日上。他有能力為三個兒子請名師當家教,指導他們的數理和語言。這對諾貝爾未來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諾貝爾直到十來歲都待在家裡,以後則在工廠當幫手,在多才多藝的父親身旁過日子,因而傳承了父親特有的觀察力與發明精神。他在工廠的實驗室,用自己的方式或發明做創新的實驗。少年的諾貝爾,具有強烈的求知慾和敏銳的觀察力,可以吸收和攫取廣博的知識。人生的本身成為他的大學,實驗則是他清淨的思考所到達的高處。他說他雖經歷人生的許多苦難,卻以為:「人生就是自然所賦予的高貴寶石,人們須親自琢磨它,以它的光輝酬庸自己的辛勞。」


英曼紐帶著兒子,在聖彼得堡市郊向俄國軍方實驗地雷爆炸,俄國深為滿意,紛紛向他的工廠訂購更多的地雷。俄軍也訂購水雷,放置在港口出入處,防止敵船的攻擊。英曼紐還用鐵管把熱氣引到屋子裡,發明了暖房的裝置,這在寒冷的俄國非常受歡迎。就這樣,諾貝爾家一年一年富裕起來,十幾年前在瑞典的債務也還清了。


諾 貝爾在 老師的個別指導下,俄語、英語、法語、德語、義大利語都學得很流利,文學、科學方面也有長足進步,知識廣博。英曼紐認為老三愛佛雷最有力求上進的精神,他已長成青年,外語又好,於是派他到各國考察。這時愛佛雷已17歲。


二度破產


1850年,年輕的諾貝爾滿懷信心朝向海那邊的國家出發。他先到德國,再到丹麥和義大利。然後到法國巴黎停留最久,他參觀發明火藥棉的化學家培魯茲(T. Jules Pelouze)的實驗工作,然後到1846年發明硝化甘油的義大利化學家索布里洛的實驗室學習。接著到倫敦參觀第一屆萬國博覽會。最後,他到美國紐約,住在父親同窗、發明家及工程師的艾利克遜居處,並在其實驗室工作,取得了幾種必要的設計圖與說明。艾利克遜以建造美國第一艘裝有裝甲砲塔的軍艦「莫尼特號」而聞名;他畢生致力研究的熱力推動機是現代蒸汽鍋輪機的先驅,並研製處第一具實用的螺旋推進器。


經兩年的旅行,諾貝爾的語文和化學有長足的進步,成為能獨當一面的科學家。1852年,他回到聖彼得堡,父親的工廠擴大了好幾倍,並取名為「諾貝爾父子機械工廠」。諾貝爾把從艾力克遜那裡學到的知識技術,對父親在鋼鐵機械方面的製造助益良多。


1853年,俄國與土耳其爆發克里米亞戰爭。英曼紐將水雷交由大兒子羅伯特,裝設在芬蘭的港口、聖彼得堡的戰略要地及結冰的克倫蘇達軍港,阻退了英、法聯合艦隊的攻擊。但因孤軍奮戰,只能維持一段時間的相持不下,最後仍寡不敵眾戰敗,1856年,在巴黎簽訂合約。


戰爭結束,俄皇尼古拉一世一年後去世。新政府片面毀棄前朝與諾貝爾父子簽訂的一切交貨契約,有千餘員工的工廠瀕臨破產邊緣。1858年,英曼紐指派諾貝爾前往倫敦和巴黎,向銀行洽商貸款,無功而返。受到債權人的逼迫討債,英曼紐乃第二度宣告破產。就像26年前一樣,他們又囊空如洗,英曼紐帶著妻子和小兒子愛彌爾,回到了斯德哥爾摩家鄉。三個較大的兒子留在俄國,繼續奮鬥。


這三個兒子都已25歲以上,具有謀生創業能力,因此這次的情況沒有1833年那麼艱難。


新的火藥


十九世紀,歐洲科技迅速發展,人們為了採礦、築路、開鑿運河等需要,亟需威力比黑色火藥更強大的爆炸物。


早在1855年,愛佛雷的家庭教師俄國化學家吉寧(Nikolai N. Zinin),與藥學家杜拉普兩人就曾向諾貝爾父子提示過,具有強烈爆炸力的硝化甘油(nitroglycerin)也許更適合製造水雷。1846年,義大利化學家索布里洛首次製造成功液體硝化甘油,但它只要受到輕微的震動,就會產生強烈的爆炸,且對溫度變化很敏感,非常不安全。硝化甘油就是把脫水甘油混在經濃縮、加冷後的硝酸與硫酸中混合製成的。艾佛雷1850在索布里洛實驗室學習時,索布里洛就告訴過他,因為不知如何安全的引爆,這種液體爆炸物無法實際應用。


