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萬億專欄】


行善的藝術


農曆年前,「中國首善」 陳光標 先生申請來台進行商務活動與捐款。宣稱攜帶人民幣1.1億元(折合新台幣5億元)紅包要發放給台灣的低收入戶與弱勢族群,並要求要當面發放。因而有部分地方政府(新北市桃園縣)認為過於高調有損受助者尊嚴,且大筆現金有安全疑慮而婉拒。但也有部分地方政府表示歡迎。


中國首善陳光標的發跡


陳光標自稱陳低碳,出生於中國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天崗湖鄉,以再生資源利用致富,現任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公司董事長,也是中國致公黨黨員。


據傳,陳光標從30歲開始從事慈善活動,截至201010月累計捐獻約14億人民幣,尤其在2008四川汶川大地震後出錢出力救災最為賣力,他曾率隊千里救災,親自救出200多人,救活14人,遂被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稱為「有良知、有感情、心繫災區的企業家」,復被中國網民雅稱「常山趙子龍」。陳光標在2007全年共捐出1.81人民幣,在由中國《公益時報》舉辦的「2008中國慈善排行榜」(表揚2007年捐款者)中居首,自此有「中國首善」之稱。2010年他二度獲得此殊榮。


捐款現金堆疊成錢牆


前年他也捐助500萬元人民幣給台灣莫拉克颱風受災戶。以此捐款之多,救人數百,理應獲得各界一致稱頌才對。但他曾在南京進行捐款活動時,以一捆捆的現鈔錢磚,堆疊成總計人民幣87百萬元的「錢牆」,周圍又擺滿了欲捐贈的太陽能熱水器、雪衣、電腦等;且於行善前,每每必大力宣揚,唯恐天下人不知。包括來台前夕先接受TVBS李濤的訪問也是。他辯稱是拋磚引玉,期許社會共襄盛舉


這種行善風格引發不少爭議,評價兩極。批評者認為其作秀成分大於義舉。在台灣,有部分人表示陳光標雖愛現,但總比光說不練的官員好得多;部分民意代表與「符合資格」的民眾則認為,政府沒有資格代為決定是否接受捐助;部分台灣的慈善團體也樂觀其成,認為「不管是首善捐的,或寡婦捐的,只要捐得很有誠意,就是好事一件。」問題就在這個「誠意」。


現金救助最實益?


花蓮縣長傅崑萁則表示愛心無國界,此舉對兩岸企業家具有正面啟發和社會教育意義。他宣稱受到陳光標鼓舞,將於4月起,發動全面性濟貧,針對花蓮縣內1.6萬清寒家庭,給予現金救助,讓弱勢獲得實質幫助。桃園縣復興鄉原住民議員陳瑛表示,對生活貧困的民眾,或許真的需要這份救助,為領錢要民眾長途奔波排隊,「表面上看來不合理,但真正承受生活壓力的是他們,不是官員」。然而,應內政部入出國暨移民署的要求,陳光標的「錢牆」並未在台灣展現。


濟貧效益言,以每戶一萬元計算,此次五億元捐款(若全額到位),可以嘉惠5萬戶低收入戶,占2010年台灣低收入戶總數103千戶的將近一半。再以去年台灣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用標準9,829元來看,可以讓一個三口之家過活10天。對某些家庭來說的確不無小補。


高調的行善作風


陳光標的行善作風之所以引發爭議在於以下幾點。首先,這位善人認為行善不欲人知太矯情,錢牆風格名為拋磚引玉,實有展示財富之嫌。其實,當代社會以無名氏捐款的人越來越少,因為捐款可以抵稅,名列捐款徵信名冊已是慣習,無涉張揚與否。只是過猶不及,大剌剌地堆錢牆搏鎂光燈,就太囂張了。即使在中國歷史上仕紳、員外施棺、施粥比比皆是,若是敲鑼打鼓,到處宣揚,也會被批評為違反為善不欲人知的美德。例如,8百年前鎮江劉宰的粥局,每日供應15千份粥給災民享用。災民感恩有加,官府也褒獎嘉勉。但是,也沒像陳光標這團人這麼高調。


排隊領錢貶自尊


其次,讓窮人排隊領取救助金。這是早年飢荒時災民排隊領取一碗粥度日遺留下來的慈善作法。固然今日發給遊民便當仍需排隊,甚至憑劵領取飯盒。若為了秩序良好,發放順利,無可厚非。但若藉此為了一一召見,以示施恩,並拍照存證,或讓媒體錄影,則屬不顧窮人尊嚴的慈善霸權。有人認為窮人為了三餐溫飽,承擔低自尊是應該的,據此推論慈善與尊嚴無涉。


說慈善與尊嚴無關是欺負窮人,若不是為了三餐溫飽,誰願低聲下氣,向人乞討。須知今日之窮並非永遠的落魄,一旦他日回首,看到自己排隊領取救助金的照片;或者子孫長大見到父母當年為了領取這天上掉下來的紅包而排隊,不論低頭遮掩,或是強擠歡笑,甚或在媒體前呼天搶地,都是尷尬。


消費窮人的道德


第三,砸下重金吸引窮人前來領取紅包,其實都是滿足短暫快感。窮人不可能靠這一萬塊錢過活一輩子。甚至,可能因突如其來的好處而被挑起貪婪之心、醜陋面向,或是一時失態,這對窮人來說並非實益。那幾天前去搶位領錢的不乏已經從政府手上獲得不少生活補助的。他們需要教育、就業、社會工作服務等。


無法取代社會福利制度


第四,無視於台灣社會福利制度已粗具規模,有一套雖不完美但自成體系的低收入戶救助法規與體系,民間也有各種社會福利團體補政府之不足,社會福利工作也都由專業社會工作者執行,善款亦由社會救助基金統籌辦理,救助金都直接撥入受助者郵局或銀行戶頭。由一位外來者以財大氣粗姿態,挑戰台灣遠比中國更為先進的社會福利系統,若非無知,就是粗暴。


最後,儒家講「慈善始於家」。年節關頭中國窮人更多需要協助,擱著家鄉窮苦潦倒同胞不救助,遠渡重洋來施捨,不是沽名釣譽、藉機統戰,是什麼?


(作者林萬億 台大教授 曾任台北縣副縣長 行政院政務委員)



本文摘選自《愛心世界季刊‧2011春季號016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吳尊賢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