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也談社會福利和家庭功能


■吳豐山


幾個月來,勞、軍、公、教、健保必將破產之說,成為舉國關注的事體,電視報章每天報導、評論、罵人,搞得社會烏煙瘴氣,人心一片低迷。


台灣有各種社會保險制度,為時久矣,為什麼到這個時候這些保險制度的收支問題才浮上檯面?問題應如何解決?除了政府之外,民間能不能也自求多福?本文想對以上三個問題,一抒淺見。


首先談問題的產生。


民營保險事業,以財務精算做為經營的第一要領。國家辦社會保險政務,規模龐大,更應精算再精算。我不相信政府在開辦各類社會保險之前,沒有精算,可是有兩種情況會使事情產生變化。一是在立法過程中,民意代表會挾民意自重,對相關費率做不負責任的修正,以致打亂了行政單位原來的算盤。其中最明顯的是退休所得替代率偏高,先進國家以百分之七十為水準,我們卻達百分之九十以上,甚至於退休之後還比工作時領得更多,實在荒唐之至!


使得收支失控的另一個原因是,掌握權力的人對台灣榮景盲目樂觀。民國七、八十年代,台灣錢淹腳目,可能沒人相信國家有朝一日竟然負擔不起完全支付責任。打個比喻,這就好像一個商人日進斗金,便就一口氣買了幾輛朋馳轎車,一父多子,人各一輛,好不風光!分期月付數十萬元,易如反掌,可是一朝情況生變,一轉眼又到月底,付不起就是付不起!


那麼怎麼辦?


錢的問題只能用錢解決。如果國家不想倒閉,那麼對政府辦的各種保險就必須承擔完全支付責任,那就必須同時採取兩個辦法:其一是找財源來挹注從前不足的收入或從前超額的支出;其二是要修改收支費率,以保今後不再擴大虧損。


談找財源,筆者很有火氣。台灣現在雖然經濟景氣不好,但在台灣大地上其實仍然遍地黃金。試舉以下幾例


- 幾十年來,國軍規模持續減小,所以多餘兵營一個個空出。這些兵營動輒佔地幾公頃或幾十公頃,賣給民間可值幾千億,政府卻不當一回事。


日據時期在全台各地留下的宿舍,如今仍到處可見,而且大部分都已不是現職人員居住。在大都市,佔地一至 四百坪 的每一棟宿舍,地皮動輒數億乃至數十億;對處理這些國家資產,政府好像也不認真當一回事。


台糖的幾萬公頃甘蔗田,隨著都市化,有許多已鄰近都會邊緣,這些早已不種甘蔗的農地如果改為建地,也能為國庫帶來天文數字的進帳。


更進一步說,如論務實,筆者實在看不出地小人稠的台灣,有什麼理由,許多公立大、中、小學必須四面臨街?如果把在大都會的公立學校除正面外,其餘三面如果臨街、如果空地,那麼圍牆後退30公尺,國庫又會進帳數以兆計;因此而抑低了房價造福青年,則為附帶善果。


好意見希望政府採擷,但人民其實也應該自求多福。本人淺見,健全的家庭制度可以替代很多社會福利措施。家庭制度在農業社會和工業社會會有一些不同,但家庭成員之間如果能夠不因分居各地而鬆散了聯繫,那麼父母、夫妻、兄弟姐妹,叔姪媳嫂,所展現的情誼可以取代公辦社會福利的絕大部分!


您可能不大相信這種說法,但筆者個人經驗如此。我在民國三、四十年代渡過幼年和童年。兄弟姊妹八人。當年沒有托兒所、沒有幼稚園、沒有育兒補助、但兄弟姐妹也都長大成人。家父癌疾過世的時候沒有健保。家母做了五十年農夫,沒有一天有過農保。


讀者諸君不要誤會,我贊成國家有完善的、量力而為的社會福利,我只是特別要指出:傳統家庭制度的價值應該歷久彌新!


(作者吳豐山 現任監察委員 曾任公共電視董事長 行政院政務委員 吳尊賢基金會董事)

※本文摘選自《愛心世界季刊‧2012冬季號023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吳尊賢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