英曼紐父子自接觸它的那一天起,就彼此以不同的方式繼續研究著。1859年,回到瑞典的英曼紐,在斯德哥爾摩市郊赫那倫波設立一個小小的實驗室。1861年,愛佛雷再赴巴黎,向當地銀行借到了十萬法郎用以開發硝化甘油,英曼紐於是在赫那倫波設廠,一年後就能以簡單的方法生產硝化甘油了。他在黑色火藥中加入硝化甘油,試驗結果不理想。


愛佛雷1860年開始正式研究硝化甘油。他不把黑色火藥和硝化甘油混合,而把硝化甘油放入玻璃管,把它插進裝有黑色火藥的管子裡。實驗結果雖然成功,卻沒有父親想像的那麼好。諾貝爾要賣火藥給俄國的希望落空了。


英曼紐把愛佛雷叫回瑞典幫忙。愛佛雷一直在苦思怎樣才能不減低爆炸威力,又能安全引爆;如何改變爆炸物的形狀,由液體變成固體。經過五十多次的試驗,最後他設計先讓少量黑色火藥產生小起爆,再用這爆炸力來觸動硝化甘油爆炸。


18625月,諾貝爾在聖彼得堡工廠附近的運河進行了硝化甘油第一次成功的水下爆炸。1863年至65年間,他又在赫那倫波和瑞典礦山再三試驗,滿意的結果,終於使這位年輕發明家確信這種油狀炸藥能夠開創未來,並可把它當企業來經營。


1863年,諾貝爾完成他首次的劃時代發明諾貝爾式專利起爆裝置(detonator)10月,他取得以硝化甘油作為工業爆炸的首項專利,也獲得雷管引爆的專利。諾貝爾又繼續改良,把裝火藥的木箱改為裝填雷酸水銀金屬。爆炸箱(雷管)的發明,終於導出爆炸技術的起爆原理,奠定這方面的技術及日後的發展基礎。它使所有的強烈炸藥都可以安全引爆,因而加速當時各種建設,將人類科技文明推進到一個嶄新的時代。


艾佛雷謹記父親的忠告,一有發明成功,就趕快申請專利,保護自己的權益。


老么被炸死


諾貝爾家連續幾年成功之後,這個高危險事業終於發生意外了。186493,建在赫那倫波的硝化甘油工廠發生爆炸,工廠全毀,諾貝爾的弟弟愛彌爾和其他四名工人被炸死。愛彌爾才21歲,剛進大學,在工廠幫忙實驗工作。


之後,世界各地的倉庫、工廠也不斷發生爆炸,整個社會長時間被恐怖的陰影所籠罩,市警局也禁止在這裡製造炸藥。


英曼紐受到這次爆炸的影響,不久就中風病倒。他問老三是不是要放棄這畢生的事業,諾貝爾回答說:「決不。為了愛彌爾,我們非徹底研究出更安全有效的炸藥不可。」


諾貝爾化悲憤為力量,意外發生後的第二天,他就到實驗室工作,致力改進硝化甘油的安全性。他把工廠改設在市郊的梅拉倫湖中的一艘平底船上,這樣即使有意外,也不致有人命損失。18641128,有眼光的瑞典企業家史密特,與諾貝爾合夥開設全世界第一家製造硝化甘油的公司。史密特認為,雖然發生爆炸事故,但一定會有更多的訂單湧進來。第二年,他們排除萬難,獲准在人煙稀少的維特維根設廠。


經過諾貝爾186410月幾次大膽的公開試驗後,瑞典的鐵路當局終於相信硝化甘油的爆炸威力遠勝過黑色火藥。於是,硝化甘油被正式公認為有利於開山及採礦,且被用於開鑿瑞典賽德麥魯姆山之隧道。


設廠初期,諾貝爾擔任總經理,還要做硝化甘油實驗研究,指導工人,有時要到礦山做爆炸實驗;他也做宣傳、推銷、出貨、點貨等工作。經過這些歷練,諾貝爾除了發明家之外,也成了優秀的企業家。


硝化甘油和雷管之問世,的確使開礦和挖掘隧道工程節省許多人力物力,因此,瑞典及世界各地的訂單紛飛而來。諾貝爾的財富隨之滾滾而進。


         (待續).......



※本文摘選自《愛心世界季刊‧2009秋季號010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吳尊賢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